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旭
【摘要】建設新時代“金課”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改革主題和方向。其中,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建設人才培養(yǎng)機制的重要保證。本文立足于新時代的發(fā)展,從高校課程教學中的質量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出發(fā),重構定量與定性的有機結合,探討提升高校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服務“金課”建設。以期各高校能夠將課程教學評價體系重構與“金課”建設落到實處,為今后課程質量的提升以及良好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課程教學? 質量評價? 定性分析? 金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2-0003-02
教育的生命線就是課程教學質量,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課程教學對學校、學生以及教師自身的影響都不容忽視。我國高等學校教育工作等會議中指出,目前要想全面提升大學教學質量,其最為重要的任務就是提升課程質量,即金課代替水課;隨即教育部便印發(fā)相關打造金課的會議通知,通知中明確指出,以學生發(fā)展為核心任務,將課堂教學質量切實提升。所以,對于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設、完善和與實際相互結合,對于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各項教學工作至關重要。
1.高校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實際情況闡述
最初在北京師范大學試點單位進行的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是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評價課程教學質量的體系形式,該形式能夠對教師教學工作質量實施有效評價,并且可以對教師的教學工作作出有效衡量,是公認最早的課程教學評價,為今后課程教學質量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隨后伴隨信息技術逐年發(fā)展,我國課程教學質量評價也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大部分高校都成立自己的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體系主要涵蓋了以下四方面:設置評價指標、落實評價過程、計算評價結果、運用評價結果??傮w來看,當今社會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確實幫助其提升教學質量,但隨著我國現(xiàn)代化教育逐年的向陽發(fā)展,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已經無法積極引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對于教師推出金課創(chuàng)新課程也有一定阻礙作用。所以在新時代背景下,將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進行完善與重建是當前高等學校教育中的首要任務。
2.高校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2.1評價過程實施受到局限性限制
在目前大部分高校實施教學評價體系期間,其主要內容包括教師、教學督導和學生三個方面,雖然從表面上看,這種評價體系存在多元化性質,并且能夠將教學全方面包含進去,但是實際運行期間還是存在很多明顯的問題。在學生實施教學評價體系過程中,對評價體系理解得不全面,同時還缺乏評價經驗,對待評價存在不認真和結果不準確的現(xiàn)象。甚至有些同學在進行評價過程中,對于教學較為嚴厲的教師,學生都存在不良心理,并且在評價期間存在不謹慎的問題,聽課不深入,打分礙于情面,很難展現(xiàn)出具體的情況。督導聽課評課實際上是根據工作量,按照學科進行評價,很難保證多人多次對同一個老師進行評價,打分存在一定的偏差,聽評課中任務量較大,很難對全員實現(xiàn)效果的概括與體現(xiàn)[1]。
2.2缺少科學的計算過程
在目前計算評價結果所體現(xiàn)的內容方面,大多數(shù)的高校主要采用定量計算方法,采用自行制訂的評價指標對教師進行打分,并通過全體教師打出的總分計算教師最后的評價結果,但是這種結果所體現(xiàn)的評價計算過程有著一定的限制,同時在實際實施評價期間,對每位老師進行綜合客觀的評價是非常困難的,很難客觀地反映出教師的真實能力和情況,因此,很難從成績上看出教師的教學質量,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反而很難反映出教師的真實情況,從而造成評價作用被削弱[2]。
2.3評價的指標體系不夠完善
由于高校課程的性質和類型多種多樣,有理論課和實踐課,也有公共必修課、選修課和核心學科,但大多數(shù)高校在課程教學評價的體系中,一般都選擇相同的體系作為評價標準,并沒有將各類課程的教學不同點與教學特點融入進去,所以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很難將這些存在不同點的教學課程歸納出不同的教學方式,也就難以將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價值體現(xiàn)出來。
2.4評價結果缺乏有效的運用
由于一些學校在教學質量管理期間一般都會將重點放在教學質量評價方面,而沒有在評價反饋上實施重點關注,這樣也會難以將教學質量評價對教學過程的促進作用全面發(fā)揮出來。如在實施評價體系期間,學校一般會將教師所合算的績效結果和評價結果較為優(yōu)秀的內容作為教師的評價依據,而沒有將其融入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學校只把這些所評價的結果提供給教師,而沒有將評價期間存在的各種問題一并告知,并且也沒有具體的解決措施和方案。
3.重構高校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3.1總體設計
在設計高校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過程中,想要從總體的設計上將原來的評價體系加以改動,并且需要教務處的輔助,將評價指標統(tǒng)一并實施,以此來科學計算出評價結果,充分地調動各學院的積極性,并制定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案。教學評價體系新的設計應該充分地調動參評人員的積極性,同時對同行和督導在評價過程中賦予更高的責任,提高教師的參與積極性。而從總體評價指標建設方面來看,這種新型的評價體系需要結合反饋機制來實施,并且融合評價定量和定性分析,在進行評價過程中,具備更強的科學性,才能更加有利于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改進[3]。
3.2優(yōu)化評價實施過程內容
在評價體系實施期間,需要對歷史數(shù)據進行分析,可以采取數(shù)學中的建模統(tǒng)計思想進行,以此來明確評價體系中三個評價主體的計算方法和權值,在計算過程中,把定量和定性分析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有效地消除評價在實施期間所具有的個人情感和個人關系,以及對問題的看法、認知水平等個人主觀因素所帶來的影響,減少誤差的產生,提升總體課程質量評價效果。
(1)利用三種評價方法,結合教師、學習督導和學生三個方面,確定評價體系中的權值,其中教師與督導分別占據30%,而學生評價權值占據40%。
(2)比較法的應用。在評價期間,需要利用定性分析法對教師進行優(yōu)、良、合格、不合格等四個等級的評價。其次,與較為熟悉的團隊相比,可以得出評價的結果等級。同行和督導再與高校內部所有在二級教學單位中任課的教師實施比較,學生與其所學習的課程全體任職教師進行比較,并且在評價體系實施期間,每一方都需要對教師定性為四個評價等級,分別為優(yōu)秀、優(yōu)良、合格與不合格,并且評價指標也可以在各評價中進行參考。
為了客觀的評價,要嚴格管理優(yōu)秀等級的比例,以免出現(xiàn)“老好人”的現(xiàn)象,在進行同行與督導評價時,優(yōu)秀等級的數(shù)量由二級教學單位控制當年學校本科教學課堂任務的在編數(shù)。
3.3評價計算辦法的重構
為了構建新型評價體系,需要在該體系的內容上提出新的辦法,并且對教師的總體評價得分按照年度計算,而督導的評價結果需要根據督導委員會進行計算,并以年度為時間單位向上級提交,其結果就是當年教師與督導評價的最終結果。而學生評價需要教務處結合學生所學課程的內容實施多次組織,并分別計算出教師的評價結果。通過數(shù)學建模計算可以得出每個教師的三方評價得分,以年度為單位,100分定格為優(yōu)秀教師,并且在四個等級分數(shù)設定中分別定為1.0、0.8、0.6和0.5,在教師、學生和學習督導三方面實施評價,需要明確教師與督導的參與率都需要在百分之百的比例上,但是學生方面參與的評價一般都與教師學生的互動情況、教學質量等有關,因此,在進行同行和督導評價計算過程中,都按照100%參與計算,并取得其中最后的評價分數(shù),而學生評價結果在計算期間,一般計算方式都會采取閥區(qū)間系數(shù)作為輔助。
3.4改善評價結果的應用
在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實施期間,其改善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夠使教師在此評價體系的促進下,完善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方法,從而提升相應的教學質量,促進課程標準不斷向“金課”的水平靠攏。因此,要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同時,還要安排專業(yè)的專家組對評課得分中的后5%的教師進行聽課,真正有效地對教師進行輔導輔助,學生也能夠結合教學管理系統(tǒng)的相關應用,實施對教師教學的有效評價。其中教師、督導和學生三個方面的評價可以通過留言系統(tǒng)來完成反饋,然后利用大數(shù)據對其進行全面分析。將結果反饋給教師本人,教師收到評價結果后可以依據三方評價對自身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對課程進行完善,從而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大力推進教師開展實施金課課程。
4.高校建設“金課”路徑
4.1構建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
高校應當將所需求的中心定格在“金課”建設方面,以此來提升“雙師型”教學隊伍的教學質量,改善與優(yōu)化目前高校的教學團隊結構,通過外部引進和內部培訓的辦法提升整體高校教師隊伍的教學質量。另外學校也需要為本校教師提供更多的進修與教學實踐機會,可以根據教學情況,促進教師進行與企業(yè)相關項目的研發(fā),讓一些優(yōu)秀、骨干教師多參與一些國際與國家的相關教學培訓,建立資金獎賞政策,以此來促進教師隊伍的長期發(fā)展。并且學校內部也要聘請專業(yè)人員、專家以及優(yōu)秀企業(yè)家等人員擔任兼職教師,為“金課”的建設和完善提供人才保障。
4.2創(chuàng)設校企合作的模式
學校首先要根據教學情況,成立指導委員會,其主要任務在于為課程的創(chuàng)建進行指導,成員包含各個學科負責人員、教育專家和企業(yè)管理人員等,以此來根據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與企業(yè)的發(fā)展需求來創(chuàng)設“金課”的教學內容。其次是與企業(yè)發(fā)展與建設要求相互銜接,高校在發(fā)展過程中要與企業(yè)建立長期深入的聯(lián)系與合作,為教學實踐提供有效的社會場所,在教學實踐中將企業(yè)建設的環(huán)境、工作過程與文化背景融入進去,將崗位培訓機制完善和創(chuàng)新,以此體現(xiàn)教學中“金課”的重要地位。另外需要將課程的教學結構加以完善,有效構建各個課程教學的銜接與關系體制。最后需要將課程的總體模式加以創(chuàng)新,在校企合作模式的支持下,在課程標準制定上需要學校與企業(yè)共同制定,并且結合崗位的實際需求來明確教學內容,以任務導向、行動指向為教學方式、線上與線下合作的教育模式,體現(xiàn)“金課”創(chuàng)新性的特點,進而體現(xiàn)出高效的教育特點。
4.3營造出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
在“金課”的建設過程中,高校要強調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性,然后對社會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加以明確,改善教學環(huán)境,努力培養(yǎng)高素質、高道德品質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而在高校育人的實際教學環(huán)境支持下,高校也需要將德育教育構建進專業(yè)課程建設過程中,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明確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方向與目標,進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結論:
對于傳統(tǒng)教學的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是當前發(fā)展的重要趨勢,只有改進評價體系才能有利于促進教師參與教學課程改革、投身到“金課”建設中來。本文通過對教學課程質量中的評價體系改進方法的探討,提出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并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分析,在這種基礎上才能提升并展開更好的教學數(shù)據評價,結合多種智能評價體系進行開發(fā)和利用,為高校中的教學質量和評價體系做出更好的保障,同時為現(xiàn)代化教育提供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陳翔,韓響玲,王洋, 等.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重構與“金課”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19(5):43-48.
[2]劉衛(wèi)東.基于目標-過程結構關系的課程質量評價模型及其實證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9(7):43-51,73.
[3]馬浚鋒,羅志敏.什么是大學“金課”:學生如是說[J].江蘇高教,2019(5):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