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紅
摘 ?要:情境教學法在學科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價值已經(jīng)得到肯定,小學語文古詩詞作為重要的學科教學內容,在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語言理解能力、激發(fā)學生想象思維等方面都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在古詩詞教學中構建情境,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下文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情境構建的幾點方法,旨在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情境建構;教學策略
引 言:
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就是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接觸直觀的場景,或者激發(fā)學生想象等方式,使學生獲得比較生動的感官體驗的教學過程。情境教學法比較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征,能夠幫助化解教學重難點,強化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
我國古典文化經(jīng)歷歷史長河的洗禮,其中不乏意境深遠、語句精煉、篇幅短小的古詩,這些精華廣泛存在于小學語文課本中,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我國小學古詩教學指導工作中還存在很多問題,而情境教學法的運用確實給我們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思路。
一、語言描述情境的構建
古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言之間存在不同,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語言形式使其形成自己的語言思維和表達體系,因此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很多學生表示古詩內容理解難度大,想要讓小學生在古詩學習中獲得優(yōu)質體驗,我們就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現(xiàn)代漢語和古代漢語之間的語境隔閡[1]。采用語言描述情境的方式能夠直觀解釋古詩內容,逐步提高小學生的古詩理解能力,幫助他們建立學習信心,激發(fā)小學生的古詩學習興趣[2]。如,《憫農(nóng)》一課的教學指導中,由于小學生生活經(jīng)驗缺乏,在理解古詩詞內容和主旨的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我們這時候就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參與情境描述活動,比如展示具有聯(lián)系的幾幅圖片,讓學生嘗試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內容,然后構建幾幅畫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而嘗試依照圖畫解釋古詩內容,比如烈日當空、農(nóng)民大汗淋漓,在田里耕種的情境。這樣的情境構建過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觀察和適當?shù)穆?lián)想,自己嘗試用語言描述古詩中的場景,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再如,指導學習《詠柳》這首詩時,詩人在寫景過程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寫作手法,突出了二月之柳的喜人形象,表達了對柳樹的贊美和喜愛之情,尤其是“二月春風似剪刀”給人一種動感的審美享受。在組織學生學習古詩的時候,由于這首古詩理解難度相對較小,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以故事鑒賞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句故事,擴展成幾句話,讓小學生成為美的鑒賞者與創(chuàng)造者。
二、古詩背景情境的構建
古詩的創(chuàng)作時代久遠,與現(xiàn)代社會之間關聯(lián)性不足,難以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也成為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難點?;诖?,結合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我們可以降低古詩詞情感內涵的理解難度,幫助學生高效理解古詩內容,成功滲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備課環(huán)節(jié)我們就要整理古詩背景資料,作為教學資源呈現(xiàn)給學生,起到輔助學生學習的作用。比如,在教學指導《楓橋夜泊》這首古詩的時候,文本以一位客船夜泊者的視角,描寫了他對江南深秋夜景的感受和觀察,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從而表達了作者的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我們在解讀古詩之前可以引入唐朝安史之亂的史料,結合詩人張繼的生平經(jīng)歷,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在各種境遇下創(chuàng)作的這首古詩,突出家國動蕩的社會歷史背景,調動學生的情感要素。
三、多媒體教學情境的構建
隨著信息技術發(fā)展,現(xiàn)代教學工具已經(jīng)開始在小學課堂中普遍應用,且起到了支撐教學活動的效果,其應用價值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肯定。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設備,在構建教學情境方面發(fā)揮著很大作用,我們應該嘗試應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在構建教學情境過程中,突出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便捷性、趣味性、生動性等優(yōu)勢,豐富小學語文課堂,帶給學生更加優(yōu)質的學習體驗[3]。多媒體教學模式下,音頻、視頻、圖片、文字等多種多樣的教學素材都可以作為構建教學情境的元素,帶給學生感官刺激,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進一步推動教學目標落實。例如,在《望廬山瀑布》的古詩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廬山瀑布實景,讓學生獲得真切的感受,進一步了解作者在文本中描寫的廬山瀑布的壯闊、美麗的特點。多媒體情境相對于其他類型的教學情境,帶給學生的感受更加直觀,可以全面激發(fā)小學生參與古詩學習活動的興趣。
結束語:
古詩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素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古詩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滲透傳統(tǒng)文化要素,都是語文學科教學目標的一部分。當前階段,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活動質量不高,主要原因還是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缺乏對小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考量,導致教學指導過程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谶@方面的原因,我們可以嘗試選擇構建古詩教學情境,帶給小學生更加直觀、有趣、個性化的古詩學習體驗,降低古詩內容的理解難度,激發(fā)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李娜.融合古詩情境培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談情境教學觀指導下的小學古詩詞教學[J]. 新聞研究導刊,2019,10(05):213-214.
[2]伍娟.小學語文,改革創(chuàng)新——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5,12(12):98-99.
[3]胡愛萍.開放式誦讀模式在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分析[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6,22(0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