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
(甘肅省隴西縣園藝小學,甘肅 定西 748100)
在小學體育中,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對于處于身心發(fā)展關鍵時期的小學生,應開展符合學生特點的體育活動。我們都知道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要進一步擴大體育鍛煉的實施策略,以吸引更多的小學生積極參加于各種體育活動和訓練,提高自身的體育素養(yǎng)。
在知識經濟時代,學校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場所。對學生進行全面培訓是各個學院最重要的教學目標,也與學校的體育課程是密不可分。小學生的體質已經呈下降趨勢,因為他們面臨沉重的學業(yè)壓力,體育鍛煉的時間也是非常短。我們老師都了解,身體健康的形成與人類成長的內部和外部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所以,我們現在需要考慮從如何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學生的成長才有更好的幫助。
小學階段體育教學中,體質測試是重要內容,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體質訓練中,要根據體質測試的內容,結合學生體質測試的實際成績進行相應的課堂或課外訓練,如此體質訓練才更具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小學階段的體質測試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身體形態(tài):此測試內容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實際發(fā)育狀況;第二,身體功能:身體功能測試成績可以了解學生身體狀態(tài)以及各個器官的功能狀況,測試內容包括血壓、肺活量等等;第三,身體素質:身體素質是小學體育階段的重點測試項目,內容包括雙手握力、爆發(fā)力、柔韌性、協調、平衡等等。
要想取得理想的體制訓練成果,往往都離不開學校的大力支持。再加上我國學生體質普遍較差,隨著學習壓力的逐步增加,運動時間、體質也隨之不斷下降。因此,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推行下,為了真正從根本上改善學生體質,真正做到從小抓起,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對體質訓練策略做出針對性調整,以此來不斷優(yōu)化訓練效果。尤其是在知識經濟時代高速發(fā)展下,智育、身心健康之間是相輔相成著提升的,這樣才有利于小學生體育課堂上的成長與進步。
速度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分類型和階段進行,不能一蹴而就,要逐漸提升,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例如,短跑可以訓練學生的位移速度和反應速度;球類運動,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可以訓練學生的反應速度。速度耐力訓練可以使用長距離間隔跑步,短距離間隔跑步和多種形式的組合跑步進行訓練。
力量訓練在小學教學中以短跑為主,課輔助球類投擲,如鉛球沙包等。短跑可以訓練學生的短期爆發(fā)力,提升學生腿部的力量,在課堂訓練期間,通常以50米短跑和100米短跑為主,訓練前要求學生做好準備和熱身運動,以免突然的力量爆發(fā)致使運動受傷。大腿力量的訓練則以深蹲、蛙跳等訓練為主:上肢訓練可以以俯臥撐進行,通常訓練中8個1組,每一組結束休息片刻,每節(jié)課5組;腰部力量以仰臥起坐加轉體進行訓練。
耐力訓練不僅是提升學生體質的重要訓練項目,還是提升學生意志力以及抗挫能力的有效方式。耐力訓練是體質提升的基礎,也是學生進行其它高強度訓練的重要支撐力。在小學階段,耐力的訓練主要為散步為主,無論是體育課堂還是課間操、早操階段,尤其是冬天,適宜的長跑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們的耐力和身體素質。
柔韌性是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質訓練和提升的重要訓練內容,主要訓練學生的關節(jié)活動幅度,提升肌肉的伸展能力以及柔韌性,這樣的訓練可改善學生因為課堂上的長時間坐姿引起的肌肉僵硬度,且避免劇烈運動過程中的肌肉、韌帶受傷。在課堂中可采用方位體前屈、課前體操、拉腿、踢腿、蹲立等項目進行訓練,有訓練基礎的學生可適當增加單杠、拉伸肢體、壓腿、下腰等項目,且可以避免劇烈運動過程中的肌肉、韌帶受傷。也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柔韌性,并且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體質測試成績進行綜合性的訓練,循序漸進逐漸提升訓練量,以免過度訓練造成學生在課堂上受傷。
青少年體質下降是世界性問題,因此小學體育課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升青少年體質的重要課程。小學生的體能訓練能夠充分改善身體的形態(tài),這樣也是屬于身體素質訓練的一部分,從而提高機體的技能。具有良好身體素質的學生通常很快就能夠熟練掌握體能訓練的相關動作,但是對那些基礎較差的同學,身體素質較弱的學生來講,要想在短時間內達到熟練掌握就比較困難。對此,在實際授課中,一定要重視學生耐力、速度以及柔韌性等身體素質訓練活動的協調開展。當然,我們的小學體育教師也要對學生身體各部位的具體發(fā)育情況給予全面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