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冠華
“榜題”一詞,在《漢語大辭典》中的釋義是“匾額題字”。在《敦煌學大辭典》中注解為:“亦名題榜、榜書,專指寫于壁畫旁說明壁畫內(nèi)容的文字?!盵1]還有解釋為:“同中國畫之款識,為敦煌壁畫專用名詞,指說明壁畫內(nèi)容和簡單的佛經(jīng)內(nèi)容的文字,亦是敦煌壁畫的一個組成部分?!盵2]中國壁畫中最早出現(xiàn)榜題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的永靖炳靈寺第169窟中的建窟紀年。漢代山東嘉祥武氏祠畫像石中出現(xiàn)了所繪人物的姓名榜題,同時代的畫像磚石也有對所刻畫的內(nèi)容作簡要評述的榜題?,F(xiàn)存敦煌壁畫中的榜題最早見于北魏時期第254窟的千佛畫,在每身佛旁都有一條榜題標明了名稱。
由此可見,榜題是伴隨著壁畫而產(chǎn)生的,可以識別圖像、復(fù)原歷史情景,成為記錄當時社會生活的第一手資料。當代學者也多有對榜題功能的概述,陳履生認為:“繪畫中的榜題通常是為了辨別所畫的人物或所發(fā)生的事件而書其姓名或事件于一側(cè),標準的樣式是在長方形的框內(nèi)書寫或刻畫所圖人物的姓名或事件內(nèi)容?!盵3]白化文先生認為:“明清以來寺院繪制壁畫,其榜題似乎也是走這兩條路。即,或錄經(jīng)文,或錄詩文。”[4]趙冉的歸類是:“榜題一般與圖像相配,為圖像的補充或解釋,有框或無框?!盵5]
本文試從太原明秀寺壁畫供養(yǎng)人的榜題入手,窺探山西明代寺觀壁畫榜題的特征。從考據(jù)學、歷史學角度探究作為明秀寺榜題的圖像及歷史依據(jù),與明代山西寺觀壁畫進行類比,找出其中的共通性和獨特性的一面,基礎(chǔ)性地梳理山西明代寺觀壁畫榜題的時代屬性和晉源一帶的地域特征。
在討論明秀寺壁畫榜題之前,我們先來探討山西明代壁畫榜題的形式。山西早期壁畫榜題中,五代平順大云院有“舍利佛”等諸多尊格身份名稱的榜題之外,還在“觀世音菩薩壹尊”下有小一號的兩行四個字,因漫漶不清,懷疑內(nèi)容為供養(yǎng)人名。元代稷山青龍寺有大量的身份榜題,如帝釋圣眾、元君圣母眾等,此外還出現(xiàn)了幾處有供養(yǎng)人的姓名,如在“十二元神眾”左下方寫特小號的□□村□善人李□施。宋代高平開化寺以經(jīng)變故事為主題,每個故事畫旁涂有長方形的白底黑邊框,但卻空白無記載,于北壁墻記有“丙子六月十五日粉此西壁畫匠郭發(fā)記”,丙子是北宋紹圣三年(1096年),是用來記載年份和畫匠人姓名的。那么山西寺觀壁畫發(fā)展到明代后,其榜題有哪些形式呢?拙見是大體可分為四類:
1.壁畫榜題的尊格身份指向,具體指佛、菩薩、諸神、明王等人物身份,這是從辨識的角度看榜題的意義。如寶寧寺水陸畫的神祇名稱、靈石資壽寺彌勒殿天地水陸神及星神等名稱。陽高云林寺水陸畫榜題較多,題在每組神祇的上前方,東壁上中下三層共46組230身神祇、西壁上中下三層共43組225身神祇,北壁上中下三層共32尊神祇,上層為毗盧遮那佛等諸佛菩薩名稱,中層是文殊師利諸菩薩名稱,下層是焰發(fā)德伽諸明王名稱,榜題在其正上方。
2.畫面的佛本身故事、因緣故事等內(nèi)容的標題或?qū)Ξ嬅孀鞴8耪f明,具有佛門教化世人的意義。陽高縣云林寺東壁對應(yīng)畫面主題榜書為“往古賢婦烈女眾”、“軍陣殺傷水火漂焚”等;太原多福寺中所繪是佛本行故事,榜書為“感得天人獻寶貝之處”、“梵王遣使命宣喚如來之處”等。
3.記載供養(yǎng)人功德主姓名及施銀數(shù)量,具有明確的功利目的,既為了顯示自己的功德,又為了傳世。太原永寧寺壁畫中榜題為供養(yǎng)人的題為“第三十四愿隨生他方愿太原縣西街信士郭汾□施銀壹兩”。還有一種較為多見的形式是佛、菩薩、諸神等的人物身份與供養(yǎng)人姓名同時出現(xiàn),如明代渾源永安寺水陸畫,諸神組隊第一身舉幡旗書諸神眾名稱,如“大梵天王”,腳下相對應(yīng)榜題墨書供養(yǎng)人,如“信士王培玉、安加公、金妝”;在同一榜框中的有繁峙公主寺壁畫,如“文殊菩薩信士李釗”、“阿難尊者程有?!?、“十二相屬神祇眾信士男善人郭子貴”等,壁畫中出現(xiàn)供養(yǎng)人帶眷屬的有“四大天王眾信士閆敏長男閆景才”等。
4.記載壁畫作畫的紀年內(nèi)容或畫匠人名的,從這點來說,可以類比中國畫的落款。繁峙公主寺中榜題記載畫工人名:“畫匠戎釗、張鸞、高昇、馮秉相、高進、趙喜”。
明秀寺位于太原市晉源區(qū)王郭村,大雄寶殿的壁畫為明代嘉靖年間所繪。筆者在《太原明秀寺大雄寶殿壁畫藝術(shù)初探》中(《美術(shù)觀察》2019年第2期),對其進行了實地調(diào)查,作了內(nèi)容特色的初步分析。
明秀寺壁畫主壁(西壁)畫面在佛、菩薩、諸天圖像側(cè)邊有著非常醒目的30處榜題,豎長方形框,除一處外都以墨書題在涂有紅色底的邊框內(nèi)。它們所處的位置基本根據(jù)畫面的人物布局而定,佛像或菩薩畫幅尺寸較大,七佛二菩薩的榜題位于圖像的右下方或左下方,諸天的榜題位于圖像的左上方或右上方(諸天中涂有紅框卻沒有題記的約有5處)。南壁繪有千佛圖504尊,榜題位于左右兩尊佛之間的下方,既有分割作用,又有連接意義,使畫面形成一個整體。
現(xiàn)謹錄如下幾處榜題。中間一組主像在燃燈古佛、釋迦牟尼佛、彌勒佛左下方為:
①太原縣北郭弟(第)一都南頭村 功德主信士王璽室人杜氏男王伯廣武氏次男王伯□孫男南京□ 金妝一尊佛施銀一兩 嘉靖七年仲秋八月上旬吉旦記
②太原縣北郭弟(第)一都南頭村 功德主信士王□室人李妙果 男王伯玹男婦張氏次男王伯班王伯琤王伯□ 金妝佛一尊施銀一兩 嘉靖七年仲秋八月上旬吉旦記
③雨淋表層模糊,現(xiàn)已無法看清,僅可辨析:……都南……八月上旬………
左側(cè)(北側(cè))一組在大勢至菩薩左下方為:
④信女王□清 金妝勢至菩薩一尊(大勢至菩薩的右下方?jīng)]有紅色底框,直接題記在祥云上,可能是補寫)南頭村信士王□室人郭氏 男泰昌三哥子 施艮(銀的異體字)[6]五分
右側(cè)(南側(cè))一組釋迦牟尼佛左下方、藥師佛右下方為:
⑤本村信士王仲然室人撒妙善 長男王幫李氏王□許氏王□ 孫氏王饌五哥子女五姐□孫男陳自安陳保住 金佛一尊施艮(銀)五分
⑥王村信士白志□室人王氏牛氏 女白大姐白二姐白三姐男□□ 金佛一尊施艮(銀)五分
二十四諸天的榜題中的例子有:
⑦落陽村信士李□□ 室人南妙清
⑧三家村信士白永會許氏 男白瑤戒進 女小肴(看)梅
⑨王村信女白氏妙賢施艮(銀)三分 男王秦梁氏
總體來看,明秀寺壁畫的榜題為主要記載供養(yǎng)人功德主姓名及施銀數(shù)量,細分析來有以下五種特征:
1.記載供養(yǎng)人功德主姓名及施銀數(shù)量,且畫面主佛榜題為施銀數(shù)量最多的信眾。
2.①②③均有紀年題記,日期具體到年、月、日(吉旦即初一)。
3.④出現(xiàn)尊格身份指向,大勢至菩薩一處。
4.信眾覆蓋周邊地方眾多村落,表現(xiàn)出村民對佛教文化或信仰的熱潮。
5.④⑥⑨女性信眾的參與引人注目,甚至把女性的地位提高,直接題名“信女王□清”“信女白氏妙賢”,而不從屬于男性。
其中前三種特征為山西明代壁畫榜題共有的形式。明秀寺壁畫榜題的特別之處在于所記載的供養(yǎng)人數(shù)量眾多及晉源周邊村落眾多。據(jù)《太原縣志》記載,“明秀寺在(太原)縣南十五里北郭都”[7],而榜題中提到的供養(yǎng)人輻射周邊多數(shù)村落,主要分布在南頭村、王村、落陽村、郭村、本村(王郭村)、三家村、晉祠街、下舍村等。榜題中供養(yǎng)人及室人(妻妾)的名字多用法號,都攜帶兒女子孫名姓,這是一個龐大的佛教體系。表現(xiàn)出晉源周邊鄉(xiāng)村村民對佛教文化或信仰的熱情,這種信仰具有更多的民間性、實用性和功利性,使其成為家庭的守護者,成為滿足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諸多現(xiàn)實祈求,確保家人福運綿延和安居樂業(yè)。
寺內(nèi)中殿南側(cè)廊下“大明嘉靖三十八年立石”的《重修明秀寺碑記》中記載糾首為王仲然、王伯承、王伯保、王伯廣、王伯晶等發(fā)起者21人,根據(jù)古代取名使用的族譜,兒子同輩中同出現(xiàn)“伯”字,這些姓名中多數(shù)同為“王”姓且同輩份的人,是否王家為王郭村的一支最大家族,扶梁都總功德主王仲然是否為當?shù)氐胤绞考?,值得關(guān)注。
明代是男性夫權(quán)父權(quán)統(tǒng)治的社會,女性的地位卑微,參與公眾活動受很大限制,而婦女積極參與入寺敬香、聽經(jīng)等祀神宗教活動卻成為一時風氣。明秀寺的重修得到女性的支持和捐助,壁畫榜題女性信眾,由妻妾到女兒,甚至直接書寫信女的姓氏、法號和名字,一面是女性對宗教活動的積極和虔誠,將寺廟當做她們撫慰精神的家園,一面也是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相對穩(wěn)定,當時禮教對女性的束縛有所減輕的體現(xiàn)。
明秀寺壁畫榜題蘊含著明代的思想文化和宗教信仰,具有時代的共性特征和山西壁畫榜題的共同形式,同時也隱現(xiàn)著太原晉源地區(qū)的地域特征,為我們理解當時當?shù)氐纳鐣詈途衩婷玻峁┝藙e樣的視角。
[1]《敦煌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
[2]《敦煌石窟知識辭典》,甘肅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0年。
[3]陳履生《從“榜題”看〈平番得勝圖卷〉》,《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3年第6期。
[4]白化文《變文和榜題——京洪字62號等幾個卷子中“榜題”的錄文及相關(guān)問題》,《敦煌研究》1988年第1期。
[5]趙冉《宋元墓葬中榜題、題記研究》,《南方文物》2012年第1期。
[6]見“《蔚縣碑銘輯錄》,其中大量碑刻的捐資題名都將“施銀”寫作“施艮””(方志遠《關(guān)于泰州學派王艮“艮”字讀音的再思考》,《光明日報》2013-05-23)。
[7][清]員佩蘭總裁、楊國泰纂修《太原縣志》(一),道光六年刊本影印,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76年第2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