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的第1 期,是《音樂研究》自1958 年創(chuàng)刊以來的第200 期。作為陪伴新中國音樂學術發(fā)展的專業(yè)理論刊物,這是一樁可資紀念的事情,也是一段值得回顧的歷程。
六十多年來,本刊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堅持學術性與時代性,注重為音樂學科提供學術公共平臺,注重展現(xiàn)音樂研究新成果、新理論、新視角、新方法,注重學術前沿與學術引領,注重不斷發(fā)掘和培養(yǎng)學術新力量。本刊在學界和業(yè)界所獲得的廣泛認可,得益于主管單位、主辦單位、讀者、作者和業(yè)內專家學者等多方的大力扶持與無私幫助。
2012 年,《音樂研究》入選首批國家社科基金學術期刊資助名單。這既是對《音樂研究》學術編校工作的肯定,也是對《音樂研究》編輯部整體工作的一種鞭策。在國家社科基金的資助下,刊物以編委會全體專家為學術指導,依托全國的音樂學術力量,每年主辦全國性的專題學術研討會議,先后開設了“跨學科視野下的中國當代音樂美學”“音樂考古學:當下境況與未來趨向”“‘跨界’的學術內涵及遠瞻”“‘音樂學’的內涵與人才培養(yǎng)”“曾國墓地音樂考古”“學科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中國音樂理論話語體系研究”“絲綢之路與當代音樂學術”“新中國成立70 周年學術專欄”“音樂文獻學與琴學研究”等學術專欄,對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和前沿問題進行成果研討和發(fā)布,獲得了良好的學術聲譽和學術認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兑魳费芯俊?00 期,意味著至少600 個審次,800 份校樣,數(shù)萬份審稿!它凝結了一批又一批《音樂研究》編輯部同人的智慧與辛勞!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先后參與《音樂研究》具體辦刊工作的歷任主編有趙沨、李業(yè)道、祖振聲、王耀華、于潤洋、吳斌、杜曉十、莫蘊慧、趙塔里木、趙易山;歷任副主編有葉傳汗、黃翔鵬、沈洽、毛繼增、祖振聲、修海林、蘇蘭生、黃大崗、喬建中、楊儒懷、陳荃有、任方冰;歷任編輯有毛繼增、祖振聲、劉新之、繆也、黃大崗、黃禮儀、董大、陳荃有、鄒璐、郭威、祁斌斌、楊旭、施忠、蔡夢、何艷珊、蕭舒文、任方冰、李一茜、陳文革、林立策、沈順姬;美術編輯與編務有鐘靈、陳奇峰、陳劍平、錢君匋、巢志龍、王華、劉光夏、謝育晞、華巍、劉光復、張大勇、李惠泉、阿鳳、修海林、鞏煜、劉旭、徐步功、劉虹、孫英、路寶善、鄭在勇、孔方、俞京、錢梅、吳建新、豐元草、裴曉云、椿明、楊凡。
矢志不渝,堅守原則,孜孜矻矻,一絲不茍,是《音樂研究》始終如一的本色。面向未來,《音樂研究》仍將在守正創(chuàng)新中“堅持方向,發(fā)展特色,廣泛聯(lián)系,繁榮學術”,努力提高學術與編校質量。面向未來,《音樂研究》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加強政治建設,按照既定的辦刊原則,不忘初心,守正篤實,積極擔當,關注學術,關注學科,聚焦中國音樂的熱點問題,傳播和傳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進程中音樂學人所獨具的文化創(chuàng)新,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