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重慶市渝北區(qū)御臨初級中學校,重慶 渝北 401135)
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初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實施德育的重要科目,對于樹立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以及世界觀,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是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筆者結合初中教育現(xiàn)狀,分析了當下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并提出了新課改背景下改善教學效果的策略。
道德與法治教育有著非常強烈的個人色彩,同時學生的理解和見識也嚴重影響著教學的效果。但是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工作者更多是從書本中來,又到書本中去,課堂教學多是照本宣科,并沒有真正了解學生的疑惑和迷茫,大而泛泛地講述一些道理,只要學生在考試的時候,基本思路正確就行,并不關心學生自身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因此在真正的育人效果上也是差強人意。新課改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作為學生重要的素養(yǎng)之一,同時對于學生三觀的構建以及將來的人生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教到實處,真正引導學生正確的思想和認知。
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是基于學生一定的生活常識和認知理解能力之上的,只有學生有了更多的信息來源,對于外界了解得更多,教學中的很多內容才能讓學生有更大的觸動,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內容更多局限在書本當中,對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并不熱衷,同時很多內容的講述也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閱歷和認知理解能力,使得學生學習的時候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tài)。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許多內容的實踐性并不是非常強,而是很多值得認真思考的人生活著道德問題。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多是讓學生“明理”“知法”,對于具體的實踐內容并沒有過多關注。這就使得學生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也忽視道德與法治對于其自身行為的指導作用,缺少實踐場景??梢哉f學生只有在課堂上才會思考相關的問題,在課下該做什么還是做什么,道德法治教育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
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的教學內容要多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多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勾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從而讓學生從內心和情感上都認同教師所講,起到更好地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綻放生命之花》這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的教學內容以及許多習題都會提到一句話“人活著,不應該追求生命的長度,而應該追求生命的質量?!边@也是教師在教給學生看待生命的意義時,想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和接納的觀點。但是泛泛而談生命的質量,對于學生來說即形而上又無法直觀感受。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利用學生的學業(yè)進行“類比”:做習題,不應該追求習題的數(shù)量,而應該追求習題的質量。就是指能夠真正掌握知識要點,透徹理解知識點的變形和應用,能夠指導學生在面對考試的時候都能找到思路進行解答。同樣的人活著,如果虛度光陰并沒有什么值得留戀和夸贊的,只有積極做事,有所成就,成為對他人和社會有用的人,實現(xiàn)了自身理想,才算過得有意義有質量。這樣的解讀和類比,貼近學生的學習實際,能夠更好地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加深學生對于生命意義的理解。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教師不僅要告訴學生什么是正確的道德行為,同時也要讓學生能夠正確分辨哪些行為是道德的符合法治的,哪些行為是不道德、不符合法治的。基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基礎知識相對比較薄弱,對教師的具體教學內容,學生難免會覺得離自己比較遠,或者沒有強烈的認同感。教師可以在開展真正的教學計劃之前,先對學生普及一些道德和法治相關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并且有了一定的感悟和想法之后,再引導學生進行課本知識的學習,這個時候,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判斷能力,自然對書本內容有更深的理解,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學《同住地球村》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如果一上來就說信息傳遞的迅捷,交通方式發(fā)展,人們即便遠隔千山萬里也能順暢交流,互通有無,學生在常識的認知方面能夠理解,但是并不會產生很深的認同感,因為大部分初中階段的學生很少出國或者環(huán)游世界,他們更多是通過網絡了解一些但并不深刻。教師在教課之前可以先給學生將一些相關的例子讓學生深切感受一下,比如那學生使用的手機品牌作為講解,整個世界就像是一個互通有無的大市場,美國的蘋果可以在中國熱銷,中國的華為在歐洲和中東熱銷,小米手機在印度也有著非常大的市場,非洲市場中國制造占據了大半江山等等,從學生身邊能夠接觸到的手機品牌為出發(fā)點,讓學生深切感受“地球村”的概念。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實踐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多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實踐,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其中,尤其是一些有非常良好的教育意義的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參與。例如在教學《心系公共利益》相關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當?shù)氐囊恍┲驹富顒?,例如去當?shù)貓D書館進行做工,去福利院做義工等等,讓學生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會到助人為樂的真意,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服務意識。同時這樣的實踐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和綜合素養(yǎng)也有大有裨益。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還有很大的完善和提升空間,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做到以學生的道德法治觀念培養(yǎng)為根本,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情感和生活體驗,調整和優(yōu)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夠真正接受教師的觀念,積極影響學生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念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