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一鵬
(遼寧省撫順市四方高級中學,遼寧 撫順 113122)
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視覺教育”是指利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指導學生在視覺感知的基礎上,能夠對視覺物象有一定清晰的理解。開展視覺教育目的在于讓學生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培養(yǎng)視覺信息處理能力。學生需要掌握美術鑒賞的方法以及能夠和美術作品進行交流。因此需要重視“視覺教育”的學習。
視覺教育分為三個層次:感知層、理解層以及運用層。感知層是培養(yǎng)學生對視覺文化上的感知能力;理解層是指讓高中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能夠正確地理解視覺物象。運用層是指學生能夠利用視覺符號對視覺文化創(chuàng)造的情景教學進行交流。感知層是人類的生理功能,而理解層和運用層是人類感知和認識的高級階段。通過“視覺教育”可以讓學生增強對美術作品的感知力、想象力,讓學生能夠和美術作品進行情感的交流。美術鑒賞作品都是歷經千挑萬選而形成的藝術精品,這些作品飽含了作者的情感,而且不同時期的作品,可以折射出不同的歷史特色。重視高中學生的視覺教育,通過視覺教育可以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體驗和感知,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視覺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美術鑒賞教學中的作品需要學生運用感知、記憶等對其進行理解、分析以及體驗,這樣才能夠獲得視覺的享受。視覺教育的理解層是讓學生學會對視覺物象以及符號進行選擇和組織,通過物象的外表,真正理解其深層次的含義。運用層是指高中學生在通過視覺的感知和領悟,能夠運用美術符號來表達自己觀點,并且能夠分析和鑒賞藝術作品。運用層也是交流層,它是讓學生能夠運用視覺文化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的一種方法。
生活中處處出存在圖像,這是人類的藝術結晶,這些圖像可以被看作是藝術作品,人們對藝術作品的觀看僅僅是籠統(tǒng)的觀看,不能對藝術作品進行深入的認知。而藝術作品中包含著豐富的信息,因此需要我們改變傳統(tǒng)的習慣,對藝術作品進行深入的感知。高中美術的鑒賞課的學習,能夠讓學生掌握美術鑒賞的基本思路,讓學生從多角度觀看美術作品,打開眼界,開闊思維,對藝術作品進行仔細地觀看,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從感悟式的角度進行美術作品的觀看,讓學生憑借自己的感悟去體驗作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美術作品進行相關的聯想。接著以形式鑒賞的角度對美術作品進行細致的觀看,讓學生從構圖、空間、色彩、明暗以及線條等角度出發(fā)進行分析。美術作品的構圖畫面優(yōu)美、引人入勝,從空間上看,美術作品能夠把湖面進行拉伸,增加畫面的層次感,而從明暗以及色彩上看,畫面柔和,色調過渡恰當。最后通過社會學式的鑒賞分析出作品蘊含的深層次的含義。社會學式的分析就是要對美術作品誕生的歷史時期進行分析,還要探析美術作品作者的經歷以及文化背景等。比較式鑒賞就是指把藝術作品放置在特殊的歷史時期進行欣賞。教師引導學生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橫線上要把主體相同的相同時代的作品進行對比鑒賞;而縱向上要把主題相同但是處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作品對比分析。
在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的時候,學生需要了解美術作品的誕生的情境,理解作品時,需要把作品置身到特殊的情境中去,讓學生充分理解作者的生活經歷、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從作者的角度出發(fā)體驗作者的情感,進而理解作品的真正內涵。高中學生由于受到知識水平以及生活閱歷的制約,無法對抽象的藝術語言進行詳細的解讀,這樣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美術作品深刻的內涵,因此需要在美術鑒賞課中重視對“視覺教育”的運用,注重開闊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對抽象作品的理解,進而強化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美術鑒賞課教學中涉及到多元文化,高中學生可以接觸到古今中外各個國家的美術作品,這樣可以讓學生受到更多的藝術的熏陶。由于每個人的理解能力和審美標準不同,因此在美術作品的鑒賞中,教師應該尊重和理解學生對藝術的見解和感受,讓學生對藝術作品從多個角度進行鑒賞,要對學生的鑒賞進行分析和引導,讓學生樹立獨立判斷的自信心,進而提高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
隨著視覺文化的發(fā)展,人們的審美觀念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高中在美術的學習普遍存在審美文化缺失的現象,因此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需要重視“視覺教育”。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視覺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視覺審美功能,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眼光,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欣賞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