張喜
經典誦讀是打開兒童心靈、啟發(fā)智慧的鑰匙。學生經常誦讀經典,有利于培養(yǎng)其高尚的品德,使其明白為人處事的道理,感受經典文化帶來的精神震撼和心靈上的愉悅。因此,我認為從小培養(yǎng)學生誦讀經典,并養(yǎng)成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于是,我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和整合語文教學中的各種資源,以不同的閱讀主題有機滲透于兒童的經典課外誦讀中。
一、樹立榜樣,以個人帶動整體
1 .親身示范
作為老師,首先要自己先愛上經典,熟背經典,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他們的誦讀興趣。于是,我利用早讀課或者課間,經常與學生一起誦讀經典,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共同探討經典、領悟經典,感受經典誦讀傳遞的文化韻味和心靈愉悅。同時我還親自演示背誦經典部分,以親身示范背誦,帶動孩子們愛上經典,自覺誦讀經典。
2 .在尋找學生中的帶頭人
榜樣的作用遠勝于老師口干舌燥的說教。于是,在開學的第一周,我就在班里摸底調查:誰家有《三字經》,誰會背《三字經》。調查發(fā)現,班里有三、四個小孩會背,有個女孩背得特別好,我有意識地讓這個女孩上講臺帶讀,讓她做孩子們的“小老師”,好榜樣。在我的鼓勵下,她背得流利、正確、有感情,孩子們非常佩服。實踐證明,榜樣的作用遠勝于教師口干舌燥的說教。在她的帶領下,我發(fā)現孩子們也喜歡上了《三字經》,下課時還會三五成群地讀《三字經》,有時還會比賽背《三字經》。
二、家校合作,營造書香氛圍
1 .加入趣味元素,營造書香氛圍
為了讓孩子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快樂地誦讀經典,讓學生感受到誦讀經典書籍所帶給人們的精神愉悅,在閱讀中獲得快樂的體驗,并且能夠長期堅持誦讀中華經典、熟背經典,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逐步發(fā)芽、生根、開花,變“要我讀”為“我要讀”。我決定在背誦的基礎上添加趣味元素,激發(fā)學生的誦讀興趣。兒童都喜歡聽音樂和故事,優(yōu)美的旋律常常會讓他們手舞足蹈,感人的故事也常讓他們沉浸其中,流下感動的淚水。我決定投其所好,利用課間,用多媒體播放配樂朗誦的《三字經》《聲律啟蒙》和古詩等歌曲。學生耳濡目染,感其聲,領其情,肯定會慢慢喜歡上經典誦讀。
2 .親子誦讀,營造書香氛圍
為全力保證誦讀效果,并長期堅持,我利用家長會的時機給家長們介紹了經典誦讀的目的和意義,鼓勵家長積極參與,每天抽出20分鐘左右的時間,與孩子一起誦讀。每天完成背誦任務的同學可以得到一個小印章,集齊10個小印章的同學就可以成為本周的閱讀標兵,集齊15個印章的同學可以獲得一個老師贈送的小禮物。這些方法,通過家校合作,共同引導孩子們進入經典文化的殿堂。
三、科學引導,讓經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要想使孩子成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養(yǎng)其高尚的品質,而經典誦讀則是培養(yǎng)其高尚品質的一條捷徑。經典誦讀不只是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更重要是教會他們做人做事的道理。
現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導致他們過于以自我為中心,某些生活、學習習慣較差,家長也非常頭疼。如我班上的明華同學,非常喜歡看電視,在看電視時,任父母跟他說什么,他都不應答,就連吃飯也叫不動他,爸爸甚至因此對他大打出手。明華爸爸跟我反映了這個情況后,我跟明華講了《三字經》里的句子: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一天,明華爸爸果斷地用了這招,沒想到真的很奏效。他喜滋滋地告訴我,這個辦法非常好,明華在看著電視時終于乖乖起來去吃飯。此后,我經常利用在早讀課或課前兩分鐘,讓班上的學生誦讀《三字經》,并按其中的道理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如:每當有學生亂丟亂扔課本,不愛護自己的課本時,我會讓他們背誦“列典籍,有定位;讀看畢,還原處”。慢慢地,學生這方面的壞習慣改掉了。當我發(fā)現孩子坐姿、站姿不正確時,我就讓他們背誦“步從容,立端正”,以此來提醒他們。
《三字經》內容短小有趣,不但有生活情境聯想,還能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得到了廣大家長的支持和贊同。
經典誦讀,不僅能讓孩子們學到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明白老師和家長們沒講的道理,還能培養(yǎng)孩子優(yōu)良的品質。經典誦讀,就像孩子成長路上的一盞明燈,引領孩子們徜徉在經典文化的海洋里,領略中華經典魅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啟迪智慧的火花。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