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燕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廣東 佛山 528000
童謠,既屬于民間文學領域的范疇,又是教育學領域的研究對象之一。近年來,童謠的教育價值和德育意義不斷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國內(nèi)對童謠的相關研究,主要從歷史學、文藝學、美學的角度出發(fā),以教育學的眼光研究童謠的情況較少。因此,研究童謠的教育意義和德育價值,可以幫助我們對童謠這一民間文學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從而對童謠的發(fā)展起到一種較為積極的作用。本文從童謠蘊含重要的教育資源等方面入手,探究童謠的教育意義及其中的德育價值。
童謠作為兒童深受兒童歡迎的文學形式之一,童謠的取材來自于生活和自然,內(nèi)容淺顯易懂,韻律優(yōu)美,兒童可以通過吟唱童謠的途徑接受童謠中隱含的思想觀念,從而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有利于兒童培養(yǎng)正確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童謠的產(chǎn)生,與教育的功能是密不可分的。中央教科所劉驚鐸教授也贊同童謠具有批判、價值判斷的功能,并且,他認為好童謠的傳唱有利于將價值觀念融入到孩子的內(nèi)心,同時它的褒貶功能更有利于孩子是非辨別能力的鍛煉。
童謠具有源遠流長的發(fā)展歷史,經(jīng)過悠長歲月的洗滌它仍然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從農(nóng)業(yè)社會到我們今天的現(xiàn)代化社會,童謠一直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童謠身上蘊含許多教育資源,同時,它又是跟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這些蘊含豐富教育資源的童謠經(jīng)過學生的傳唱,能夠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陶冶熏陶作用。
童謠往往取材于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而生活中往往隱藏了許多道德教育的切入點,中華傳統(tǒng)美德在童謠中很常見,如團結友愛、尊老愛幼等等。在《排排坐,吃果果》這一首童謠中:“排排坐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大的留給你,小的留給我,吃完果果唱支歌,互相謙讓樂呵呵,樂呵呵?!边@首童謠就告訴兒童要互相謙讓,懂得與朋友分享。另外,童謠也會告訴小朋友許多生活常識,很多小道理就藏在簡簡單單的童謠中。如《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快點開開,我要進來。不開不開就不開,媽媽沒回來,誰來也不開?!边@首童謠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它以極為簡潔的語言告訴小朋友一個簡單的道理:遇到陌生人敲門的話不要開門。它能夠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警惕性。
童謠因為其內(nèi)容通俗易懂,富有韻律,節(jié)奏輕快,兒童在學習童謠、傳唱童謠時,不會有課堂上知識學習的緊張感,不容易產(chǎn)生壓力。和枯燥的傳統(tǒng)課堂相對比,童謠能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讓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這一點對低年級的學生尤為重要,到了高年級,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已經(jīng)不是童謠能夠給予的,因此傳統(tǒng)課堂更適合他們。童謠身上具有的趣味性能夠給兒童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能夠讓學生在不自覺中逐漸受到教育。兒童在童謠的學習中,能夠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和修養(yǎng)。
當前,我國主要是用老師講學生聽的講授式的方法上課,而這種做法比較枯燥,學生也不太容易接受。而童謠的教育形式輕松活潑,兒童能夠在一個比較快樂的環(huán)境中學習,也比較樂于接受這種學習方式。學習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兒童可以在童謠的學習環(huán)境中收獲樂趣,兒童在唱童謠的時候,周圍的氣氛總是輕松愉快的。童謠和諧的音韻,生活化的語言是童謠的魅力所在。童謠的語言簡單質樸、節(jié)奏輕快、通俗易懂,容易被兒童理解接受。如《小青蛙》:“小青蛙,呱呱呱,跳進水里樂哈哈。腳蹬蹬,眼眨眨,游來游去玩水花。小青蛙,呱呱呱,長著一張大嘴巴。不捉魚,不捉蝦,專捉害蟲保莊稼?!边@一首童謠,語言和內(nèi)容都很淺顯易懂,卻能夠告訴兒童要愛護青蛙這種對人類有益的動物的道理。
知行合一是德育的歸宿,道德修養(yǎng)和道德實踐是密不可分的統(tǒng)一體,缺一不可。因此,道德修養(yǎng)如果沒有落實到道德實踐上,就不具有任何意義。兒童在學校學習期間大部分學習的是理論知識,而很多童謠的內(nèi)容都是在描述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內(nèi)容,在生活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的。因此,童謠能夠作為道德實踐的模板,樹立道德行為標準,讓道德修養(yǎng)及觀念具體化。
當今社會,童謠蘊含的教育價值仍具有很高的研究意義。童謠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歷經(jīng)歲月,人們耳口相傳。質樸天然、富于生活氣息的童謠,其教育性、文學性和趣味性都有獨到之處,對兒童進行童謠教育可以促進兒童健康身心的發(fā)展。
首先,童謠有利于促進兒童品德的發(fā)展。兒童的品德的發(fā)展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童謠在富有趣味性的同時還具有道德教育的功能。對兒童來說,童謠能夠起到言行方面的教育作用。童謠中包含的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的方法和規(guī)則,能夠讓兒童在學習、傳唱的過程中,進行價值判斷,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如《小腳丫,走天下》:“小腳丫,走天下,走到海邊捉魚蝦,魚兒多,蝦兒大。小腳丫,走天下,走到雪山摘蓮花,冰雪寒,我不怕。小腳丫,走天下,走到西藏看晚霞,天很藍,塔很大。小腳丫,走天下,祖國江山美如畫,我愛你,大中華。”這一首童謠就簡單描繪了祖國大地的景色,引導兒童培養(yǎng)愛國的精神和情懷。
其次,童謠能夠促進兒童表達能力的提高。兒童在嬰兒時期牙牙學語,漸漸長大之后就能夠學著說一些簡單的句子。慢慢地,他就能夠說長句,直到能夠自由表達。在開始的時候,童謠那簡短精煉的句子是有利于兒童學習的。童謠是一種深受兒童喜愛的文學形式,因為其短小精悍、韻律和諧、活潑有趣的特點,易被兒童接受。在學習童謠的過程中,兒童逐漸學會聯(lián)想和復述,從而提高兒童的表達能力。比如《我們都是好朋友》:“小鳥天上飛,小魚水里游,小朋友在地上走,大家手拉手。小鳥天上飛,小魚水里游,小朋友在地上走,大家手拉手。面對面,點點頭。唱唱歌,拍拍手。我們都是好朋友,都是好朋友。”這一句簡單直接,用類比的手法告訴兒童要團結友愛,容易被兒童理解和接受。
最后,童謠有利于提高兒童的想象力。瑞士兒童心理學家也認為兒童的幻想以及具有想象力的游戲能夠影響兒童的認知發(fā)展。童謠的創(chuàng)作往往能夠展開天馬行空的想象,如《蝸牛出門》》:“蝸牛出動串門子,背著一間小房子,雷聲隆隆下大雨,蝸牛拍拍小肚子:‘雨點來了我不怕,我會躲進小屋子。’”這個童謠把蝸牛背上的殼比喻成蝸牛自己的小房子,形容極為生動。還有《牽?;ā罚骸盃颗;?,藤兒長,爬上籬笆爬上房。爬上房,吹喇叭,吹出一輪紅太陽?!边@一首童謠則是把牽?;〝M人化了,尤其是最后那句“吹出一輪紅太陽”想象力滿滿。
童謠,因其取材于生活、語言幽默風趣而受到孩子的歡迎與喜愛。童謠是一個寶庫,其隱含的重要的德育意義與教育價值,對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童謠中蘊含許多教育資源,也是進行德育的重要場所,它身上具有的重要教育意義對我們的探究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