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玉
隨著我國初中階段語文學科的不斷改革,系統(tǒng)地開展語文教學,逐步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是現(xiàn)階段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近幾年,隨著生活化教學方法的運用,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作文教學的“生活味”。本文對現(xiàn)階段初中作文教學的內容進行思考和探究,通過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作文元素,發(fā)現(xiàn)身邊的趣事。
語文是初中階段的重點學科之一,肩負著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重任。尤其是寫作教學,其對于學生所起到的作用更加明顯。因此,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就顯得愈發(fā)重要。近幾年,“生活味”理念被引入初中作文教學,所謂“生活味”理念就是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寫作元素,發(fā)現(xiàn)身邊的趣事,切實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一、作文教學現(xiàn)狀
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新的教學理念為初中語文教學注入了活力,但是,作文教學卻一直困擾著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初中階段的作文教學,不僅涉及語法、詞匯等基礎知識,同時也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多方面素質有新的要求。很多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會沿用傳統(tǒng)的“死讀書”模式,這不僅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降低了作文教學的效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生活味”的作文教學模式走進了教師的視野,這種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思維,能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日常生活。
二、開展生活味作文教學的重要性
電影《銀河補習班》中有一句臺詞:“生活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設立寫作課,其實是教師希望學生能夠通過文字,記錄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和思想變遷。所以,對于學生而言,寫作不僅能反映他們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彰顯其精神世界。所以,作文教學的本質是一種生活化的教育,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尋找寫作素材,使其能夠獨立思考,用自身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和生活,這才是作文教學的根本目標。
“作文源于生活”,對生活中某件事存在不同看法,才能彰顯學生的個性。所以,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以作文為載體,表達內心真正的想法,避免說假話、大話,而是說貼近生活的話,這樣才能完成初中階段作文教學的目標,并將“生活味”切實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在生活化的教育環(huán)境中,成長為具有“煙火”氣息的人。
三、對初中生活味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筆者認為,想要更好地實現(xiàn)生活味教學,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豐富生活閱歷,充實作文內容
采用生活味的作文教學模式,需要讓學生融入到生活中去,豐富生活經歷,充實作文內容。教學時,教師可從課本中與生活有關的內容入手,先鍛煉學生寫文章片段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的習慣,先從“流水賬”式的記錄生活開始,逐步添加內容,為后續(xù)寫充滿“生活味”的作文奠定基礎。需要注意的是,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不知道如何寫、寫什么一直是困擾大部分初中生的難題,因此,教師可以自身對日常生活的感受為例進行講解,啟迪學生對于生活味作文的認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2.從生活小事入手,激發(fā)寫作靈感
采用生活味的作文教學模式,應積極帶領學生融入生活,從生活的小事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家長從學生步入初中以來,便“強迫”學生為中考而努力。筆者認為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對于初中生而言,中考只是一個結果,走向中考的這段時間內獲得綜合素質的提升,才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所以,在開展生活味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豐富生活體驗,去感受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葉、一草一木,讓學生認識到人生中除了考試,還有許多美好的事物,以豐富學生的情感,提升其情感表達能力。例如,在進行寫景類作文的生活味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前往公園或者操場,靜靜地感受操場、公園不同的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實現(xiàn)生活味作文教學的目標。又如,在指導寫記敘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時,教師可以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做紅綠燈小使者、到敬老院服務、在校內外宣傳雷鋒精神、到烈士陵園祭拜等,通過這些社會實踐活動,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綜上所述,生活味作文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不僅轉變了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也逐漸將素質教育融入到了作文教學中,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