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維
(江蘇省東??h實驗小學和平路校區(qū),江蘇東海 222300)
小學教育階段中的思想品德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意義重大。教師需要將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落到實處,關注不同細節(jié)要素的分析及解讀,引導學生參與不同的學習過程及教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學習經驗舉一反三。其中,生活元素的融入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教師需要運用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囊龑?,以實現(xiàn)學生思想品德的有效內化,更好地體現(xiàn)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生活化的重要作用及價值,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其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和理解,從而實現(xiàn)個性化成長和發(fā)展。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生活化對于構建高效課堂意義重大,教師要以學生目前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為出發(fā)點、落腳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條件,站在學生的角度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向,積極導入一些豐富和多元化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打造陽光課堂,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體驗思想品德學習的樂趣、精髓。其中,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尤為關鍵,教師要將更多民主化、趣味化的教學元素與學生的自主實踐相聯(lián)系,保障思想品德回歸生活,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意識到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的細膩性。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生活化對學生已有生活實踐經驗的分析和解讀也尤為關鍵。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營造一個更加自由且相對寬松的陽光課堂學習氛圍,關注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將名人名言、名人案例導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深入感知的過程中樹立個人良好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只需以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溝通和互動,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及情境感知中提高個人的學習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參與不同的思想品德學習活動,從而實現(xiàn)個人思想素養(yǎng)和文化修養(yǎng)的綜合提升。
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角色扮演在實踐應用過程中備受教師的好評,并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在理解和尊重學生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自主選擇比較感興趣的角色,并通過角色扮演構建精彩課堂,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從而在個人學習能動性的引導下主動進行反思和總結。教師要了解學生對不同角色人物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真正實現(xiàn)角色的靈活性及生動性。
寬松且自由的課堂學習氛圍,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應該以開放的思想品德課堂為核心,關注生活化元素與開放課堂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鼓勵和引導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與他人友好相處,深化個人的道德認知,內化道德情感,這對于構建高效課堂大有裨益。例如,學習《讀懂爸爸媽媽的心》一課時,教師首先指導學生扮演爸爸媽媽,在角色互換中意識到父母的不易和良苦用心。教師只需在堅持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給予學生相應的輔導和幫助,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和自主實踐,在完成前期的主體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后,以引導者的身份鼓勵學生總結個人在角色扮演過程中的收獲,以簡單獎勵的形式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思想品德學習中的不足,從而主動調整個人學習和行為方向,真正實現(xiàn)學習能力及學習水平的綜合提升[1]。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實踐形式,能夠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學會體諒父母的難處,并且在完成個人學習任務之后,能夠主動為家長分擔家務。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育背景都有所區(qū)別,因此在開展角色扮演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fā)展要求,以釋放學生的天性為主體,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同時,以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為主體,讓學生意識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和鼓勵,從而主動地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互動,尋求教師的幫助,表達個人的真實意見和看法。
學生是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核心及主要對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解提升學生道德認知的相關要求及具體策略,積極組織和引導學生參與不同的道德實踐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自主參與和實踐研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及思維品質。為了提升學生的道德思維能力,教師要讓學生將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相聯(lián)系,拓展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意識到思想品德學習和個人實踐的重要作用和價值,積極彰顯思想品德的魅力。盡管我國素質教育明確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許多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經驗仍顯不足,對教師比較依賴。為此,教師要盡量避免簡單、直白的灌輸以及放任自流,要把握好教育教學的度,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適當調整教育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向,讓學生意識到自主探究的重要作用和精髓,真正實現(xiàn)知行合一。其中,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所涉及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復雜,教師應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同時,適當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時認識到個人存在的不足,了解思想品德學習的重點及核心,并結合已有的社會生活實踐經驗以及思想品德知識舉一反三和學以致用。
從另一層面來看,自主探究應以體現(xiàn)學生的主人翁地位為依據,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其中,多元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尤為關鍵。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加良好的道德體驗,教師要尊重學生所提出的不同意見,培養(yǎng)全新的思維方式,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在與教師溝通和互動的過程中,加深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和認知,這對于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例如,學習《伸出愛的手》這篇文章時,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殘疾人的日常生活有一個深刻的認知,意識到殘疾人的不容易,從而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教師需要以情境為依據,關注不同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的利用以及有機組合,采取循序漸進的形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主動接受優(yōu)秀思想文化的熏陶、感染,培養(yǎng)個人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學習行為習慣。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設計及革新,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將更多生活化的內容融入學科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教師的幫助以及認可,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樹立自主學習意識。只有這樣,才能積極踐行素質教育,進而推動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大力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