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瑛 蘇州科技大學
琵琶是蘇州彈詞中的伴奏樂器,琵琶伴奏對彈詞唱腔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總體來說,蘇州彈詞中的琵琶伴奏指法比琵琶獨奏要簡單很多,但右手的彈挑、輪指是旋律發(fā)展的基礎,而左手的推拉弦是突出唱腔韻味的手段。怎樣設計合理的琵琶伴奏指法以更好地為唱腔服務?本文初探琵琶伴奏的指法規(guī)律,希望琵琶演奏者在為蘇州彈詞伴奏時可以有據(jù)可依。
琵琶被譽為民族樂器中的“彈撥樂之王”,但其豐富多變的左右手指法讓很多樂器愛好者望而卻步。當琵琶以伴奏樂器的身份出現(xiàn)在蘇州彈詞中時,伴奏指法明顯要比獨奏時簡單很多。隨著蘇州評彈學校等專業(yè)類學校的建立,以及琵琶這門樂器整體演奏理論的不斷完善、演奏技巧的逐步提升,蘇州彈詞中的琵琶伴奏技巧也越來越系統(tǒng)、豐富。
目前,通用的琵琶是按照十二平均律排音的六相二十五品琵琶,四條弦的定弦依次是ADea,音域跨度從A-e3,右手戴假指甲彈奏。蘇州彈詞中也使用這種琵琶進行彈奏,由于每個演唱者嗓音條件不同,為了方便轉調后的彈奏,通常會在原來ADea定弦的基礎上,調低琴弦以適應演唱者的演唱。為了烘托唱腔,伴奏者通常不佩戴假指甲,而是用留長的真指甲來彈奏琴弦,加上調低了音之后的琵琶琴弦張力明顯減弱,因此彈奏對指力要求并不高。
傳統(tǒng)的蘇州彈詞伴奏通常是根據(jù)唱腔進行的即興伴奏,現(xiàn)代的蘇州彈詞藝術傳承與教學依托樂譜,轉變了傳統(tǒng)的口傳心授方式。但是,樂譜只記錄了音高與節(jié)奏,對具體的指法并沒有詳細的標注,通常是彈奏者根據(jù)彈奏經(jīng)驗及規(guī)律進行安排的,指法設計大致如下。
彈與挑是琵琶彈奏中右手的兩個基本指法,彈即右手食指將弦向左彈出,挑是右手拇指將弦向右挑進。彈與挑通常組合運用,根據(jù)不同的節(jié)奏進行指法安排。
當音符為偶數(shù)形式如一拍兩音或一拍四音時,彈奏者可以按照彈挑的指法順序交替進行彈挑組合。當音符為奇數(shù)形式如一拍三音時,如果三音是前十六后八的節(jié)奏型,指法可安排為彈挑彈;如果三音是前八后十六的節(jié)奏型,指法可安排為彈彈挑。
輪指是琵琶彈奏中右手獲得長音的一種指法,即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和大拇指依次不間斷地彈奏琴弦。五個不同長短、不同粗細的手指在不斷彈奏琴弦時需要發(fā)出均衡、圓潤的聲音,這需要以科學的方法和大量的練習作為支撐。輪指分為長輪、四點輪、三點、下出輪等,在蘇州彈詞中運用最多的輪指形式是四點輪和長輪。
四點輪,又稱帶輪,即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依次不間斷地彈奏琴弦,常夾在彈挑中彈奏。以八分音符6 為例,譜面上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一個音,然而加了四點輪后的實際演奏效果是四個平均的6 要在半拍里面完成,這對輪指的速度以及均衡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再加上附點節(jié)奏,那么四點輪的速度就要更快了。而兩個音的四點輪則難度更大,不僅要求右手四個手指快速、均衡地完成一個四點輪,還要求左手快速地從一個音切換到另一個音??紤]到指法的連續(xù)性,一般四點輪后緊接的這個音都是用挑,這樣的指法安排稱為順指彈奏,使輪指到彈挑都能夠順利過渡。
長輪是輪指的另一種形式。長輪在蘇州彈詞伴奏中也經(jīng)常被運用到,以達到珠落玉盤的效果。長輪常用來表達綿延不斷的音響效果。在唱腔旋律繁復時,伴奏通過長輪的簡化方式來襯托唱腔。
推拉弦是琵琶彈奏中的左手指法,拉弦是用左手將琴弦貼緊品以后向左拉出,右手彈奏出主音后,左手迅速把琴弦拉至上方音并快速回到主音,通常表現(xiàn)活潑、俏皮的風格;推弦是用左手將琴弦貼緊品以后向右推進,更多地強調音的走勢和韻味。在蘇州彈詞伴奏中,推弦與拉弦經(jīng)常會組合使用,連續(xù)多次地運用推拉弦,可以使音在行進過程中產(chǎn)生別有韻味的效果。
除上述指法外,左手的揉弦、滑音,右手的掃弦也是蘇州彈詞中琵琶伴奏常用的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