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學生牢固掌握漢字的基本知識,這關(guān)系到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guān)鍵內(nèi)容。因為學生年齡普遍很小,無法長時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理解能力也不強,這增加了識字教學的難度。對此,小學語文老師要改進識字教學方法,從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出發(f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識字教學的效率。
一、在課堂識字教學中融字于景
“融字于景”與“融情于景”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在教學《鄧小平爺爺植樹》這一課時,第三段描寫了鄧爺爺植樹的過程。我們可以將這段話中的動詞以填空的方式呈現(xiàn),再呈現(xiàn)相應的插圖。讓學生看圖填動詞并相機識字。先通過情景(圖)來感受相應的動詞:?!班嚑敔斁牡靥簦?)了一株茁壯的樹苗?!眲釉~“選”是本課需要認識的生字,借機學習該生字。讓學生看圖理解:這里的“挑選”是什么意思?如何記住“選”?我們可以先挑出自己想要的為“選”,所以“選”里有個“先”,“選”是由“先”和“辶”組成的?!靶⌒牡兀?)入樹坑?!眲釉~“移”是本課需認識的生字??磮D上大家都在移栽樹苗,樹是植物,所以是偏旁也是和植物有關(guān)的,圖上的樹很多,所以“移”是由“禾”和“多”組成。在以上情境描述中,我們用上了平時常用的識字加一加的方法。如果僅僅是簡單將字單獨進行加一加,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但是放在相應的情景畫面中去學,學生會覺得多了一份趣味,并且還能培養(yǎng)他們細心觀察的習慣。
二、以生活實踐為基,融合識字與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以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為基礎,展開識字教學,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熟悉的感覺,自然就提高了其學習興趣。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教學題材有很多,如,街邊隨處可見的各類廣告牌,內(nèi)容廣泛,而且涵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果能夠認識這上面的字,理解其中的含義,不僅是教學需要,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一項生存技能。以乘坐公交車為例,公交站牌就是很好的教學工具,學生如果能夠準確讀出站點的名稱,明白站牌的作用,就能更好地利用公共汽車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我們將識字教學與書寫、閱讀教學相結(jié)合,鞏固識字效果。對于字形比較復雜的漢字,低年級的學生不是記不住就是容易混淆。因此,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書寫。在書寫的過程中,他們首先要觀察,在對漢字的結(jié)構(gòu)有了充分了解后再下筆。這個過程就是學生認識漢字的最好機會。低年級學生在一筆一畫書寫漢字的時候,如果能夠較準確地記住漢字的特征,就能避免混淆的現(xiàn)象。此外,大量閱讀是學生識字的最有效途徑。閱讀不僅能夠讓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還能讓他們接觸更多的漢字。他們?yōu)榱烁?、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就會借助工具書或者家長的力量來認識更多的漢字。這樣,他們的詞匯量就會有顯著的提升,識字教學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漢字學習本來就是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而且需要反復記憶才能達到長久記憶的效果。
三、采用游戲化教學模式
將識字教學與游戲完美融合,讓學生在游戲中識字,用游戲激起學生獲取知識的快樂。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表現(xiàn)形式是多樣的,可以是編唱兒歌或者是識字小游戲。無論哪種表現(xiàn)形式,都是識字教學與游戲的結(jié)合,老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對某些環(huán)節(jié)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老師可以將預先準備好的兒歌手冊分發(fā)給學生。在挑選兒歌過程中,老師要確保兒歌中使用的漢字在小學生識字范圍內(nèi),符合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另外,老師所選的兒歌內(nèi)容要健康向上,主題明確。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識字的多少,將學生平均分成幾個小組,確保每個小組內(nèi)成員識字能力差異較小。老師可以通過舉辦小組間兒歌比賽的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兒歌比賽。讓每個小組出一名代表抽取兒歌題目,每個小組按照抽取的兒歌題目進行準備。每個小組的表演時間為三分鐘,老師根據(jù)每個小組的表現(xiàn)進行評分。小組兒歌比賽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學生對兒歌的喜愛有助于識字教學活動的開展。
四、在課堂識字教學中插入賞析文字法
(一)追溯字源
現(xiàn)在的簡化字都是由甲骨文演化而來的。教材中也有體現(xiàn)追溯資源這一教學方法。如,《貝的故事》一文講述了“貝”的起源和意義,生動有趣。甲骨文中的“貝”字,畫的就是貝殼的兩扇殼張開的樣子,象形意義較為明顯,讓學生了解了“貝”的歷史。本文中還講解了“貝”的意義。舉一反三,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還可以進行遷移,讓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了解文字的演變過程,從而更形象地記住更多的漢字。
(二)挖掘漢字美
發(fā)現(xiàn)漢字線條的規(guī)則美,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困難,但是老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滲透,讓學生去欣賞。漢字具有美學因素,從簡單的圖形到今天明朗的線條,經(jīng)歷了千年的演變,它的字體形象而多變,富有自然美感。我們要把識字的教學過程變成帶領學生認識美、感受美、欣賞美、想象美的過程。
總之,語文老師在小學生識字教學的過程中,要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讓語文課堂有趣、豐富,使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樂趣。這樣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要讓小學生在一個有趣的、活躍的學習環(huán)境下,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因此,語文老師要不斷地研究適合語文課堂的教學手段,并把它運用在語文課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