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萬潔
摘要:高校工會在職工思政教育工作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挖掘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則能夠為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的持續(xù)優(yōu)化提供方向與依據。本文以提升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實效性為出發(fā)點,在對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面臨的問題做出分析與論述的基礎上,對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體系完善對策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完善對策
基金項目:本文為江蘇海洋大學2020年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重點資助項目:“新時代高校工會開展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研究”(項目編號:DS202004)。
作者簡介:
劉勇(1983-)男,漢族,山東泰安人,碩士,江蘇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黨建研究及高校思想理論教育;
萬潔(1966-)女,漢族,江蘇揚州人,江蘇海洋大學工會主席,副教授,國家高級職業(yè)指導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高校職工群體思政素養(yǎng)的提升,是高校職工群體實現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必要路徑。在此過程中,高校工會需要充分發(fā)揮出自身在推進職工思政教育持續(xù)優(yōu)化與持續(xù)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及時發(fā)現、有效解決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實效性的提升提供助力。
一、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面臨的問題
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面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欠缺針對性的問題。在部分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中,忽略教育對象教育需求、沒有能夠對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進行有效貫徹的問題客觀存在。在此背景下,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無論是在教育目標的確定還是教育方案的制定中,都缺乏足夠的現實依據作為支撐。這則導致了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產生了脫離實際的問題,并導致了教育對象對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滿意程度不高的現象。由此可見,如何提升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所具有的針對性,是對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體系進行完善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其次,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欠缺創(chuàng)新性的問題。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環(huán)境及其要求處在不斷的變化當中,這決定了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內容以及方式等也需要做出相應的改變,只有如此,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體系才能夠更好的適應教育環(huán)境與教育要求的發(fā)展。然而,在部分高校中,無論是對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欠缺足夠重視,還是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主體欠缺創(chuàng)新能力,都是導致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難以得到與時俱進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而這一現象則對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實效性的提升產生著不容忽視的制約作用。
最后,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欠缺自主性的問題。雖然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對象具備較高的自主教育能力,但是在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實踐中,教育對象所具有的自主教育能力卻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這一問題的存在與職工群體對自主教育欠缺足夠認知與重視、高校為職工群體自主教育提供的組織與平臺保障不足等具有緊密的關系,為此,高校需要以充分發(fā)揮教育對象所具有的主觀能動性為出發(fā)點,對自主教育體系進行有效完善,從而彰顯出職工群體在自身思政素養(yǎng)形成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
二、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完善對策
(一)提升工會職工思政教育針對性
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對象為知識密集型群體,這決定了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與其他思政教育工作展現出了明顯的差異,也正因為如此,在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中,需要強調引導與服務,避免產生說教與命令傾向,通過開展供給側改革,實現教育供給與教育需求之間的緊密對接,進而推進工會職工思政教育針對性及其時效性的提升。
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主體有必要構建起通暢的溝通交流渠道,通過與教育對象開展溝通交流,全面充分的了解教育對象所具有的教育需求和成長需求。在此方面,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主體既需要依托面對面溝通等個人溝通渠道以及依托互聯(lián)網新媒體等網絡溝通渠道與教育對象開展溝通與交流,而且有必要依托問卷調查或者滿意度調查等方式,了解職工對思政教育工作所具有的需求以及對思政教育工作所產生的滿意程度,并收集職工對思政教育工作所持有的看法和建議,為職工思政教育工作內容、方法的調整提供依據。當然,有效的溝通建立在教育主客體之間具備良好的人際關系基礎之上,為此,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主體還需要有意識的與職工群體構建良好的關系,從而有效提升溝通交流效率。
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主體還需要重視做好跟蹤考核工作,確保思政教育工作與職工思政素養(yǎng)實際情況體現出適應性。事實上,考核工作的開展同樣是獲取職工反饋信息的有效渠道,而跟蹤考核工作的開展,則強調考核工作的常態(tài)化、關注職工思政素養(yǎng)的形成過程,在此方面,高校需要重視對職工思政素養(yǎng)考核體系進行完善,推進考核主體、考核內容以及考核方式的多元化發(fā)展,如在考核主體方面,高校有必要引導學生參與到職工思政素養(yǎng)考核工作當中,從多維視角反映和了解職工思政素養(yǎng)。而在考核方式方面,則有必要重視終結性考核與過程性考核的緊密結合,重視考察職工在日常工作中所體現出的思政素養(yǎng),從而更為真實、客觀的反映出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成效,促使教育主體有針對性的調整后續(xù)工作所具有的方向與策略。
(二)強化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性
在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中,高校需要重視強化創(chuàng)新理念,推進工會職工思政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以及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從而促使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更好的適應新的教育環(huán)境以及教育需求,在與時俱進的發(fā)展中增強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在思政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中,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呈現出以人為本的特征。無論是在教育內容的選擇,還是教育方法的革新方面,都需要充分考慮高校工會職工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并充分發(fā)揮出高校工會職工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與此同時,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呈現出全過程、全方位的特征,這則要求高校工會能夠推進職工思政教育工作呈現出常態(tài)化的特點,并推進思政教育工作與職工日常工作、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實現緊密結合。如高??梢栽诼毠と后w中挖掘先進事跡典型人物,并對其進行宣傳,有效引導職工對這些事跡與人物所承載的先進思想進行學習,從而促使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實現緊密融合,發(fā)揮出校園文化所具有的教育功能。
在思政教育內容的創(chuàng)新中,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主體不僅需要對教育目標作出考慮,而且需要重視推進思政教育內容呈現出與時俱進的特征,并通過提升教育內容所具有的親和力以及系統(tǒng)性,為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構建保障。在此要求下,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主體需要重視將黨的理論思想以及時事政治等引入思政教育內容體系,強化教育內容所具有的時代性。與此同時,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主體需要推進思政教育工作實現生活化,體現出對職工現實問題的關注,彰顯思政教育所具有的人文關懷,提升教育內容與教育對象的貼近性。另外,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主體需要兼顧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等,并理順不同教育內容之間的關系,從而有效強化思政教育內容的系統(tǒng)性。
在思政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中,高校既需要夯實日常教育培訓工作在工會職工思政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也需要重視推進思政教育方法的多元化發(fā)展。如高校工會可以組織職工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開展社會公益活動、組織高校工會職工進入革命老區(qū)了解紅色文化等方式,依托實踐育人提升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成效。與此同時,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主體需要重視發(fā)揮出新媒體、互聯(lián)網在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推動作用,通過構建思政教育網站以及思政教育新媒體矩陣等方式,提升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覆蓋范圍以及思政教育信息傳播效果,在推進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得以與時俱進發(fā)展的過程中,為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時效性的提升構建保障。
(三)發(fā)揮工會職工思政教育自主性
在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中,充分發(fā)揮工會職工所具有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提升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義,為此,高校需要尊重工會職工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所具有的主體地位,通過提升工會職工對思政教育重要性與必要性的認知,為工會職工開展自主教育提供組織保障與多元化平臺,推進工會職工自主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及其成效的有效提升。
高校有必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提升工會職工對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為工會職工積極開展自主教育奠定基礎。這要求高校能夠整合校內宣傳教育資源,充分發(fā)揮出線上宣傳教育平臺與線下宣傳教育平臺在開展思政教育宣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如高??梢砸劳行?蟮葌鹘y(tǒng)校園媒體以及互聯(lián)網新媒體等現代化的信息傳播平臺,對思政教育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緊迫性作出宣傳。與此同時,高校還可以以職工思政教育為主題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娛活動,從而將宣傳教育工作滲透到精神文化建設工作當中,有效提升宣傳教育工作所具有的吸引力與有效性,促使工會職工更為全面的了解自主教育在工會職工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便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深度參與自主教育工作、探索自主教育優(yōu)化路徑。
高校可以通過組織工會職工構建成長共同體的方式,為工會職工開展自主教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與組織保障。工會職工思政素養(yǎng)的提升是工會職工專業(yè)化發(fā)展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以及組織保障則是工會職工思政素養(yǎng)得以有效提升的關鍵,為此,高校有必要引導工會職工構建成長共同體,促使工會職工在共同的思政素養(yǎng)發(fā)展愿景的驅動下,通過開展自主學習以及溝通交流,不斷提升自身所具有的自身素養(yǎng)。如高校可以通過成立優(yōu)秀職工工作室、引導新老職工開展師徒結對共成長等方式為工會職工思政素養(yǎng)的協(xié)同提升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這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工會職工在開展自主教育工作中的內在動力,而且能夠促使工會職工將自身思政素養(yǎng)的提升作為幸福之源,推進工會職工隊伍向學習型團隊轉變。
高校需要重視做好互聯(lián)網思政教育平臺建設,并提升工會職工依托互聯(lián)網思政教育平臺開展自主教育的能力。工會職工所開展的自主教育工作離不開豐富的自主教育資源以及多元化的自主教育平臺作為支撐,在此方面,高校需要抓住互聯(lián)網為工會職工教育工作所帶來的機遇,通過構建互聯(lián)網思政教育平臺、整合互聯(lián)網思政教育資源,為工會職工開展自主教育提供保障。在此基礎之上,高校還需要圍繞互聯(lián)網思政教育平臺及其資源的使用,做好教育培訓工作。如高校可以通過組織講座、沙龍等方式,對互聯(lián)網自動教育平臺及其資源使用技能進行普及,并引導工會職工對互聯(lián)網思政教育平臺及其資源使用經驗進行共享,從而有效提升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工會職工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自主教育能力,推進工會職工思政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欠缺針對性、以及自主性等問題。在對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體系進行優(yōu)化的過程中,高校需要重視了解職工群體所具有的教育需求并強化思政素養(yǎng)考核工作,通過推進思政教育理念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為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與時俱進的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與此同時,高校需要重視尊重職工群體在思政教育中的主體性地位,為職工群體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提供組織保障與平臺保障,從而有效提升高校工會職工思政教育工作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郝東.以工會為抓手,提升高?!霸贫恕彼颊逃翱挂吡Α盵J].中國工運,2020(06):71-72.
[2]趙昱輝.加強高校機關青年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考[J].辦公室業(yè)務,2020(08):25+27.
[3]曹海濤.試論工會工作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保障作用[J].就業(yè)與保障,2020(02):22.
[4]朱全妤.高校工會加強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徑探析——以南通大學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33(0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