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內蒙古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大功率雙螺桿擠出機斜齒輪強度的有限元對比分析與研究(編號:NJDZR1908)
摘要:本文通過Creo2.0軟件對大功率雙螺桿擠出機斜齒輪進行三維建模,繼而將其導入于ANSYS軟件開展有限元分析。通過對齒輪不同部位施以荷載及約束,仿真得出齒輪接觸應力以及彎曲應力。最后,本文將有限元分析所得應力值與理論計算應力值進行對比,誤差處于可控范圍內,證明有限元分析結果具有科學性、準確性。最終結果表明,大功率雙螺桿擠出機斜齒輪中齒面接觸應力最大,齒根彎曲應力最大。
關鍵詞:大功率雙螺桿擠出機;斜齒輪;有限元;三維模型
中圖分類號:TH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11-0093-01
1 引言
現(xiàn)階段,有限元分析方式在雙螺桿擠出機中斜齒輪設計中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良好設計效果。所謂有限元分析,是建立在彈性力學這一理論基礎并不斷發(fā)展演變而來。通過使用有限元分析,可知悉斜齒輪內部變形、應力變化以及具體位移分布,繼而對齒輪強度進行校準核對[1]。進一步明確齒輪受力的薄弱部分,以此進行結構優(yōu)化。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大功率雙螺桿擠出機中的斜齒輪作為研究對象,對內部齒面接觸應力及齒根彎曲應力開展有限元分析,最后將模擬數(shù)據(jù)結果與理論公式計算結果進行對比驗證。。
2 斜齒輪基本參數(shù)
本次實驗中大功率雙螺桿擠出機的主動斜齒輪及從動斜齒輪均選擇40Cr材料,主動齒數(shù)32,從動齒數(shù)37,傳動比為1.158。并且法面模數(shù)為4mn/mm,壓力角為21°,螺旋角16°27′30″。除此以外,泊松比μ設定為0.30,彈性模量E設定為2.1×105Mpa,彎曲應力為420Mpa,接觸應力設置為550Mpa。
3 斜齒輪彎曲應力分析
3.1三維建模及網(wǎng)格劃分。文章選取Creo2.0作為仿真軟件,并依據(jù)設計尺寸對斜齒輪執(zhí)行三維建模。為進一步節(jié)省計算內存及測算時間,利用CAD接口導入ANSYS以后,通過ANSYS中的減運算功能,僅僅分析斜齒輪中某一個齒的受力。同時,鑒于齒輪外部處于不規(guī)則形態(tài),因而使用自由網(wǎng)格劃分模式。具體而言,即是在需要施加載荷的齒廓部位細分網(wǎng)格。
3.2齒輪載荷及約束定義。首先在齒輪雙側面施以對稱約束,其次在齒輪輪軸內控表面施加全約束。齒輪在傳動時重合度定然大于等于1,在此過程中單對齒嚙合與多對齒嚙合交替進行。當齒輪由多對齒嚙合轉變?yōu)閱螌X嚙合時,此時接觸線處于最短時段,齒根部分彎曲應力最大,達到384Mpa。隨后依據(jù)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計算公式進行斜齒輪彎曲應力計算,最終計算結果為382Mpa。由此得知ANSYS仿真結果以及理論計算結果的最終誤差為0.52%,誤差相對較小,仿真結果具備可參考性。
4 斜齒輪接觸應力分析
從本質來看,所謂接觸性為實質上是高度非線性行為。在一般情況下,接觸行為按照接觸類型不同劃分為剛與柔接觸、柔與半柔接觸。在ANSYS仿真模型當中具有3種差異型接觸方式,包括點與點、點與面、面與面接觸。本文在判斷齒輪接觸應力過程中使用面與面接觸形式。
4.1三維建模及網(wǎng)格劃分。接觸應力分析時同樣適用Creo2.0作為仿真軟件,并利用其進行一對齒輪嚙合模擬操作。構建模型完成后,將模型轉換為igs文件。進一步將igs文件導入于ANSYS進行模型分析。同樣為進一步節(jié)省計算內存及測算時間,僅分析部分輪齒具體受力情況。鑒于齒輪外部處于不規(guī)則形態(tài),使用自由網(wǎng)格劃分模式。由此模式下的三維模型共計生成126600個單元以及25438個節(jié)點。
4.2明確選擇接觸對。依據(jù)接觸面以及目標面的選擇原則,本次有限元分析選擇主動斜齒輪面作為接觸面,選擇從動斜齒輪面作為目標面。在對接觸對進行定義時,鑒于模型部分使用SOLID185單元,因此對應程序會直接將Conta174作為接觸單元,將Targe170作為目標單元。
4.3齒輪載荷及約束定義。對于齒輪接觸問題當中的載荷添加以及約束增加,需要充分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模擬,避免最終結果誤差過大。本次研究中選擇在從動齒輪軸內孔表面增添全約束,在輪輻邊緣處增加對稱余數(shù),以此盡量符合大功率雙螺桿擠出機斜齒輪實際情況。囿于主動齒輪僅能依靠軸線進行轉動,因而需要在齒輪輪輻處增添對稱約束,進一步將齒輪軸內孔表面的節(jié)點轉移至柱坐標之下。
4.4結果計算。使用ANSYS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分析完成后使用POSTI查看具體結果,限于篇幅文章不做體現(xiàn)。最終結果表明,斜齒輪最大應力產(chǎn)生于齒輪節(jié)點,此時接觸應力最大為323Mpa,相對齒輪許用接觸應力較小。隨后依據(jù)齒面接觸疲勞強度公式進行斜齒輪接觸應力計算,最終計算結果為325Mpa。由此得知ANSYS仿真結果以及理論計算結果的最終誤差為0.62%,誤差相對較小,仿真結果具備可參考性。
5 結語
本文通過有限元分析方法,對大功率雙螺桿擠出機斜齒輪開展仿真分析。依據(jù)有限元方針結果表明,齒輪接觸應力最大值是位于齒面,齒輪彎曲應力最大值位于齒根,與相關結論研究相同。但無論是接觸應力亦或彎曲應力,仿真結果與理論計算的數(shù)值誤差均相對較小,充分驗證本文方法可行。
參考文獻:
[1]劉愛敏,韓衍昭,王利紅.斜齒輪傳動嚙合過程齒面接觸應力有限元分析[J].機械設計與研究,2013(3):35-38.
[2]李恩仕,汪中厚.基于有限元法的斜齒輪齒廓修形技術研究[J].制造業(yè)自動化,2013(10):42-45.
作者簡介:趙春,1982-1,女,內蒙古烏蘭察布,講師,本科,工程碩士,研究方向: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機電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