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菲 王俠
陜南柑橘主要分布于秦嶺南麓、巴山北坡的淺山丘陵,屬于我國柑橘生產(chǎn)的最北緣地帶。產(chǎn)區(qū)土壤類型以黃褐土、黃棕壤等為主,質地黏重,有機質缺乏,肥力較低,生產(chǎn)中加強土壤管理是增強樹勢、提高果實品質的重要措施。
1? ?深翻擴穴、熟化土壤
橘園建成后要逐年深翻擴穴,以熟化土壤。根據(jù)新梢及根系生長規(guī)律,從定植穴向外擴展,逐年開挖寬30~40 cm、深50~60 cm的槽,直至株行間翻通為宜。一般結果園在采果后及時進行全園深翻,不能太晚。深翻深度為30 cm左右,可結合施有機肥,達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2? ?間作套種
種植的間作物應是矮稈、淺根、生育期短且與柑橘無共生性病蟲害的作物、綠肥或牧草,如花生、大豆、蠶豆、豌豆、藿香薊等。禁種高稈作物和藤蔓作物,對間作物要適時刈割,并翻埋于土壤中或覆蓋于樹盤。
3? ?覆蓋與培土
干旱季節(jié)用秸稈、草等覆蓋樹盤,防止水分蒸發(fā),起到有效的保墑作用,覆蓋物與主干保持10 cm的距離,并適時將腐爛的覆蓋物翻埋入土。寒潮來臨前,用園土或堆肥等在根頸處培土10~15 cm以保溫防凍。也可用遮陽網(wǎng)等覆蓋樹冠。培土或覆蓋物應于來年3月中旬及時刨開或去除。
4? ?中耕除草
中耕主要是除草保墑、晾墑。適時中耕可防止橘園雜草叢生,以免消耗土壤水分、養(yǎng)分。一般全年可在夏、秋季或采果后中耕2~3次,以控制雜草生長,同時可疏松土壤,有助于土壤形成團粒結構,減少水分蒸發(fā),改善土壤通氣條件,加速有機質的分解。種植綠肥與中耕相結合,中耕深度10~15 cm,近根頸處宜淺,行間漸深。
5? ?科學施肥
以優(yōu)質腐熟有機肥為主,占全年施肥量的50%以上,按斤果斤肥的標準施入,每畝每年施3 000~4 000 kg有機肥。每產(chǎn)果100 kg,施無機純氮0.4~0.5 kg,氮、磷、鉀比例以1 ∶ 0.6 ∶ 0.8為宜。微量元素按營養(yǎng)診斷,缺啥補啥,可進行葉面噴施。
早施壯果肥。陜南地區(qū)應于6月底至7月初施入,施肥量占全年的45%,肥料種類以復合肥、柑橘專用肥為主,結合沼渣施入。
重施采果肥。采果前后結合擴穴深翻改土施入。以有機肥為主,株施20 kg以上??蛇x用沼渣、腐熟的人畜糞尿、餅肥(油渣)、秸稈等,輔以適量的氮磷鉀速效化肥,適當加大磷肥的比例。此期施肥量占全年的40%。
巧施萌芽肥。對樹勢衰弱、花量較大的橘園,可適時巧施萌芽肥。開春后至發(fā)芽前施入,以速效復合肥為主,可適當增加氮肥的施肥量。此期施肥量占全年的15%。
及時根外追肥。葉面噴肥宜在春、夏、秋生長初期,結合病蟲害防治進行,按營養(yǎng)診斷缺啥補啥,葉面噴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可防止缺素癥。花期噴沼液、硼肥及腐植酸類肥,可起良好的保花穩(wěn)果作用。
6? ?水分調節(jié)
柑橘開花坐果期、果實膨大期對水分敏感,此期若發(fā)生干旱,須及時灌水。若無水源條件的,可早晚向樹冠噴水,以緩解旱情。果實成熟前30天內不可灌水,以免影響果實品質。平地橘園應建立排水系統(tǒng),多雨季節(jié)或果園積水時,及時排水防澇。坡地橘園應修筑攔洪溝將洪水排向山溝,防止侵蝕橘園。果實采收期若遇多雨天氣,可用地膜覆蓋園地,降低土壤濕度,提高果實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