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娟
(江蘇省東臺中等專業(yè)學校,江蘇 東臺 224200)
“服裝結構制圖”是工業(yè)服裝裁剪的第一道工序,是服裝設計專業(yè)的主干課程。當前,國內服裝產業(yè)正面臨著轉型升級,對于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以及復合型、實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已經不符合行業(yè)發(fā)展以及企業(yè)用工的需求。得益于現(xiàn)代科學以及教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在中小學課堂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因此,本研究嘗試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中職“服裝結構制圖”課堂教學中。
因為中職“服裝結構制圖”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且教學內容繁多、復雜,同時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大多為口述、黑板書寫等效率較低的方式,所以教師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細致地向學生講解內容,只能重點講解核心內容,其余內容則不會過多講解。這說明中職“服裝結構制圖”課堂教學效率較低,導致教學內容變得粗放。例如,某教師在講解結構制圖要點的內容時,就因為教學時間與教學效率層面上的限制只講解了重點內容,其他內容一帶而過;即使采用這種方式還經常拖堂,使得教學內容變得粗放,學生面對粗放的教學內容很難深入體會內容本質,學生學習難度較大,不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一般情況下,中職“服裝結構制圖”課堂教學過程可以分為3個環(huán)節(jié),即預習、教學、復習,理論上通過這3個環(huán)節(jié)能夠有效保障教學質量,達到專業(yè)人才培育目的[1]。但在現(xiàn)實情況中,中職“服裝結構制圖”課堂教學過程的3個環(huán)節(jié)銜接性存在明顯不足,教師雖然會提出預習或復習要點,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但因為預習與復習脫離教師與學校,所以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很難得到相關教學資源的支撐。即使學生懂得使用課本來開展學習活動,也會因為教學尚未涉及該環(huán)節(jié)而帶來較大的學習難度。例如某中職“服裝結構制圖”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對明日講解的服裝設計知識進行預習,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依照課本內容很難理解其中的知識要點,很難將其中一系列的知識關聯(lián)起來,難以開展預習,這也導致學生在后續(xù)學習過程中對教學內容一知半解,說明該教學過程銜接性不足。由此可見,中職“服裝結構制圖”課堂教學過程的3個環(huán)節(jié)銜接性不足,對學生學習造成了較大阻力,必須進行改善。
根據(jù)普遍的中職“服裝結構制圖”課堂教學案例可知,很多學生對該課程教學的興趣表現(xiàn)得很低。眾所周知“興趣是人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時,他們的學習動力、學習態(tài)度等都會受到負面影響,整體表現(xiàn)出主觀能動性弱的現(xiàn)象。主觀能動性弱就代表學生學習狀態(tài)比較被動,同時也很消極,面對中職“服裝結構制圖”課堂教學中提出的內容與問題不會主動思考、探究。因此在該課堂教學中,每當教師提問,學生都不會響應,且面對教師講述的知識也只是被動記憶或者為了應付教師開展相關活動。這些表現(xiàn)都會直接影響中職“服裝結構制圖”課堂的教學質量。因此,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興趣,是中職“服裝結構制圖”課程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具有多種媒體展示形式的技術,可以承載多形式的內容,包括文字、數(shù)據(jù)、圖形、圖像、動畫、聲音。例如,多媒體技術中最常見的媒體形式就是“視頻+圖片+文字+聲音”,這種形式可以全面、直觀地對內容進行表達,使人一眼即可知道內容所代表的信息,并引導學生思考。同時多媒體技術在現(xiàn)代概念定義中被認為是一種“通用性”的技術,該項技術不但可以單獨應用于多個領域,還能夠融于其他技術系統(tǒng)中,可以說是現(xiàn)代社會多領域中必不可少的技術,這一點在信息傳播領域尤其突出。中職“服裝結構制圖”課堂教學就是典型的信息傳播領域,其中教師必須向學生傳播教學信息、專業(yè)信息,因此在該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是可行的。
事實上,多媒體技術的功能架構并不復雜,主要是為不同格式內容提供展示支撐,如想要播放圖片,多媒體技術就可以提供圖片展示格式。但該項技術的功能在不同領域中的表現(xiàn)形式千差萬別,對此,以中職“服裝結構制圖”課堂教學為基礎,闡述其中多媒體技術的功能表現(xiàn)。在中職“服裝結構制圖”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一個知識點進行全面講解,至少要通過3種形式來進行闡述,分別為黑板書寫、口述、課本代入。這3種形式在多媒體概念上分別代表文字、聲音、圖片,而教師本身是不可能很好地將3種形式結合起來的,多數(shù)情況下只能逐項進行展示,這時說明教學內容展示不夠直觀。通過多媒體技術中的視頻展示形式就可以解決教學內容展示形式不夠直觀的問題。因為多媒體技術具有多種內容的展示形式,代表教師可以在多媒體的基礎上對內容進行調整,使教學過程充分銜接,教師的可操作性更強,完全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取向來調整教學內容,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說明該項技術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傳統(tǒng)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降低,長此以往,中職學生對于“服裝結構制圖”這門課程也會產生疲倦、厭惡的心理。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服裝結構制圖”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女士裙裝類型與結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以及計算機制圖軟件,將不同女士裙裝的類型、結構、特點、細節(jié)一一呈現(xiàn)在每一位學生的眼前,還可以實現(xiàn)衣片的移動、旋轉等操作,將不同女士裙裝的結構圖立體化地呈現(xiàn)給學生,大大節(jié)約了教師課堂繪圖的時間,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培養(yǎng)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可以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有利于教師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師生互動、學生討論等環(huán)節(jié)。
由此可知,多媒體技術在“服裝結構制圖”課堂教學中可以將各部分教學內容相結合,并利用最為直觀的視頻形式為載體,輔以文字、圖片、聲音來進行講解,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課時限制。教學內容更加精細,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服裝行業(yè)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服裝款式也在發(fā)生新的變化,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都能夠盡快把握服裝行業(yè)的新潮流[2]。但中職“服裝結構制圖”教科書上的內容以及教師教學內容有時明顯滯后,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中,可以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教師在課前通過社交平臺或者班級群發(fā)布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讓學生在課前通過網絡平臺搜索最新的服裝流行趨勢及款式變化,例如一步裙的款式以及最新流行趨勢等信息,從不同的資源中收集一步裙的制圖方法。這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課前熟悉課堂教學內容,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與服裝結構制圖能力。
課前,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以及教師的引導,對一步裙結構制圖有了一定的認識,課堂學習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以及計算機教學軟件完成服裝結構制圖的繪制,并讓學生分組利用多媒體以及計算機輔助軟件繪制一步裙結構制圖,以電腦制圖替代手工制圖,提高服裝結構制圖的精確性,并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特點放大服裝結構制圖的細節(jié),讓學生了解自己所繪制的結構圖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分組討論與改進,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做好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銜接,在下節(jié)課利用多媒體快速回顧上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即調即用結構圖,實現(xiàn)制圖課的順暢銜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少有中職學生是出于自身興趣選擇服裝設計專業(yè)的,大多是為了中職的文憑以及升學需要選擇這一專業(yè)[3]。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服裝結構制圖方面的知識、掌握服裝流行的款式與色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與相關設備將各款裙子制作成Flash動畫引入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知識中,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動畫效果可以在短時間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與討論款式細節(jié)的變化及結構制圖的方法,還可以利用投影儀反復播放圖片與短視頻,突破難點內容,使學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值得注意的是,當教師開始使用多媒體進行中職“服裝結構制圖”課堂教學,意圖利用技術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時,一定要避免本末倒置的問題發(fā)生。很多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感受到該項技術的作用,開始對此項技術產生依賴,隨之在技術應用中為了迎合學生的興趣,會過度地使用相關內容,再通過技術進行展示;在這一條件下,學生在中職“服裝結構制圖”課堂教學中所關注的重點很可能偏移,可能會過度關注符合自己興趣的內容,這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現(xiàn)象。如某教師曾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了一段有關服裝結構設計的“電影片段”,但該教師并沒有對片段內容進行調整,這時學生在課堂上更多的是為了“看電影”,而不是為了學習??梢?,此舉會造成教學質量方面的問題,說明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興趣時,必須合理把控內容中教學元素與“激發(fā)興趣”元素的比例,應當以教學元素為主,以免本末倒置。
中職“服裝結構制圖”教學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應該在教學實踐中充分把握課程改革的方向,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進一步優(yōu)化課程教學過程,使復雜抽象的知識簡單化、形象化,提升課程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