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各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 廣西百色 533000
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為頸椎病內發(fā)病率最高的疾病,可占所有頸椎病患者70%,主要誘發(fā)因素為年齡、較長時間頸部不正確姿勢。主要病理原因為:椎間盤出現(xiàn)退行性病變和椎體骨質增生性病變、壓迫頸椎神經(jīng)根而引發(fā),患者臨床多表現(xiàn)為臂叢神經(jīng)痛。中醫(yī)分析認為,頸椎病主要形成原因為肝腎陰虛和筋脈失調,外感風寒。此種疾病為本虛標實之癥,可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為提升患者治療效果,現(xiàn)對各種針灸方式進行深入分析。
《素問·痹論》分析指出風寒濕邪和疾病有重要關系,明清時認知得到提升?!镀諠健氛J為“太陽之病,項脊強痛而惡寒”,“太陽傷寒項背強,其或太陽中風,加之寒濕而成痙者,亦項強也”?!稄埵厢t(yī)通》提出不良姿勢使得頸部氣血淤滯,不通則痛,和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低頭工作相一致?!督饏T要略》認為,中老年人會因勞損所引發(fā)腎氣不足而引發(fā)痹痛。綜合分析可知,中醫(yī)學對疾病認識較為全面,至今有較高參考價值。其中對疾病認識和符合現(xiàn)代醫(yī)學分析,綜合分析認為病機為:坐姿不良和勞損以及肝腎不足所引發(fā)[1]。
穴位選擇,近年醫(yī)家通過持續(xù)摸索提出特殊取穴治療方式獲得一定進展。有學者提出腋神經(jīng)分布走向,主要選擇肩井、肩貞、肩髎、曲垣等穴位,以肩胛位置作為激痛點,主要采用合谷刺(古刺法名,也稱合刺),得氣之后采用低頻電針干預。同時也有學者提出于患側臂叢神經(jīng)下棘突旁1.5寸位置,針尖朝胸鎖乳突肌前后緣間,平后緣中下約1/3 交點位置,患者有觸電感、酸脹感為度,也可加于患側肩中俞位置[2]。此種方式取穴少但是效果良好,患者接受程度也更高。也有分析提出啞1穴、啞2穴、啞3穴、啞4穴,采用毫針快速刺入,緩慢進針,單提插并不捻轉,得氣之后輕提插半分鐘,以有針感由弱至強為宜,同時四肢有觸電感。也有學者提出通過切、捫和審的方式于頸部選擇陽性反應點,針刺病經(jīng)陽性反應點同時也配合對應經(jīng)絡進行辯證治療,通過此種方式改善患者癥狀。也有分析認為,以手三陽經(jīng)和風池、大椎作為主穴之后辯證加減穴位治療。
有分析提出可采用普通針法治療,主要穴位為:風門和肩井、曲池等基礎性穴位,也可輔助電針治療患者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3]。也有學者提出阿是穴和同側病經(jīng)穴位以及對沖穴位進行針刺和艾灸,通過此種方式可有效提升疾病治療總有效率[4]。
也有學者提出腹針療法,此種治療方式主要為薄氏腹針療法和電針火罐療法進行治療[5]。通過此種治療方式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有分析提出分線排刺治療,主要于頸椎左右雙側第一側線以及第三側線水平位置夾脊穴,配合患側陽經(jīng)穴和短針治療。通過對特定位置針刺可有效縮短治療時間,提升總有效率。
平衡針,此種治療方式以頸痛穴為主穴位,主要干預方式為提插手法,針感為局部麻木、脹痛[6]。輔助肩痛穴、頭痛穴和交叉取針,通過此種方式可有效調動患者抗病潛力,調節(jié)臟腑和營衛(wèi)氣血,縮短療程,提升療效。
腕踝針法?;颊咄篚孜恢?、5、6區(qū)進針,沿皮下平刺進針1.5寸,留置針24h,隔天1次。此種治療方式主要原理為十二皮部理論。
針刀療法。采用三維針刀松解結合三維定點正脊手法治療[7]。于患者病變位置上下棘突壓痛點選擇5-8個位置治療,針刀垂直刺入,縱行疏通并進行松解。輔助手法為定點正脊療法,調整患者頸椎位置病變棘突,每周治療1次,共治療4個療程。
水針療法。取患者側屈位,當歸注射液4ml、維生素B120.25mg,注射治療。同時也對患病椎體相對神經(jīng)夾脊穴位進行注射,通過此種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提升總有效率。
火針療法。此種治療方式為將毫針于酒精燈上燒通紅約0.5寸,快速刺入穴位[8]。進針深度控制為1.5寸,無需提插捻轉,留針30min,間隔一天治療一次?;疳槸煼ㄓ嗅槾毯蜔峋膬煞N作用,主要作用機理為針刺基礎上進行強化刺激穴位,通過此種方式提升人體陽氣,激發(fā)經(jīng)氣,調節(jié)臟腑,疏通經(jīng)絡。
溫針療法。取大椎穴和大杼穴以及受壓神經(jīng)根夾脊穴,以手三陽穴為配穴,也可依據(jù)患者病情選擇6-9個穴位,對于病情較為嚴重患者加灸2 壯。
也有學者提出綜合干預方式[9]。針灸和藥物熏蒸,取風池雙側、肩井雙側、病變節(jié)段進行針刺,采用活血通絡藥物進行頸部熏蒸40min。
也有分析提出在為患者針灸時也可叮囑患者進行運動干預,主要干預方式為:頸部適當活動,做抬頭望月,至少每小時一次,每次至少2min[10]。叮囑患者進行無枕頭睡覺。對于干預效果不佳患者也可采用推拿的方式幫助患者松解肌肉緊張,提升疾病整體干預效果。
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為多發(fā)性疾病,采用中醫(yī)針灸治療時可有效提升治療效果,也可聯(lián)合運動和推拿干預,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