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小珍 邵建剛
童話是一種寫作范圍非常廣的體裁,生活中發(fā)生的一切,都能在童話中得到映照,而且,童話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更易于學生接受和學習。但要想讓學生把童話寫得精彩,需要教師運用多種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從多角度、多方面指導學生進行童話寫作。
一、借助繪本挖掘“練點”
教師不僅可以從課本中挖掘童話寫作的“練點”,還可以借助優(yōu)秀繪本來拓展“練點”,這對學生而言,尤其是對低段便表現(xiàn)出良好寫作潛質的學生和進入中段寫作能力仍然較弱的學生,效果顯著。
1.填補“空白”降難度
小學生想象力極其豐富,讓他們對文本的“空白”處展開想象,化抽象為具體,以單純、靈動的童心去想象,去體會,既能培養(yǎng)其語言組織和運用能力,又能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
童話故事《陶罐和鐵罐》一文中,鐵罐奚落陶罐,陶罐回應:
“我確實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并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陶罐的話未說完,被省略了,可據此進行寫作練習,讓學生思考陶罐還會說什么。教師可引導學生從“長相不差”“都有缺點”等方面展開想象,填補“空白”。
2.觀察“結構”促仿寫
童話在結構上大多采用“反復”的手法,人物活動、情節(jié)發(fā)展明確而有次序,相同的情節(jié)和語言重復出現(xiàn),這有利于學生展開想象,從已有文本中“依樣畫葫蘆”,不但能模仿文章的結構,而且能模仿語言。
如,教師可讓學生模仿繪本故事《逃家小兔》的語言——
小兔調皮地對媽媽說:“如果你來抓我,我就變成河里的小鱒魚游走。”
媽媽笑著說:“如果你變成小鱒魚,我就變成捕魚的人,你還是會回到我身邊的?!?/p>
繪本中小兔想變成小鳥、高山上的石頭、云朵等,教師可以讓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想象一下小兔還可能變成什么,媽媽可以變成什么。另外,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則可以讓其模仿結構和語言進行寫作。
二、根據符號信息展開想象
童話作文題材的來源很廣,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想象成童話故事中的角色,因此,教師要從不同角度選材,要找到學生感興趣的點。
1.利用插圖說寫聯(lián)動
小學階段,雖然學生的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但直觀形象的圖仍然備受學生青睞。而且,讓學生看圖說話遠比憑空編故事要靠譜。
如《巨人的花園》一文,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有一幅插圖,畫的是孩子和巨人玩耍的情景。教師可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想象自己就是圖中的小孩,說一說和巨人玩的怎么樣?在玩什么游戲?巨人對孩子在自己身上玩耍有什么反應?
因為是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學生很興奮,不知不覺說了很多。然后教師讓學生對剛才的話進行整理,調整后寫到本子上,這就利用插圖實現(xiàn)了從說到寫的童話創(chuàng)作過程。
2.抓住文字合理編寫
抓住文字合理想象編故事這種形式的童話編寫難度較大,故事情節(jié)容易牽強、生硬,缺少文學性或是變成簡單的情節(jié)堆砌,所以,這種童話編寫需要教師平時經常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訓練。
一次四年級上冊的試卷中,作文要求是:
請利用“咕咚”“哎呦”“咚咚咚”等三個象聲詞編童話,要求有故事情節(jié),語言通順,有真情實感。
結果,有一半以上的學生編的故事不知所云。后來,在作文講評中,教師引導學生:“咕咚”是什么聲音?可能是誰發(fā)出來的?在什么地方容易發(fā)出這樣的聲音?“哎呦”這種聲音通常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出來的?“咚咚咚”又是什么聲音?這么一引導,二次寫作的質量有了明顯提高。
三、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主動編寫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lián)系,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身在其中,深受感染,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1.聽聲音打開想象之門
大自然的聲音是豐富而美妙的,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聽到的聲音通過聯(lián)想編成完整的故事。如一次作文課上,我開了個頭:“一天夜里,森林里靜悄悄的,小動物們睡得很香。”
接著,我播放了一段音頻,音頻中涉及的聲音依次是:巨大爆炸聲、鳥兒的撲翅聲、犬吠聲以及此起彼伏的動物叫聲。然后我讓學生根據聽到的聲音編童話故事,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編寫的故事內容五花八門,精彩紛呈。
2.入情境活化事物
如果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學生的生活映照,那么,學生自然就會按照自己的邏輯思維去想象、判斷、感受,賦予情境中的事物以生命,并和這些活化了的事物對話,如此,學生寫作的題材和思路都能得到拓展。
例如,在一節(jié)作文指導課上,筆者引導學生將目光聚焦在平時背的書包上,想象一下一個臟兮兮而又亂七八糟的新書包,和一個雖舊卻很整潔的舊書包,會有怎樣的對話,引發(fā)了小主人怎樣的思考。
語文新課標指出:“寫作時要讓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促使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痹谕拰懽鹘虒W中,教師更要尊重學生的“童真”,鼓勵學生從自己獨特的視角出發(fā)去觀察、感受和解釋世界,用童話表達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