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宏賓
善于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一個國家、民族、政黨不斷前進的法寶。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要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這是極具戰(zhàn)略眼光的科學指引。梳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些重大會議、重大歷史節(jié)點或慶祝、紀念活動的重要講話,可以清晰發(fā)現(xiàn)他總是善于從不同的視角,闡明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脈絡、歷史變革,得出重要的歷史經驗、歷史啟示,并幫助我們廓清思想迷霧,堅定“四個自信”。
在一些場合、一些情況下,習近平總書記側重從黨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維度講述,幫助我們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問題。2013年1月,在新進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十八大精神專題研討班上,他基于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進程,從6個時間段分析了社會主義思想從提出到現(xiàn)在的歷史全貌。這6個時間段,實際就是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的全景“四史”。2018年5月,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中,他從馬克思主義與世界、與中國的關系出發(fā),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fā)展,特別是在中國的傳播和實踐,尤其深刻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深刻改變了中國”的歷史線索,并科學展望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
在另一些場合和情況下,習近平總書記又從黨的歷史與中華民族發(fā)展、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維度講述,幫助我們深刻理解“中華民族與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與民族偉大復興”等重大問題。2013年12月,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他側重立足“中國史”,從中華民族歷史和民族前途命運的角度,強調要從悠久的歷史文明長河中理解中國、理解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尤其要從中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所作的奮斗探索。2019年1月,他致信祝賀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指出“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系統(tǒng)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
在更多時候、更多場合和情況下,習近平總書記則是將以上多重歷史維度的講述和思考融匯一起,系統(tǒng)闡明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近現(xiàn)代中國、當代中國和改革開放以及世界社會主義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從歷史的宏闊縱深角度看,馬克思主義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早已同中國共產黨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了,而中國共產黨的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更是與中華民族、中國人民、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等緊密相連。2013年6月,他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xù)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fā)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xiàn)實基礎。2017年7月,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中,他同樣將黨、國家、民族和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等多重歷史維度貫通融合,系統(tǒng)闡述了黨和國家歷史命運、事業(yè)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同年10月,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他從“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開始,講述了“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進而追溯到“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由此回顧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所進行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中,他開宗明義,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日子,放在“中華民族歷史、中國共產黨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的幾重維度加以評價。
習近平總書記雖然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情況下強調學習的歷史內容有所側重,但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四史”是常被他同時并提的。他所注重的,是從對世界社會主義500年歷史的回顧總結中,科學揭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fā)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tǒng)一,是人民的選擇和歷史的結論。
串起“四史”的鮮亮紐帶,就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開創(chuàng)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八氖贰彪m各有其內涵和范疇,但它們都通向一個共同的對象、同一項事業(yè),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換言之,只有從社會主義的源起和馬克思主義老祖宗那里,才能更好地認識我們黨;深刻理解了中國共產黨,也才能更好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從更為縱深和基礎的歷史維度看,唯有聯(lián)系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我們才能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立及其真理光芒,深刻領悟近現(xiàn)代以來眾多仁人志士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之擔憂與擘畫,進而深刻領悟李大釗等一大批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追隨與選擇,由此才能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歷史必然。我們有必要結合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即聯(lián)系馬克思主義產生以來國際社會主義的運動、發(fā)展、變化,聯(lián)系整個世界的發(fā)展、變化,來深刻認識我們這個黨以及黨所進行的事業(yè)。將“四史”聯(lián)系起來學習,說到底,就是要以中國共產黨自身為基準點和出發(fā)點,進而更好地理解新中國的歷史、改革開放的歷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和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歷史。由此,更加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為什么“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四史”本身,就是一部內在貫通、邏輯嚴密而自成體系的全景歷史?!八氖贰彪m各有側重的線索與內容,但相互之間絕非孤立或割裂的,而是一個歷史邏輯完全連綿、理論和實踐邏輯內在貫通的完整體系。“四史”的內在邏輯關聯(lián)在于: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立,推動社會主義從理論走向實踐,包括俄國十月革命勝利與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十月革命給古老的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真經,成為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的重要條件;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歷史,是以社會主義為取向建立新社會、新國家的歷史;以1949年為起點的新中國史,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推進改革開放的歷史,也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社會主義從一種模式走向多種形態(tài)的歷史;改革開放史既是黨史、新中國史,也是社會主義在中國深入發(fā)展的歷史,即一以貫之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聯(lián)結這一系列歷史的紐帶,就是中國共產黨。正是中國共產黨這一歷史主體的前后相接,“四史”才實際地成為了一部完整、自成體系的歷史。
系統(tǒng)學習“四史”,重在把握歷史發(fā)展邏輯和時代發(fā)展潮流。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們學習歷史,必須結合當今時代尤其是正在做的事情來進行。在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光榮偉大的歷史使命,這無疑也是一場影響當代中國和世界的深刻而偉大的社會革命。一場社會革命要取得最終勝利,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只有回看走過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才能看得深、把得準。如果從時空的長鏡頭、歷史的縱深處來理解這一偉大事業(yè)、偉大革命,對許多規(guī)律性的認識就會深刻得多、自覺得多、準確得多。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中發(fā)展?!边@個前進的邏輯、發(fā)展的潮流,從根本上講,就是歷史唯物主義所揭示的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趨勢。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完善,都是正確認識、把握、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揭示的這一規(guī)律和趨勢的必然結果。
(作者系江蘇省廣電總臺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研究員)
責任編輯:蘇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