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超
教育就是讓學生接受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所謂知識是指廣義上的道德、自身修養(yǎng),還有文化知識。教師要在課堂上引領學生去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才是教育的真正作用所在。對于數(shù)學這種十分抽象的學科,更是要讓學生全面立體、多角度看待問題,要讓學生把學習數(shù)學當成一種習慣,久而久之提升自己的思維,就能夠靈活地解決問題。
一、加強與學生溝通
有一句話說得好,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教師要和學生多溝通,贊揚學生的長處。不得不說的一點是,在學校里,老師的一句鼓勵對學生幼小的心靈是有很大的影響的,有時候甚至能改變學生的一生。老師時常與學生溝通,與學生的關系拉近,會讓學生不懼怕老師,但也不能過于放肆,要讓學生敬畏老師,親而不疏。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對學習感興趣的基礎,學生在學校接觸老師的時間比接觸父母的時間長,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十分重要。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老師都要像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中的老師那么博愛,但是老師是一個良心活。每個老師不能將自己弄得高高在上,適當放低自己未必是個壞事,只有平等的溝通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溝通,如果老師不能做到這點,那么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就是“上”與“下”的關系。
二、賞識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活躍思維
每個學生都是未經(jīng)雕琢的美玉,而老師就是那個雕刻者。沒有學不會的知識,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小學生們還沒有太多自己的主見,這時候的領路人就十分關鍵。老師和學生好好溝通后,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優(yōu)缺點,對癥下藥。只有這樣,學生們才會有學習的成就感,就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讓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是非觀。學習的主觀意識十分重要,激勵學生會讓學習熱情大增,這時的學習也是最有效率的。給學生以充分的尊重,學生會感受到來自老師的尊重,這不僅僅是尊重學生的人格,老師的師德也在每次對學生的關懷中一點點完善。
三、不妨與學生“換”個位置
以前的數(shù)學課堂基本上是老師在唱獨角戲,老師在上面講得津津有味,可學生在下面聽得備受煎熬,這樣的環(huán)境學生怎么會有良好的發(fā)揮!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學生才能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把自己想的說出來,這也能讓老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師生之間的互動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當學生回答不上來問題時,一定要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機會,要讓學生想,讓學生說。和學生換個位置,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讓老師一個人的舞臺成為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舞臺,這是學生思維舞動的空間,而老師要在適當?shù)臅r候給學生鼓掌,為他們喝彩!
四、為課堂注入新鮮血液
其實數(shù)學對于小學生來說確實是很枯燥的,那就想辦法讓數(shù)學變得有趣。當然,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是不夠的,要讓學生長期對數(shù)學感興趣,能夠在課堂上反思這堂課所學的內(nèi)容就要靠有效的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溫故而知新,如果學生能夠反思,他不僅記牢了所學的內(nèi)容,還會在回憶時有新的理解和感悟。讓反思成為習慣,就會充分調動學生的潛力。老師要把握住學生靈感的瞬間,積極鼓勵學生沿著自己的思路去思考。
數(shù)學也可以很有趣。數(shù)學課堂老師可以把抽象的數(shù)字與生活中實例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在講乘法表時可以把它變成帶節(jié)奏的口訣,我記得一個朋友曾說過他的親身感受,就是他小時候沒背過十二生肖,后來有個歌手把十二生肖編成歌,他聽了幾遍就記住了。所以,如果乘法口訣有一定的節(jié)奏是不是更有趣?當然,如果學生有好的建議更好,學生的思維有時候會讓我們意想不到,讓學生去說自己的見解,可以以此組成小組讓大家討論,在討論結束時再讓大家把討論的結果說出來,進而引發(fā)班級的大討論。要讓學生們多思考,勤動腦。對于數(shù)學的學習,究其本質還是思維的運作,思考在數(shù)學中必不可少。教師要善于啟迪學生思考,讓學生想思考,愿意思考,主動思考。多出一些能讓學生有更多思考空間的題目,鍛煉學生的思維——當然,不能讓學生毫無理由地思考。愛因斯坦小時候問別人問題從不愿別人把問題講得太透徹,他會讓別人給他指個方向,最后的結果他自己想。我想對于學生也樣,給學生指個方向,讓他們自己去思考。給學生指過方向,教師就應該給學生留一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全方位多角度探索。一般情況下,解一個題目,越到后面越有信心,思維也越來越活躍,這時的學生十分有可能探索出新的解題思路,教師如果過早地把問題解完,那么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就會降低,妨礙了學生的進一步拓展。如果要求學生用數(shù)學的語言說明6X9等于多少,那學生只不過是單純地思考結果而已,如果讓學生從乘法的運算名稱、意義去思考,就會促使學生積極動腦,暢所欲言。
五、如何引導反思
獨立自覺完成作業(yè),檢查作業(yè)是反思的基礎。老師留的作業(yè)是讓學生回家后也不忘學習,所以學生對作業(yè)的態(tài)度是他們是否擁有思考習慣的基礎。態(tài)度是否端正可以從幾個方面看出來:
(一)是否有馬虎的地方出現(xiàn)。如果出現(xiàn)馬虎,說明學生做完作業(yè)并沒有及時檢查,只是敷衍了事,這是不應該出現(xiàn)的。
(二)字跡是否潦草。不必要求每個學生的字寫得多么好,字的好壞需要日久的練習,但字跡是否工整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態(tài)度是否端正。
(三)格式是否規(guī)范。數(shù)學中的一位數(shù)、多位數(shù)、整數(shù)、小數(shù)等都有明確的書寫規(guī)范。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開始,所以養(yǎng)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shù)學必不可少的條件。如果說藝術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那么數(shù)學就是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所以我們要知道數(shù)學與生活是緊密相關的。而這又不得不提思維的活躍性,這就需要學生的反思。所謂反思,就是不斷地思索,是對問題的理性再認識。它是一種主動的再認識,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的反思及復習,就是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每個章節(jié)、每一單元、每一個知識點?;貞洝⒗斫?、掌握、運用、結合生活實際,再給自己一次讓思維飛起來的機會。從而不僅理清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還對所學內(nèi)容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既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我質疑能力,同時也是自我提高的過程。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下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不再是死氣沉沉的課堂,老師的講課也不能味同嚼蠟,學生聽課也不再呆若木雞,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遞延,而是思維與思維的碰撞。讓數(shù)學課堂上的反復思考成為一種習慣,讓學生們感受到數(shù)學的奧妙,讓學生們懂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給學生信心,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適當贊美和鼓勵會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會讓學生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