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妍
我國的英語教學一直將語言輸入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內(nèi)容,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語言輸出,所以,聽說能力是當前學生英語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這種情況也未得到有效改善。部分高校英語教師仍以應試教育理念指導課堂教學,為了提高學生的四六級英語考試成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基本技能及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講解,忽視對學生思辨能力、洞察能力及社會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思維受限,進而出現(xiàn)思辨缺失和啞巴英語的情況。在2004年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教育部門明確提出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隨即各高校開展了英語教學工作的改革。在此基礎上,許多院校也開始嘗試將英語演講應用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演講屬于一門具備規(guī)范性的藝術表現(xiàn),能夠使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在西方國家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近年來,我國部分高校對英語演講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文章以語言輸出理論作為基礎,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探究以輸出為驅動的大學英語演講教學策略。
輸入與輸出是課堂教學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根據(jù)Swain提出的語言輸出假說可知,語言輸出能夠幫助二語習得者進行更加流利的交流,提升語言應用能力。想要在語言學習上獲得成功,二語習得者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同時,有效的可理解性輸出也是提升語言學習的重要保證。Swain強調(diào):在語言學習中,學生不能夠將本族語言產(chǎn)出能力表現(xiàn)出來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可理解性輸入不足,而是可理解性輸出有限。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為學生提供語言使用的機會。其次,沒有對學生語言輸出能力產(chǎn)生刺激。除此之外,Swain提出,在對演講進行預先準備時,學生能夠獲得優(yōu)勢,在此期間,能夠使學生對詞匯使用及句法結構等方面進行檢驗,培養(yǎng)語感,對語言使用自動化產(chǎn)生促進作用。由此可知,將輸出驅動作為基礎,重點強調(diào)說、寫、譯,能夠對讀和聽產(chǎn)生促進作用。將輸出與輸入相結合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還能夠使其知識輸入效率得以提升,進而達到提升教學效率,實現(xiàn)對課堂進行優(yōu)化的目的。除此之外,將輸出作為驅動的課堂教學策略,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自主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進而使課堂氛圍變得充滿活力??傊?,Swain提出的語言輸出驅動假設對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
英語演講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的應用,能夠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和他人溝通交流的平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其內(nèi)心思想均存在顯著的不同,演講活動的課堂應用能夠使學生積極做好語言組織,并向他人展示語言學習成果。每個學生的語言風格及表達風格不同,在語言輸出時也能提升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例如,有的學生具有極強的思維能力與洞察能力,演講語言組織邏輯嚴密、論述有理有據(jù),有的學生思維活躍,能夠流暢地進行口語表達??傊?,英語演講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的應用能夠挖掘學生內(nèi)在潛力,將其作為教學主體,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在開展演講活動之前,教師應組織學生對演講材料進行搜集,對語言內(nèi)容進行組織,并對演講內(nèi)容進行修改,對語音進行糾正。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分組學習的方式完成上述活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在分組合作中與他人團結互助,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有效完成自主學習。
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及方法。也就是教師以教材為依據(jù),向學生講解單詞、語法、文章結構等內(nèi)容,而學生常處于被動狀態(tài)。將英語演講應用在大學英語課堂上能夠使學生受到語言輸出的驅動,有效輸入有關學習內(nèi)容,進而在運用中提升語言技能。部分學生為了能夠出色地完成英語演講活動,在課后會對演講內(nèi)容進行精心的構思和修改。在此期間,能夠加深對單元主題和內(nèi)容的理解,除此之外,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也得到提升。學生精心準備的語言實踐和輸出,能夠將英語詞匯、英語語法應用在實際交流中,將習得的英語知識內(nèi)化,進而使自身語言應用能力得到提高。
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引入英語演講,學生能夠進行前期準備,將個人情感及觀點表達出來,并能夠與其他同學進行現(xiàn)場交流,感受英語的影響力和魅力。學生在對演講題目進行選擇,對演講內(nèi)容進行構思時,需要在大腦中做出判斷分析歸納,這一過程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英語演講活動的舉辦能夠加強學生信息輸入,并且使其從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做到言之有據(jù)。除此之外,教師可在演講活動上增加學生評委提問或演講者答辯等環(huán)節(jié)。這樣一來,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評判意識及活動參與意識,為其他同學提供語言交際機會。在這樣互動式的活動上,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取知識,且學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都得到提高。
在單元內(nèi)容學習前后,教師均可為學生布置與單元學習主題有關的演講話題。這種演講活動的開展可以作為學生的課前熱身活動,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加深對單元內(nèi)容的理解及應用程度。除此之外,演講活動能夠督促學生對單元內(nèi)容進行高效預習,學生的課前或課后資料整理過程,加強了個人的英語輸入,能夠豐富自身詞匯量,使演講內(nèi)容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傊?,英語演講活動能夠實現(xiàn)課內(nèi)外的有效銜接,更能有效提升大學英語的教學效率。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可向學生詳細講解并播放類型不同的經(jīng)典演講片段。例如,從語言面貌角度出發(fā),教師可為學生選擇在英語演講比賽中得獎者的演講作品,或者是將英語作為母語的名人演講作品等,使學生熟悉英語語言層次及多樣化演講風格。從內(nèi)容角度出發(fā),教師可為學生播放TED演講論壇中的視頻,也可為學生選擇政治人物競選或公眾人物頒獎等演講片段。總而言之,教師應以語言風格演講內(nèi)容及演講主題為依據(jù),為學生選擇豐富的演講案例,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激發(fā)英語演講興趣。演講結束后,教師可以演講內(nèi)容為依據(jù)對學生進行提問。同時,向學生講解基本演講技巧,例如,怎樣選擇演講題目?如何構架演講思路?如何對肢體語言進行良好運用?要求學生基于演講技巧的理論,對相關話題的演講進行語調(diào)語音的模仿,注意演講過程中的重音、節(jié)奏、停頓等。實際上,模仿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的過程。
在單元教學內(nèi)容學習之后,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為其設置與單元主題有關、且與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相符的演講話題,學生在明確個人演講主題之后,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并對所搜集到的資料進行選擇總結,形成個人觀點,完成演講稿。教師為學生設置與單元題目有關的演講主題,不僅能夠對教材資源進行充分應用,還能對學生單元知識點掌握情況進行檢驗,學生以教材內(nèi)容為依據(jù),對演講內(nèi)容進行組織,能夠對課本內(nèi)容進行深入思考,提升個人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大學英語新視野教材的“Unit 1 Going to the college”中,包括“我是新生”和“大學里怎樣才酷”兩個話題,這兩個話題與剛步入大學校園的新生緊密關聯(lián),部分學生第一次離開父母自己生活,內(nèi)心存在驚喜,但還有許多焦慮和不安,怎樣適應大學生活,在新環(huán)境中自我發(fā)展等均與本課主題相關。教師選擇此類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開展演講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演講活動中,而在對演講內(nèi)容進行準備時,學生能夠對教材中的詞匯和語句進行整理,有效能動地完成語言學習的輸入和輸出練習,提升英語學習的效率與質量。
將英語演講引入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對學生進行產(chǎn)出任務的描述,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有效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對學生的語言輸出進行指導,并對學習成果進行檢查,學生對產(chǎn)出內(nèi)容進行練習的過程也需要教師的監(jiān)督管理。除此之外,教師通過開放式提問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能夠在已有輸出材料中對所需內(nèi)容及話語結構等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例如,在“大學里怎樣才酷”這一主題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為自己設定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從而適應大學生活環(huán)境。首先,教師應該向學生提出:“What do you think about college?”“What's your purpose of going to college?”等問題,引導學生對學習目的和人生目標進行思考。除此之外,學生能夠對教材中的語言表達和語言結構進行借鑒,以個人實際情況為依據(jù)完成產(chǎn)出任務。通過開放式的提問能夠拓展學生學習思維,并培養(yǎng)其問題分析能力,在提問時教師盡可能避免學生能直接回答的問題,使其進行深入思考。與此同時,學生通過不斷地演講練習,能夠對個人觀點進行準確陳述,對輸出任務中所欠缺的知識進行補充學習。
英語演講活動,應該增設演講評估體系,評估體系的設置應該遵循標準,具體評估方法多樣,以聽眾評價與教師評價為主。首先,英語演講評價可采用多樣化策略,例如,選用經(jīng)典在演講過程中,可以開展小組互評,也可由教師進行主要評價,全部同學進行打分評價記錄,最終將反饋意見全部匯總整理,對演講者提出針對性提升意見。其次,英語演講活動評價方法應以實際出發(fā),做到真實有效。出于對課堂時間及學生人數(shù)的考慮,教師可通過書面評價或口頭評價的方式,例如在學生演講前半段,教師可在各組別中進行短暫停留,為其提供隨堂評估記錄表,要求學生根據(jù)評分標準對演講者進行打分,并給出意見反饋。最后,英語演講活動評價主體不僅面向演講者,也包括對聽眾的評價,如果在他人演講時聽眾不能認真聽取并參與討論,那么演講活動的實際效果將明顯降低。因此,教師應對聽眾提出要求,要求其認真聽取他人演講,并將演講主要大意進行記錄,臺上學生演講結束后,教師隨機對聽眾的聽取效果進行抽樣檢查。除此之外,教師還可輪流分配部分同學擔任演講評委,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演講氛圍,還能培養(yǎng)學生公平公正的評價態(tài)度。
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應該跟隨時代發(fā)展腳步,滿足社會人才需求,將培養(yǎng)學生語言應用能力作為教學工作目標,從而滿足當前社會背景下對英語人才提出的全新需求。在語言輸出驅動理念的推動下,教師應改變以往教學理念與模式,在高效輸入的基礎上重視語言輸出的實際能力,提升大學英語學習的效率。將英語演講引入大學英語課堂,不僅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培養(yǎng)其學生的自主學習及語言應用能力。這一教學模式,對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有著積極的影響,期望本次研究工作能夠對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產(chǎn)生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