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春園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活動,一定要與學生們的現實生活實際進行密切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課堂上所學到的道理以及方法技巧,要通過生活化理念的加入,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豐富學生的道德和法律的思想認識,并且進一步的引導他們進行社會實踐,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自我。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道德與法治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11-0263-01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發(fā)現,對于課堂教學的內容,學生經常認為比較枯燥,并且會認為是在講大道理,因此,通過生活化理念的融入,設定生活化思想道德法治教學的目標和內容,能夠讓小學生沒有更多的話可以講,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參與,幫助他們正確理解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并且積極的進行社會實踐。生活化理念的實施,也讓學生從另外的角度正確的認識和分析當前所學到的學科內容,對于自己的一些困惑,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有進一步的分析和發(fā)現,所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善于將生活化的理念加入進來,給學生的學科學習帶來更多的生動體驗,幫助他們建構知識提高能力。筆者認為,生活化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來進行。
1 生活化理念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作用
明確了學科教學自身的作用以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在生活化理念的改革應用和創(chuàng)新方面。根據以往的研究和教學的實踐,我們可以認識到生活化理念的加入,讓學生對于課堂上一些抽象的內容知識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特別是在理解這些知識點的時候,他們可以非常自然的聯想到自己曾經的經歷,因此,對于知識點的認識會更加全面而深刻。這得益于教師通過生活化理念,對于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的處理,加入了更多小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具體案例,學生曾經經歷過,聽說過,或見到過的這些案例,讓學生理解這些教學內容都變得更加輕松,而且他們能夠很好地記住這些內容,在以后相似的情境和環(huán)境下,學生容易產生聯想和實踐。
所以,從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效果的角度來看,生活化的理念加入是非常必要的。其實課程開設之初,以及教材的編排都充分的考慮到了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連續(xù)性,但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以及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對這些問題考慮的卻并不多,因此,要進一步的豐富和加強學科教學內容的設計,能夠從生活化理念的使用方面增強課程的特色,提高課程教學的質量。
2 課堂教學增加生活場景氛圍,促進教學效果提升
為了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模擬形成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場景,讓學生沉浸在這樣的氛圍當中,從而設身處地的去思考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也能吸收更多新的觀點。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內容的重新組織,也是更加貼近了學生的現實生活,更加考慮到了情境教學法的有效應用,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和學生講課堂生活規(guī)范的教學中,首先可以通過過馬路的交通規(guī)則引入,讓學生有規(guī)則的意識,然后詳細講出過馬路時要走斑馬線,要靠右行駛,還有秉承著紅燈停綠燈行的規(guī)則,之后再啟發(fā),引導著學生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車輛以及行人都完全漠視交通規(guī)則,不按照交通信號燈行駛或行走,那么路上會變成什么樣子呢?通過觀看小視頻,學生們可以非常直觀的感受到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為了進一步的提高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進一步的引入學生們在課堂上是否需要遵守規(guī)則的分享和討論。所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設計,可以就地取材,選擇學生非常熟悉的環(huán)境條件,幫助他們理解和建構這些內容。情景氛圍越逼真,越能夠吸引人的注意和參與,讓小學生們可以樂此不疲,積極的結合個人的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和探索。
3 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培養(yǎng)學生的法制精神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對于法律的問題也會有一些接觸,通過看電視,聽廣播與家人進行討論等方式,他們知道有法律這樣的內容,也知道,作為一個人要知法懂法遵守法律,那么,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中,要結合著學生在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具體的案例進行教學,會給他們帶去更加深刻的影響,小學生也更容易積極的參與,并且可以結合自己曾經經歷過的加入實際的討論?,F在是一個信息飛速傳播的時代,人們通過各種媒介途徑,了解新聞,知道身邊以及更大范圍的時間空間來所發(fā)生的事情,而法律問題經常是其中的焦點,有一些人因為違反法律而遭到社會的制裁,有一些人以為遵守法律法規(guī)的而得到社會的贊揚和表彰,所以,通過懲惡揚善,小學生們逐漸能夠明白在社會生活中自己該遵守什么,該摒棄什么?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這就要求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真正走入學生的世界也要在理論高度方面高于小學生,給他們提供一些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實踐案例,讓小學生可以從表面看個熱鬧,到抓住內在實際的道德與法律的規(guī)范本質。所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需要進一步的在現有的基礎之上,豐富和加強學科內容的建設,要讓學生們懂的道德法規(guī)也要積極的去實踐這些正確的被社會所接受的道德法規(guī)。讓我們中國主流的道德法治觀念,深入小學生的內心,指導他們的成長,成材和發(fā)展。
綜上所述,運用生活化理念,重新組織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讓學生能夠做到活學活用,積極的實踐道德與法治,只有與學生現實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他們才更能夠理解掌握和運用,所以,這門課程開展的初衷,也就順理成章地實現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需要教師進一步地進行改革調整,讓學生能夠從中得到更多的收獲,在精神,行為,態(tài)度等各個方面有新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山西省方山縣城內二小馮林麗.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策略[N]. 科學導報,2019-12-10(B03).
[2]呂強.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案例的創(chuàng)新應用[J].名師在線,2019(3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