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新華小學,河北 滄州 061300)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材是經(jīng)過編者精心挑選,供學生學習的“例子”。教師只有對教材理解得準確、深刻、全面,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可能超越“這一篇”的局限,把課內(nèi)、課外相關的內(nèi)容(或字詞或句段或篇章)組織起來比較閱讀,才能引導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形成語文能力。
文本材料指的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內(nèi)容,如優(yōu)美的詞語、典型的句式、經(jīng)典的語段,文本中的細節(jié)描寫、景物描寫、場面描寫、心理描寫等。通過文本材料的閱讀比較,從而激發(fā)學生思考,感受語言的精美。
小學語文四年級《泉城》一課,教師在總結處抓住了課后的習題,指導學生比較四大名泉中“涌”、“匯注”、“噴吐”、“冒”四個詞語,從而來感受珍珠泉的“神奇”,五龍?zhí)兜摹叭唷?,黑虎泉的“聲響”和趵突泉的“大、清、美”,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通過全文的品讀,學生就會對四大名泉的特點逐步了解,然后通過比較閱讀的形式,學生就能一下子感悟到作者用詞的精美。
補充材料是指閱讀教學中,教師為了說明一個問題或知識點,根據(jù)文本材料而補充的材料,如詩人的生平簡介、文中相關名字的解釋、同類主題不同作家的文章等等,從而拓展學生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感受語言的精妙。
小學語文四年級《泉城》一課,教師為了說明趵突泉“大、清、美”的特點,補充了老舍先生筆下的《趵突泉》:“泉太好了。泉池是差不多見方的,三個泉口偏西,北邊便是條小溪,流向西門去??茨侨齻€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鐘,便覺得自然的偉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遠那么純潔,永遠那么活潑,永遠那么鮮明,冒,冒,冒,好像永遠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這樣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熱氣,白而輕軟,在深綠的長長的水藻上飄蕩著,不由你不想一種似乎神秘的境界?!痹诮虒W中,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這段補充材料,感受這三個“冒”字的特別,突出了名家文字的不同而感受文本相同的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感受了文本中趵突泉“大、清、美”的特點。
俗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優(yōu)劣因比較而自現(xiàn),差異因比較而了然,特色因比較而鮮明。通過比較閱讀,學生不僅強化了對文本的理解,加深了記憶,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閱讀水平;而且培養(yǎng)了語感,提高欣賞評價、習作能力,為將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群文閱讀就是師生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然后師生圍繞議題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
小學語文四年級《泉城》一課,教師為了說明珍珠泉“涌”字特點,聯(lián)系小學語文二年級教材《草原的早晨》中“一群群羊兒涌出了圈門,蹦跳著奔向無邊的草原”這句話,從一個“涌”字感受到羊兒的多;《春到梅花山》中“人們喜愛報春的梅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動著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這句話,從一個“涌動”感受游客的多。通過群文閱讀的形式,指導學生用以前學過的兩篇有關描寫“涌”字的文章與此文本中“泉水從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這句話中的“涌”字進行比較閱讀,從而真正感受到“涌”字寫出了泉多的這一特點。通過這種群文閱讀的形式,指導學生對“涌”字的用法進行整理歸納,從而感受語言的精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的比較閱讀方法,學生很快就能感受到語言背后的含義。然而,比較閱讀的范圍極為廣闊,凡教材所涉及內(nèi)容均在可比之列。從文章的立意、標題、結構、情節(jié)發(fā)展、人物性格,到記敘的線索、說明的方法、抒情的色彩、議論的作用,乃至詞語運用、修辭手法、文章風格等,均可進行比較。設計比較之前,教師需要明確:“這樣比,目的是什么?能使學生在哪方面有提升?”實施比較之后,教師一定要反思:“學生理解沒有?比得有效嗎?”比較閱讀是方法,更是思想、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解放學生的眼睛,讓他們主動去觀察;解放學生的雙手,讓他們主動去操作;解放學生的口,讓他們說自己想說的話;解放學生的頭腦,讓他們主動去思考……”而比較閱讀就是指導教師“教”的方法,更是指導學生“學”的方法,讓學生逐步樹立的一種意識、逐步具備的一種能力。教師要堅持引導學生在比較中閱讀,在閱讀中比較,在比較中收獲,使他們不斷地嘗到比較帶來的成功與思維的樂趣。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學生比較閱讀的習慣和能力就能逐步形成,師生間就可有更多的良性互動、教學相長,而這良好的思維習慣與思維能力,必將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