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丹
(鞍山市千山醫(yī)院,遼寧 鞍山 114000)
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微創(chuàng)鎖定接骨板手術在四肢干骺端骨折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此種治療方法出血量少,手術成功率高,且不會造成很嚴重的并發(fā)癥[1]。由于骨折患者發(fā)病突然,康復周期長,因此圍術期的護理十分重要,本次研究討論的重點就是臨床護理對患者受傷部位周圍組織的保護以及促進骨折愈合的效果,現(xiàn)將具體的報告整理如下。
1 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6月-2018年2月在本院實施微創(chuàng)鎖定接骨板技術的四肢干骺端骨折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45-69歲,平均年齡(57.43±2.71)歲。骨折類型:肱骨近端骨折6例,股骨骨折7例,脛骨平臺骨折9例,脛骨遠端骨折8例。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授權同意書。
2 方法
2.1 術前護理:(1)若患者出現(xiàn)肢體骨折并且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胸部外傷,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順暢,盡量減少病人活動量,多臥床靜養(yǎng),護理人員協(xié)助醫(yī)生觀察各項生命體征,做好胸腔閉式引流,在病情難以穩(wěn)定時可以切開少量氣管插管,及時給予氧氣供應,吸出患者痰液,仔細監(jiān)測呼吸情況[2]。(2)對于組織損失十分嚴重患者,在轉移或搬運病人過程中動作要輕,否則容易引起肢體腫脹疼痛,增加臨近血管破裂的風險。為防止骨折殘端出現(xiàn)異常移位,可使用石膏或者夾板臨時固定。骨折早期病人有可能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醫(yī)生和護理人員要加大巡查力度,在進行骨折治療同時要觀察周圍神經(jīng)是否受損,如果受損則應采取相應手段處理。(3)患者如果是開放性骨折,附近的黏膜和皮膚都會出現(xiàn)破裂,所以在手術開始前要全面徹底的清理包扎傷口,防止感染,及時補液,做好心電圖監(jiān)測,最大限度減少意外發(fā)生[3]。
2.2 術后護理:(1)一般護理。術后護理人員首先要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時做出全面準確的評估,安排好病房后連接各項設備,監(jiān)測生命體征,同時由于患者沒有很好的運動能力,需要長時間臥床靜養(yǎng),所以護理人員一定要保持好床鋪衛(wèi)生,定期幫助患者翻身,防止壓瘡和褥瘡的發(fā)生,緩解疼痛,促進骨折斷端迅速康復[4]。(2)體位護理。骨折術后患者往往希望將肢體放置在自我感覺最舒服的位置,但該體位常不利于功能恢復,護理人員應指導其保持功能位,促進傷口愈合,對于部分需要長期臥床的患者,合理體位更為重要,可以防止相關功能退化,縮短住院時間。(3)切口皮膚護理。采取內固定術治療患者切口皮膚的處理均非常重要,術后第2天,很多患者會出現(xiàn)傷口滲血、滲液等情況,應立即清理傷口并更換新的敷料,避免傷口內部的內固定物受到外界環(huán)境影響。如切口周圍的皮膚發(fā)生紅腫或患者感受到發(fā)熱和疼痛,則應立即通知醫(yī)生,并協(xié)助處理膿性分泌物。(4)功能鍛煉。功能鍛煉分為主動和被動2種,目的是維持原有的關節(jié)活動功能,使肌肉保持在一個強度相對較大的狀態(tài)下,防止因為長期不運動而產(chǎn)生靜脈回流、肌肉萎縮和關節(jié)僵硬等現(xiàn)象。手術結束后功能鍛煉應逐步展開,范圍由小到廣,強度由弱到強,時間由短到長,科學合理的進行相關鍛煉可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快骨痂生長和形成,血腫也能在短時間內被吸收,而且運動過程中的舒展動作能加強骨折愈合的穩(wěn)定。因此護理人員要詳細為患者講解功能鍛煉的好處,鼓勵他們按照醫(yī)生的要求和建議定時定量完成運動。(5)并發(fā)癥預防。①預防壓瘡:患者長時間平臥后,足跟與床接觸面積較大的部位容易產(chǎn)生壓瘡,因此要間歇性解除皮膚受壓情況,定時翻身是最簡單且最有效的方法,護理人員可以在患者床頭放置翻身卡,每次翻身時記錄好時間。另外還要保持床鋪的衛(wèi)生,早晚各用溫水擦拭一遍病人的身體,動作輕柔,不要損傷皮膚。②預防墜積性肺炎:術后應鼓勵患者盡早抬起上身和臀部,身體條件允許可以坐起,通過這樣方式適當增加活動量,加大呼吸強度,提高肺活量,如果痰液較多可以選用合適藥物進行霧化吸入,此外叮囑病人保持口腔衛(wèi)生,通過咳嗽將呼吸道內和口腔異物排出。③患肢腫脹護理:術后少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骨折部位或周圍軟組織腫脹,護理人員要立即通知醫(yī)生查明原因,通常情況可通過抬高患肢加快靜脈回流的方法給予緩解。(6)飲食護理。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及家屬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在保證食物色香味俱全的基礎上強調加強相關營養(yǎng)的攝入,鼓勵多食用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食物,如魚肉、各類新鮮蔬菜和牛奶等,食欲不振,情況較差者,可通過靜脈輸入方式給予液體營養(yǎng)物。(7)康復訓練。早期康復訓練能有效改善患肢的運動能力,提高患者自理水平。一般情況下術后24小時即可開展強度較弱的康復訓練,首先是患肢足趾的伸屈活動,待身體能承受更大強度后可進行踝關節(jié)伸屈練習。注意每次訓練前用熱毛巾濕敷5-10分鐘,再按摩10-20分鐘,盡可能放松肌肉,達到最佳訓練效果。
3 觀察指標:使用SF-36生活質量量表評估治療前后患者的生活質量。
5 結果:干預后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90.33±3.76)分,顯著高于護理干預之前的(74.16±3.21)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0.686,P<0.05)。
四肢干骺端骨折是臨床比較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由于患者骨折后受到很大創(chuàng)傷,且劇烈疼痛也會產(chǎn)生很多不良情緒,影響治療進展和實際效果。因此,在護理過程中需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通過鼓勵性話語和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患者消除恐懼心理,盡早建立起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同時通過加強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和功能鍛煉,積極預防并發(fā)癥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梢姡到y(tǒng)護理干預能明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