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月
(江蘇護理職業(yè)學院 江蘇 淮安 223005)
政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教育部門結合新世紀國際教育的形式和我國高校教育現(xiàn)狀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該理念提出之后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發(fā)揮了積極效用。所謂“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指的就是把教育對象看作是教育唯一重點,并且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制定也要圍繞著教育對象展開。基于“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影響下,給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啟發(fā),高職院校作為重要的技能型人才培育基地,也應該在思政教育方面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從而才能夠給國家培養(yǎng)更多有能力、有思想、有道德的技能型人才。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也對技能型人才需求量開始增長,高職院校作為重要的人才培養(yǎng)基地,除了要在專業(yè)教學上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之外,還應該注意提高思政教育工作開展效率,從而才能培養(yǎng)更多專業(yè)能力強、思政素養(yǎng)高的應用型人才。實踐表明,基于“以人為本”理念下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帶來多方面積極影響,促進思政教育工作質量全面提升。
在很多學生看來,思政課程是比較枯燥無聊的,所以他們難以在思政課堂上保持長久注意力,從而就會阻礙思政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提高?;凇耙匀藶楸尽崩砟钕麻_展思政教育工作時,能夠有效緩解這一現(xiàn)狀,并促進學生參與思政教學工作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首先,“以人為本”理念下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時,教師會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給予足夠重視,因為現(xiàn)代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個性特征,他們對新興事物比較感興趣,同時也渴望受到關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容易被忽略,從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效也沒有準確了解,而在“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會在授課過程中及時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學生獲得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之后,也會更加熱衷于課堂問題的討論,進而對思政課程的學習興趣也越來越濃厚。
新時代背景下,國家之間綜合實力的競爭就是對人才資源的競爭,隨著技能型人才在社會轉型關鍵時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所以國家對于高職院校的辦學現(xiàn)狀給予了高度重視。其中思政教育作為高職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對此也提出了教學改革要求,既要提高思政理論教學質量,引導學生建立系統(tǒng)的思政知識體系,又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可以將理論知識用于對現(xiàn)實問題的分析和解答。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下,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因而導致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和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這樣對學生的思政綜合素養(yǎng)水平提高不利。基于“以人為本”理念下,一方面會讓教師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成效加強關注,而不是形式化的完成教學任務,通過和學生進行課堂或者線上交流,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可以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另一方面,也會讓高職院校積極探索優(yōu)質教育資源,比如加強對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這樣可以有效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范圍,對學生理論技能和實踐技能的提升都有很大幫助。
隨著世界經濟環(huán)境的改變以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高校為媒介的意識形態(tài)斗爭也越來越激烈,雖然有很多高職院校應該積極展開了思政教育改革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影響思政教育質量提高。首先是對思政教育工作缺乏正確認知,高職院校是是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基地,應該保持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卻忽視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習慣將文化課教學工作放在首位,沒有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給予關注,因而導致學生對思政課課程也不夠重視,這樣思政教育工作就存在明顯的形式主義。其次思政教育方法比較單一,高職在校學生成長于經濟快速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他們大都有著很強的個性特征,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他們來說并不適用,容易感覺到枯燥無聊,然而部分高職院校都是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比如“填鴨式”教學模式還普遍存在,因此學生難以在思政課堂上保持長久注意力,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會受到打壓,這樣就限制了思政教育工作價值發(fā)揮。最后是忽視校園中政治文化氛圍建設,眾所周知學習環(huán)境對個人成長與發(fā)展有很大影響,所以在校園中強化政治文化氛圍建設,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思政課程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實際的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少高職院校不僅沒有將思政教育引入其中,也沒有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制定的各項制度都不夠人性化,從而學生也很難從心理上對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表示認同,而且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
現(xiàn)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還存在不足,不僅造成學生對思政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下降,也會阻礙思政教育質量提高,從而無法滿足國家提出的思政教育改革要求。實踐表明,基于“以人為本”理念視角下來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可以有效緩解現(xiàn)狀問題,因此高職院校應該積極展開對“以人為本”理念下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策略的研究工作,為整體提高學生的思政綜合素養(yǎng)做好充分準備。
“以人為本”教育理念視角下,高職院校不僅要提高對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也應該積極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政教育體系。一方面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靈活變換思政教育內容,將思政課程理論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學習相結合,那樣既可以體現(xiàn)思政教育活動的價值,又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針對部分學生習慣盲目消費的問題,教師可以把它和辯證思維培養(yǎng)相聯(lián)系,讓學生從“校園貸”案件中認識到理性消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該完善思政教育考核體系,從理論技能和實踐技能兩個方面來對學生進行考察,同時也要注意考核內容不能過于片面性,比如應該將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等納入其中,從而能夠對學生的思政學習成效有一個全面了解,也能讓學生認清自身在思政學習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并讓學生對思政課程的學習加強重視。
現(xiàn)在高職學生對于聯(lián)網電子設備的應用已經十分熟練,所以會經常經常接觸繁雜的網絡信息,這也給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一定難度。在此情況下,高職院校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方法,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加強對信息化教學模式的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能夠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與學生進行線上交流互動,了解學生的共性思想問題,從而能夠進行由針對性的引導。此外,高職院校也應該建設網絡思政教育平臺,由專業(yè)思政教師負責運營,定期上傳思政教學內容,還應該設置互動交流模塊,引導學生就社會熱點話題、熱點新聞等進行討論交流,一方面可以讓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效,及時發(fā)現(xiàn)不足之處,給后續(xù)教學方案制定提供有利參考,另一方面也能鍛煉學生的思政學習思維,從而能夠將所學理論知識用于實踐當中,這對他們的思政綜合素養(yǎng)提高有著積極意義。
眾所周知,學習對個人成長與發(fā)展有著很大影響,所以為獲得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勝利,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應該積極建設和諧的思政教育環(huán)境,讓學生在政治文化氛圍濃厚的學習環(huán)境下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政素養(yǎng)?;凇耙匀藶楸尽苯逃砟钕拢瑸樗颊虒W環(huán)境建設指明了方向。一方面高職院校應該對學生個體給予重視,積極圍繞學生開展人文關懷工作,教師要主動拉近和學生的距離,認真聽取學生對教學工作、學生管理工作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從而便于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提高學生對校園工作的滿意度。另一方面,學校應該定期舉行思政教育實踐活動,比如開展主題講座、演講比賽等,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用于實踐,從而也能推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提高,促進和諧思政教育環(huán)境建設。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現(xiàn)狀并不樂觀,阻礙了思政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提高。基于“以人為本”教育理念視角下,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實施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政教育體系、增強思政教育方法多樣性、建設和諧思政教育環(huán)境等策略,來不斷提高思政教育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