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飛鳳
摘要:青少年尤其是高中生群體由于身心、家庭、學業(yè)等多方面的原因,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對于大部分高中生尤其是寄宿生而言,接觸時間最長的莫過于班主任,班主任應當從各方面來關愛學生。針對一些有心理困擾的學生,班主任要適時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用愛感化學生,幫助學生走出困境。
關鍵詞:高中生;班主任;關愛;心理健康教育
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對高中學生的教育問題,應當挖掘問題產生的深層次原因,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
高中學生大部分是15-18歲的青少年群體,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生理和心理日漸成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慢慢地形成。在這個特殊的時間段里,他們渴望自由,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對未來充滿期待,迫切地想要認識這個世界;與此同時,他們又必須要面對經濟社會發(fā)展、學業(yè)負擔加重、學校激烈競爭帶來的巨大壓力,尤其是當一些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和問題出現(xiàn)時,他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嚴重的甚至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在我國,大部分學校配備有專業(yè)的心理教師,但是由于學業(yè)任務的繁重以及輿論的壓力,很多高中生不愿意通過心理咨詢的方式去解決這些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對學生的學業(yè)、成長、未來以及家庭和社會都非常不利,甚至出現(xiàn)一些我們不愿意面對的結果。班主任在教學與班級管理中,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在潛移默化中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且他們有機會向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影響。高中生內心敏感自尊心強,可能不愿意直面心理問題,班主任可以在關愛學生學習、生活的過程中適當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學的思想與愛相結合,用愛打動學生,這樣對于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會大有裨益。
一、高中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高中學生產生各種心理問題的原因大致有自身原因和環(huán)境原因兩大類。
(一)、自身原因
高中三年時間里,大部分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處在逐漸成熟的階段, 看待問題具有片面性,自我調控能力不是很好,情緒起伏比較大,感情容易沖動。另外,這一時期的高中生自我認知容易產生偏差,有時對自己期望值過高,追求一些過于遠大難以實現(xiàn)的目標。當他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與理想不一樣時,會對自我產生懷疑,或產生焦慮的情緒,或怨天尤人甚至產生自暴自棄或其他過激的行為。
(二)、環(huán)境原因
環(huán)境原因包括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具有良好的意義。但是有些父母由于自身認知水平的原因有時采取一些不恰當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孩子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或者犯錯誤時,會采取一些過激的行為,比如辱罵甚至毆打孩子。與孩子缺少必要的心理溝通,認為孩子還小,很多事情都應該聽大人的。還有些父母將自己未實現(xiàn)的人生理想轉嫁到孩子的身上,對孩子生活和學習方面的期望值過高,無形中給孩子增添了心理壓力。很多高中生都是單親或者重組家庭,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情感需求正在逐步完善,對家庭、親情充滿渴望,如果長期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他們會把感情需求轉移到其他方面,從而帶來不良后果。
學生大部分時間在校學習,周圍同學的素質差異性比較大,同時學習壓力大,若是得不到很好的緩解,也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
大千社會,紛繁復雜,尤其是在網絡盛行的年代。很多社會問題會被無限放大、曲解、甚至歪曲價值觀。學生若不能正確地辨別,理智對待,很容易對社會產生懷疑、不信任甚至厭世。
二、愛讓心靈永不干涸
班主任是班級的“大家長”、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引導者。學生在學校的時間遠大于在家的時間,與班主任的接觸也是最多的。班主任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和突出的重要性。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能第一時間觀察出學生的行為異常情況,并立即反饋給家長,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能判斷出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對異常行為做出合理的判斷。班主任在掌握一定的心理學教育知識后可以利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歸屬于愛的需要”是人在低級需要得到滿足的基礎上產生的需求,對于高中生來說,尤其是受到心理困擾的高中生來說,這種需求就更明顯。因此,班主任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應該以“愛”為出發(fā)點,關愛學生的一言一行,關愛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更多地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需求,了解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并通過溝通與交流盡可能地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幫助學生舒緩情緒,釋放壓力。
愛是一種無形的存在,但是愛的力量是無窮的。班主任積極主動地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和班級活動中,從各方面關愛學生,將愛滲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對于學生個人高尚情操的培養(yǎng)、完整人格的形成、智力的發(fā)展、潛能的開發(fā)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生的心靈是一片沃土,需要我們用心澆灌,愛,是讓心靈永不干涸的最好方法。
參考文獻:
[1] 沖建民.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學周刊,2016(1):169-191.
[2] 楊文強.高中班主任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學習,2015(3):11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