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嘉峪關市五一路小學 王 勇 閆希剛
小學體育是我國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良好的體魄就難以支撐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以體育教學是必要的,小學生的好奇心較重,所以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和學生的情感訴求相匹配,避免上課無趣帶給學生消極的情緒,影響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與疏導是保障學生強身健體的重要內容。小學體育課程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加強身體鍛煉,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更能夠激發(fā)小學生對運動的熱愛,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使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更能夠形成良好的性格,提升心理承受能力,鍛煉堅強、有韌性的意志力,提升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和反應速度,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長。
體育課同樣需要理論的支持,在這部分理論支持中,學生需要學會基礎的體育知識、體育技能和遇到危急情況下的自救能力,幫助學生在體育活動之中規(guī)避風險,保護自身安全。例如:教師在教學跳遠運動的時候,就可以將這個動作作為一個單元,在一節(jié)課進行統(tǒng)一的講解,首先,教師需要先從多媒體途徑,在課堂上用PPT 來進行圖片的講解,包括跳遠之前的準備工作、跳遠之后的肌肉按摩以及其他衛(wèi)生保健知識。在進行跳遠運動之前,學生不能大量飲水,而且要避免飯后運動,以免給身體帶來不適感;對于著裝,教師也要進行相應的規(guī)定,避免拖鞋、涼鞋、小皮鞋等不適合運動的鞋子,過于緊身的毛衣、襯衫等,會束縛學生的運動。其次,教師要進行課外的實際教學,帶領學生選擇開闊的場地進行試跳運動,在進行試跳之前,教師需要對跳遠的種類進行講解,包括立定跳遠和行進間跳遠,立定跳遠需要的是原地跳,而行進間跳遠需要助跑,比較危險,教師可以先從立定跳遠開始,由易到難進行教學。在進行立定跳遠的時候,教師進行原地模仿起跳練習,將身體的重心移至前腳,進而進行擺臂練習。最后在課程的結束,教師需要就學生的運動情況進行點評,避免學生運用錯誤的運動方式,幫助學生糾正跳躍運動;同時在猛烈的跳躍運動之后,學生要進行運動的拉伸,避免肌肉的緊繃和肌肉群線條的過分硬朗。
小學體育的教學除了要必備標準的體育知識之外,也需要教師在切實的體育教學之中添加趣味性內容,避免體育課程成為呆板、嚴肅、無趣的課程,而是讓學生體會到鍛煉和運動的樂趣。例如:在進行體育教學之前,學生必須進行相應的體育熱身,最常見的熱身方式是集體圍繞田徑場進行跑步,跑步消耗體力比較明顯,而且能帶來疲勞性,所以教師可以采取游戲類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熱身。例如:在班集體人數比較少的情況下,讓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圈,成為一個大的圓形,然后再讓學生圍繞這個圓形進行運動,形成你追我趕的體育運動形狀,同時配合運動逐漸進行加快速度,讓學生由慢到快逐漸過渡,在趣味性之間體會到體育運動的多樣性。除此之外,如果班級的人數較多,可以分成男生組和女生組兩個部分,讓學生產生競爭意識,打破封閉死板的課堂模式。男生和女生組可以分別成為一個縱隊,在田徑場內進行400 米的熱身,讓兩隊以集體的形式進行比賽,教師在終點計算兩隊的用時,要保證所有的學生都能夠順利完成跑步,一個都不能落下。在比賽的過程中,讓學生在積極昂揚的情緒之中,體會到集體的榮譽感和團隊合作能力的重要性。
體育教學還需要教師定期舉辦相應的體育比賽,來提升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熱情,一般這種比賽可以和學校定期的運動會相結合,把握學生的興趣點,引入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例如:在運動會中,教師可以開展學生組的跳繩活動,首先把學生分成花式跳繩和標準化跳繩兩部分,認真聽從教師講解體育鍛煉的規(guī)則,在學習體育運動的過程中,也要學會體育知識和體育規(guī)則。在花式跳繩之中,讓學生發(fā)揮聰明才智,選擇比較靈活的跳繩方式,如小跳繩打花圈、集體大跳繩、跑步式跳繩等跳繩方式,讓學生從自己的體育鍛煉之中,感覺到體育鍛煉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在標準化跳繩之中,需要選用計時器跳繩進行練習和比賽,學生可以和自己班級內的學生組成小組,進行跳繩接力賽;也可以單獨進行個人項目,進行定時或者定量的跳繩比賽,比較自己在一定時間內的跳繩數量或者一定數量下的用時,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性。除了跳繩比賽之外,教師還可以舉辦羽毛球比賽、趣味乒乓球比賽等活動,豐富學生的體育活動,幫助學生強化身體素質的同時,讓學生在趣味性的體育比賽之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由于小學生缺乏自律性,單一的運動項目無法充分調動小學生的運動積極性。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小學生的運動熱情,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體育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增加多樣化的體育運動項目,因勢利導,做好體育項目的合理安排,將個體運動項目與群體性運動項目相結合,將短期體育項目和長期運動內容相互融合,在充分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的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生的意志品格,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提升體育教學效果。例如: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和性格特點,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合理選擇體育項目,科學選擇教學內容,建立趣味性與專業(yè)性兼具的體育訓練項目。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安排必修內容和選修內容等??梢詫㈤L期的體育運動項目作為必修內容,幫助小學生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如跑步等,將短期的,趣味性的運動項目作為選修內容,充分利用學校的體育教學資源,設立乒乓球、籃球、足球等多種項目,可以讓小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自由選擇。除此之外,針對學生的不同性格,體育教師可以協(xié)調體育課程的整體安排,面向多個班級共同開展體育教學,實現(xiàn)體育教育資源的充分整合,讓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同學可以集中開展特定運動項目,不僅可以有效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更能使學生擴大交流范圍,促進體育技能的有效提升。與此同時,針對性格較為內向,不善于體育運動的小學生,體育教師可以集中開展武術、健美操、定向等較為簡單的學習內容,將舞蹈、科學等其他技能和體育相互結合,有效降低學生的心理抵觸情緒,能夠逐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感受體育運動的魅力等。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用恰當的語言及時給予小學生鼓勵與自信,使小學生在積極的運動環(huán)境下,產生正向的情感變化,建立運動自信心,真正在體育運動中感受快樂。
總的來說,體育教師要想在教學活動之中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就需要在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上進行游戲的設定,給學生以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還要定期進行教學方法的查漏補缺,依托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趣味性體育比賽的設置,引導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