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思驛
摘要:地理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地理知識,利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運用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的課程內(nèi)容,合理運用地圖展開教學,將一些地理知識通過地圖的形式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以此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促使學生在使用地圖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識。
關鍵詞:初中地理;地圖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11-0196-01
1 豐富地圖形式
在傳統(tǒng)的初中地理地圖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地圖教學形式往往以紙質(zhì)地圖或地球儀為主,這雖然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于相關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但其趣味性較低,難以滿足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shù)高速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學生對地圖教學的趣味性需求。因此,教師在教授地理學科時,應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設施、教學手段來豐富地圖形式,以此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熱情,幫助其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習慣。首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計算來制作符合教學目標的“電子版地圖”,通過對其進行縮放、變化等操作來方便學生對其進行理解:其次,教師可以將電子地圖與傳統(tǒng)地理知識進行有機結(jié)合,使學生對地圖知識點的記憶得到增強。
2 “六步驟”教學方法運用
步驟一,多看地圖。在初中地理地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看圖時間,即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實現(xiàn)對于地圖的基本認識。為了降低學生的看圖難度,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地球儀、地球平面掛圖、地圖手冊等教學儀器的運用,最大程度上發(fā)揮這些輔助型教學儀器的作用,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圖多思,多圖并用”的能力。這一教學方式極大程度上減少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同時又能有效提升學生對于地圖學習的熱情與興趣,進而對地圖產(chǎn)生更加直觀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其讀圖、辨圖、實際運用的能力。
步驟二,閱讀地圖。目前初中地理教材收錄了大量的地理插圖,這為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增加了教師和學生尋找某一地理信息的便捷性。然而,由于部分學生的識圖能力相對薄弱,加之教師未能及時意識到這一問題,導致了這一部分的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應付地理考試。對此,在地圖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chuàng)建一定的問題情境,并讓學生通過讀圖來獲取所需的信息資源,在對得到的信息資源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之后,回答相關問題,以此保障閱讀地圖的有效性。
步驟三,描述地圖。為了確保學生在看圖、讀圖過程中取得實際效果,教師應要求學生對地圖展開深入的分析與描述。這一方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學生對地圖的閱讀理解水平。當學生在進行地圖描述時,首先需要明確地圖中存在的各種符號和文字所表達的真實含義,例如:國界、省界、省會、首都、鐵路、河流、湖泊等標志,從而全面掌控地圖中所有信息。其次,在表述地形、地貌時,學生應對山脈、高原、盆地、平原等地形特點進行表述,并說明主要河流的概況。
步驟四,填拼地圖。地理學科中存在部分較為抽象的知識與經(jīng)驗,極大地增加了初中學生對于地理地圖的理解難度,再加上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缺乏直接獲取經(jīng)驗的機會。所以,在地理地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刺激學生進行看圖、析圖、說圖,進而促使其將文本知識圖案化,即運用圖形來對地理文字知識進行記憶,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在進行世界地圖的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將各大洲的輪廓幾何化,必要時要求學生進行簡單的繪制與填拼來增強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步驟五,繪制地圖。繪制地圖的教學與填拼地圖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即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加強對地圖的識別能力,從而更好地進行地圖繪制。由于各地區(qū)之間存在明顯的地理因素差異,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親自繪制相關的地理符號、地理因素等,促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統(tǒng)一且敏銳的地理思維。例如:在進行“講解世界地理地圖”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每一個國家所對應的地理范圍進行說明或者繪制,這一方式,使得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有利于初中地理地圖教學效果的提升。
步驟六,解說地圖。在初中地理地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對于地圖內(nèi)容的自我表達能力。因此,教師需要以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各種圖表為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憑借其所學知識來對這些圖表進行解讀,具體說明圖表中所指某個區(qū)域的地理形態(tài)、分布特征等諸多內(nèi)容,或者讓學生根據(jù)紙質(zhì)地圖來確定某一地點的地理坐標。另外,教師還能要求學生在結(jié)合地圖的基礎上對相關地理概念進行解說。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強調(diào)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地圖解說;二是注重地理特點的分析。
3 多元化教學方法
在傳統(tǒng)的地理地圖教學過程中,由于過度強調(diào)教學活動的穩(wěn)定性,教師往往采用穩(wěn)定且單一的教學法,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單一的教學方法難以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對于地圖學習的熱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初中地理地圖教學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師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初中地理學科的教學質(zhì)量。一方面,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這是促進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合作交流的重要渠道,能夠在極大程度上促進地理地圖教學方法與實際教學成果的融合。以分層教學方法為例,其可以針對兩極分化較為明顯的班級,即針對不同學生對地圖理解能力、理解程度的不同開展不同層次的教學。另一方面,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教師對學生學習感受的關注程度,從而形成良好的教學反饋體制,使教師的教學方法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以此保障初中地理地圖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汪惠萍.初中地理教學中地圖導學模式的實踐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4):163.
[2]李健.初中地理教學地圖應用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