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橋西區(qū)留營小學 劉會傾
在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勞動教育,提高勞動素質,對學生的成長和國家的發(fā)展意義深遠。近日,教育部印發(fā)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了各學段勞動教育的方式和路徑,為學校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指導。
石家莊市橋西區(qū)留營小學地處城郊結合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占學生總數(shù)的90%。對學生家庭情況的調查顯示,約70%的家長為初中及以下學歷,高中及相當于高中學歷的約占20%,大專及以上學歷約占10%;20%的家長從事電工、安裝工、廚師、搬運工等職業(yè),60%的家長從事個體經營。
針對學生勞動教育的調查顯示,100%的家長認為孩子應該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但是,約95%的孩子目前并不能做到,尤其是整潔習慣養(yǎng)成不足。
對以上調查結果的分析表明,我校家長學歷總體水平不高,家長職業(yè)類型多為中低端技術類和商業(yè)服務類,家庭養(yǎng)成教育不足,學生缺乏勞動意識,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特別是整潔習慣不到位。
結合家庭情況調查結果和學校實際情況,我校以“我是小小清潔工”活動為載體,將整潔教育確定為勞動教育的起點。整潔,顧名思義,即規(guī)整而潔凈,比如著裝整潔、房間收拾得整潔等,這是它的狹義概念。整潔的廣義概念,包含思想整潔、做人整潔、做事整潔。做事整潔,我們理解為做事善始善終,考慮周全,完成和這件事相關的一切任務,比如做飯時,從食材準備到實際操作,再到收拾鍋碗瓢盆等都要完成。基于這樣的思考,我校大隊部策劃開展了“我是小小清潔工”系列勞動教育活動,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整潔習慣養(yǎng)成活動中。
“我是小小清潔工”這一活動來源于生活,目的是引導學生尊重勞動,重視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學校相繼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通過班會、少先隊活動課、櫥窗、板報、紅領巾校園廣播、手抄報等形式,引導學生感悟勞動創(chuàng)造了生活、創(chuàng)造了美。在學生建立了最基本的勞動意識的基礎上,我們引導學生反思:如果生活中缺少整潔意識會是什么樣子的,設想一下沒有勞動的校園是什么狀況,使學生認識到整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整潔習慣的養(yǎng)成從清理班級衛(wèi)生開始。我校每個班級都完善了衛(wèi)生管理制度、清潔計劃和監(jiān)督機制,學生甚至想出不少整理衛(wèi)生的好辦法、巧辦法。個人整潔習慣的養(yǎng)成離不開家庭的影響,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家校緊密結合。為此,各班把家長請進校園,和學生一起參加整潔教育活動,參與整潔習慣養(yǎng)成的大討論,使家長認識到培養(yǎng)孩子整潔習慣的重要性,感受到自家孩子存在的不足。學校倡導每個家庭參照班級整潔實施計劃制定家庭整潔實施計劃,每周在班級群中做出總結匯報。班級和家庭整潔情況實行互相監(jiān)督,家長可以隨時到學校檢查孩子班級的整潔情況,而家庭的整潔情況則由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互查,每周一班會時間進行總結(至少一名家長到會)。
學校還設置了“校園整潔習慣養(yǎng)成記錄本”,學生主動記錄,教師及時表揚,給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發(fā)放獎品。這些做法促進了學生整潔行為常態(tài)化,逐漸形成良好習慣。勞動教育的家校聯(lián)動機制,促進了家校共育,班級和家庭的整潔情況均得到明顯改善。
勞動教育關鍵在行動,但是行動的能力有高有低。整潔的基本技能有掃、擦、撮、擺、整和傾倒垃圾等。這些技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培養(yǎng)的。為此,留營小學要求各班利用勞動課時間集中進行學習訓練,學校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比如每天上操時間面向全校演示。學校還邀請當清潔工的家長到校,為學生演示教學,現(xiàn)場指導學生操作。學生在學習勞動技能的同時,也感受到清潔工的辛苦,從而更加尊重清潔工這一職業(yè)。通過強化練習,絕大部分學生掌握了整潔的基本技能,校園里的“小小清潔工”個個像模像樣,清潔效率大大提升。
當學生具備了整潔勞動的基本技能后,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我校聘請家長擔任校外輔導員,將家庭整潔勞動中的好方法、好經驗傳授給學生。學生通過對整潔勞動經驗的整理,促進了勞動思維的形成,懂得了勞動也需要開動腦筋的道理。各班定期開展整潔勞動技能大比拼,學校則分年級段舉辦勞動競技大賽,比一比誰做得又快又好,看誰的勞動技能熟練,看誰的動作標準。這些活動既提高了學生的勞動積極性,又普遍提升了學生的勞動技能。
新時代對勞動者的要求,不僅僅是任勞任怨,更需要具備創(chuàng)造能力。學生在具備了整潔意識和基本的整潔能力后,還需要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引領。在大量勞動實踐中,學生總結出不少創(chuàng)新性的好做法,比如:收納羽絨服、整理衣褲的技巧,節(jié)省衣櫥空間、清洗衣物油漬的小妙招兒等。
我校提倡勤儉節(jié)約,廢物利用,鼓勵學生將生活舊物創(chuàng)造性地用于整潔勞動。如今,學生把能利用的舊物,都賦予了新的用途,比如,用洗衣液空桶制作噴水壺,用舊衣物制作擦桌布、墩布,用舊紙盒制作粉筆盒、雜物盒、書架盒等。學生還把能改造的物品都制作成方便使用的樣式,比如,在空洗衣液瓶蓋上扎孔,方便澆水、灑水,達到節(jié)約用水的目的,把墩布上較長的布條剪短一些,避免吸水后太沉,方便低年級學生使用。像這樣的工具改良還有許多,抹布清洗工具、擦黑板工具等數(shù)不勝數(shù)。這些簡單的改造,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提升了學生的勞動積極性,培養(yǎng)了勞動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能力。
經過整潔勞動教育,留營小學的校園環(huán)境和學生的精神面貌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隨手扔垃圾的現(xiàn)象不見了,主動撿拾垃圾的行為逐漸增多。校園里綠樹成蔭,班級的綠植也郁郁蔥蔥。教室里桌椅、物品擺放有序,垃圾嚴格分類。學生普遍能夠搞好個人衛(wèi)生,著裝整齊。在學校整潔教育的影響下,家庭的衛(wèi)生素養(yǎng)也得到改觀,許多學生成長為家務勞動小能手,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成為學生普遍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