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陽縣騰蛟鎮(zhèn)第一小學 鄭麗月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每個兒童潛意識里都認為自己是發(fā)現(xiàn)者、探究者和探尋者,即兒童的天性,只有發(fā)現(xiàn)了兒童這一天性,才能釋放兒童的天性,促進兒童的健康發(fā)展。”由此可知,要想激發(fā)小學生的語文求知欲望,就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意識,關注學生的天性,運用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進行施教,從而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插上翅膀,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讓學生的語文思維更加靈活,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去。
小學時期不僅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黃金階段,而且還是激活學生童心,挖掘學生天性的“關鍵期”。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設計符合學生天性、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素材,以此來啟迪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對語文學科產(chǎn)生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從而讓學生在快樂中獲取知識,拓寬眼界,取得進步,增強自信心。比如在教學《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時,我提問學生:“大家想一想,踩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是什么感覺呢?”小學生一臉困惑地說:“老師,我都沒見過這種水泥道呢!”其他學生也都附和著點了點頭??粗鴮W生一臉好奇,我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杭州”秋天的景象,并讓學生猜猜視頻中的落葉叫什么名字,學生臉上流露出了興奮的神情,并且積極舉手發(fā)言,課堂的氣氛活躍極了,最終學生明白了原來課文中的“金色的巴掌”暗指“梧桐樹”。在觀賞的過程中,學生被視頻中的畫面所吸引,發(fā)出了連連的贊嘆。我乘機追問道:“視頻中的‘梧桐樹葉’除了像‘金色的巴掌’,還像什么呢?”有的學生很聰明,馬上照葫蘆畫瓢說道:“像一塊閃閃發(fā)光的地毯?!逼渌麑W生在這個回答的啟發(fā)下,也開始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到發(fā)現(xiàn)美的樂趣和美帶給人的快樂,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小學階段是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的快速期。語文作為一門語言課程,語感是其精髓。因此,教師在施教時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而朗讀是培養(yǎng)語感的最佳途徑。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去大聲朗讀,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驗,而且還能點燃學生的閱讀激情,促進學生進行深層次的閱讀探究,從而領悟作者在文字中所傳遞的思想情感,最終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內容時,我首先讓學生自讀一遍課文,解決課文中的生僻字,讀準字音,然后我讓他們兩兩一組,進行第二遍的合作朗讀,旨在讓學生了解小興安嶺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chǎn),最后我配以著名歌曲家所創(chuàng)作的《愛上高高的興安嶺》這首音樂,讓學生再次大聲朗讀,在音樂的熏陶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閱讀激情,在有感情的朗讀過程中,不僅可以引導學生走進小興安嶺、愛上小興安嶺,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不僅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而且還能讓學生在激情朗讀之聲中領悟語言的文字魅力。實現(xiàn)雙重教學效果。
小學生的腦回路很清奇,他們在語文課堂中常常冒出一些很獨特的見解和看法。對于這一現(xiàn)象,教師往往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要走進學生的世界,解讀學生的童心,并且對于創(chuàng)造性的答案應該給予鼓勵,創(chuàng)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而且還能讓他們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并在語文實踐中不斷生成智慧,從而有利于使學生的語文思想得到釋放。比如在執(zhí)教《帶刺的朋友》時,在正式講課之前,我對學生說:“你們能從課文題目中想到哪些事物?”話音剛落,有的學生就回答:“仙人掌,媽媽說它具有清熱解毒的功能,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边€有的學生反駁道:“不是仙人掌,應該是帶刺的玫瑰花,你看它多招人喜歡?。 睂τ趯W生的諸多回答,我并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進入課本,從文中尋找答案,五分鐘后,學生終于明白了原來文中描述的是“小刺猬”。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以探究性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童心”,而且還能喚醒學生的求知心理,從而為后續(xù)的深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構建高效課堂,就需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尊重學生的天性,釋放學生的本真,以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為語文課堂注入活力和動力,從而可以充分點燃學生的語文思維,讓課堂盛開智慧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