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丹青
“扶志”先“扶心”,必須努力走進鄉(xiāng)親們的心里,才能知道他們需要啥,我還能做些啥。我希望我是那個點燃鄉(xiāng)親們希望的人。
——宋玉濤
2018年5月7日,作為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派駐營口蓋州市暖泉鎮(zhèn)二道溝村的第一書記,宋玉濤翻開了人生和事業(yè)嶄新的一頁,成為二道溝村民一致公認的“民心”書記。
駐村“日歷牌”
來到二道溝村的第1天,宋玉濤無意中聽到路過的村民議論他可能是來“鍍金”的。這讓他心頭一震。低頭看看腳上沾滿了泥土的鞋子,宋玉濤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讓鄉(xiāng)親們信得過的第一書記。
駐村第2天,他和暖泉鎮(zhèn)經管站、農業(yè)站的工作人員們一起,一口氣將5萬棒香菇菌棒順利植入溫室大棚。
駐村第3天,他上午挨家挨戶地走訪村里的老黨員和村民代表,下午就在果園里幫鄉(xiāng)親們扶車、摘果,直到日落西山。
…………
駐村第37天,他擬訂了村部文化建設方案,把全村村民召集在一起,開大會征求意見。
駐村第40天,他為籌集村部文化建設經費,奔走于鎮(zhèn)黨委及相關部門之間,為村民爭取到黨建經費,以及派駐單位捐贈的2臺電腦和價值1000元的辦公用品。
駐村第75天,嶄新的村部全面落成。
駐村后的100天里,窗明幾凈的黨建活動室、書香雋永的農家書屋、開闊明朗的會議室陸續(xù)建成。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開始向二道溝村發(fā)出實踐申請,接踵而至的大學生們在這里開始了如火如荼的基層實踐活動;明亮的路燈安上了,不少村民開心地跳起了廣場舞……
駐村第105天,開始有老黨員向他請假:“書記,我要外出幾天……”越來越多的村民黨員開始意識到村黨組織的組織紀律性,慢慢找回了黨員的歸屬感。
駐村第146天,他與村“兩委”班子成員一同整理完成了全村黨建工作檔案,實現(xiàn)了檔案電子化。
駐村第216天,扶貧檔案整理完成,他開始了點對點、一對一的扶貧幫困進程。
駐村至今過去了兩年零四個月,宋玉濤已經習慣了清晨被雞鳴叫醒的日子,習慣了飄散著農家肥氣息的空氣,習慣了坐在拖拉機上顛簸勞頓的辛苦,習慣了和鄉(xiāng)親們一起干農活兒的快樂。而村里的鄉(xiāng)親也真心地把他當成了割舍不下的“親人”。
“親人”需要他,他又怎能袖手旁觀呢?
“扶志”先“扶心”
扶貧先“扶志”,“扶志”先“扶心”。激勵貧困戶轉變思想觀念,激發(fā)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讓他們更加自覺地投入脫貧攻堅戰(zhàn),是宋玉濤為履行第一書記職責制定的工作目標。
村里建檔立卡貧困戶陳允森一家人是宋玉濤確定的重點幫扶對象。陳允森年過半百,妻子盧素波身體不好,日常生活需要別人照顧,家庭負擔很重。
早在2016年,村“兩委”班子成員就已經為陳允森一家人資助了1只公羊、3只母羊,鼓勵他們發(fā)展飼養(yǎng)業(yè),盡快走出困境。然而,快兩年過去了,陳允森家里存欄的羊仔只有少得可憐的11只,自怨自艾、自暴自棄的精神狀態(tài)籠罩著陳允森一家人,“感覺怎么努力都沒希望”的想法,讓陳允森一家人在接受了村里的幫助之后,就再也沒有自主致富的能力與心勁。
這讓宋玉濤陷入沉思之中?!胺鲐毾确鲋尽?,是宋玉濤幾經思考之后得出的答案。而“辦法”好不好用,具體應該怎么用,宋玉濤并沒有十足的把握,盡管如此,他依然愿意試一試。
就這樣,宋玉濤有空就去陳允森家,給陳允森一家人講解脫貧致富的相關知識和創(chuàng)業(yè)致富的方式方法,幫助他們規(guī)劃家庭創(chuàng)業(yè)的方向,給他們講積少成多的“滾雪球”創(chuàng)業(yè)模式,以及如何科學養(yǎng)羊的知識等。
“你看看,大羊生小羊,小羊長大再生小羊,賺的錢扣掉吃穿用再買小羊,這樣你就能源源不斷地從養(yǎng)羊中獲得很多的收益?!睂σ粋€已經對生活喪失了信心的人而言,為他描繪一個未來的美好藍圖,有極大的可能性能夠讓他重新獲得生活的信心,宋玉濤始終這樣堅信。
兩年的時光轉瞬而過,陳允森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宋玉濤的出現(xiàn),讓陳允森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在自己的眼前變?yōu)楝F(xiàn)實。面對宋玉濤始終鍥而不舍的熱心幫扶,陳允森一直封鎖的內心,向宋玉濤敞開了。他開始認真聽取宋玉濤的建議,踏踏實實地按照這個第一書記給自己“畫的道兒”走出了一條致富路。目前,陳允森飼養(yǎng)的羊存欄數(shù)達到43只,全年收入可達一兩萬元,加上種植收入、務工收入,陳允森的家庭已經穩(wěn)固脫貧,正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前進。
變化遠非如此,在宋玉濤的奔走努力下,省住建部門撥款5萬元,對陳允森家的危房進行翻建。房屋翻建后,原來“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破屋”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青堂瓦舍、寬敞明亮的新居。陳允森喜極而泣,連聲說:“真是太感謝宋書記了!”
“扶智”先“扶才”
“貧困不能繼承,貧困更不能放任。”宋玉濤認為,扶貧,不僅要“扶志”,更要“扶智”,而“扶智”,就要“扶才”。陳允森老人的兒子陳偉強,就是進入宋玉濤“扶智”計劃的第一人。
2017年,大學畢業(yè)的陳偉強幾經輾轉找到了一份收入并不高的工作。面對城市生活的高消費,陳偉強難以平衡工作與生活的天平,最后選擇放棄了這份“食之無味”的工作,待業(yè)在家。宋玉濤了解情況后認為,陳偉強應該重新去尋找新的未來。于是,他主動幫助陳偉強走出失業(yè)的低谷期,鼓勵他報考研究生,在工作之余陪伴他復習考研課程。半年的時間過去了,陳偉強經過全國統(tǒng)一研究生考試,終于如愿收到了來自燕山大學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2019年9月,陳偉強踏上去往燕山大學列車的那一刻,他的人生軌跡就此發(fā)生了改變,而此時的宋玉濤,已然在陳允森一家人的心中,在二道溝村民的心中,又燃起了一個讓二道溝村實現(xiàn)脫貧致富的新希望。
2018年,宋玉濤在暖泉鎮(zhèn)的駐村工作收獲了年度考核優(yōu)秀的嘉獎。2019年,他被授予鎮(zhèn)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榮譽是一種認可,它代表著政府和群眾對宋玉濤工作的肯定與褒獎?!拔覀兌己芨兄x宋書記,他的到來,讓我們看到了新生活原來是這樣的美好?!边@樣的表達,幾乎在二道溝村的每一戶人家都能聽得到。
“其實我想對老鄉(xiāng)說,大家不需要感謝我,我們要感謝黨和政府,因為我也是黨組織大家庭的一員,這都是我應該做的工作?!彼斡駶冀K堅守著自己的信仰,并將為此而一直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