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恒 許俊杰 許菲
【摘要】憲法意識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表現出的一種具體的法律意識,憲法意識的水平直接反映著人們對于社會法治的基本態(tài)度。在調查分析蕪湖市五高校大學生憲法意識的基礎上,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探索有效培育路徑,對于提升高校大學生憲法意識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蕪湖高校 大學生 憲法意識 對策
自2019年3月15日到4月10日,筆者對位于蕪湖市的安徽師范大學、安徽工程大學、皖南醫(yī)學院、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信息工程學院五所高校大學生憲法意識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對象涵蓋了師范、法學、醫(yī)學、理工、文學、管理學等不同專業(yè)的學生。
本次調查間卷回答采用封閉性題目和開放性題目相結合的方式,共分為三大部分:封閉性題目包括對憲法歷史發(fā)展、基本制度、憲法理論等的認識,采取單選題和多選題相結合的方式;開放性的論述題涉及當代大學生學習憲法的途徑以及對憲法的看法。本次調查共發(fā)放208份問卷,回收180份,其中有效問卷148份。問卷運用excel表格進行數據統計處理,統計方法主要為頻數分析。
一、蕪湖高校大學生憲法意識狀況
1.大學生憲法認識程度及途徑
大學生對憲法的認知層次體現了其憲法意識的水平高下,同時也是憲法意識在實踐中最直接的體現。調查問卷針對大學生群體的憲法認識程度從歷史發(fā)展的縱向角度和具體內容的橫向角度設計了10個相關問題。
關于大學生對于憲法歷史的了解。問卷首先從具體的歷史制度入手,題目由難到易。據調查結果顯示,有14.9%的同學對于《共同綱領》存在誤解,31.8%的同學不夠了解憲法的修改歷程,而不清楚國歌制定人憲的人數高達47.3%。從調查結果來看,文科學生相較于理工科學生對于憲法歷史有更加系統全面的認識。其次問卷從憲法最新的動向人手,問題主要圍繞最新的憲法修正案展開,對于國家主席、副主席任期的最新規(guī)定和憲法序言的重大修改分別有81.1%和85.1%的錯誤率,說明大學生對于經系統學習過的歷史內容有著深刻的記憶,但是對于尚未納入學習范圍內的憲法修訂內容卻不大了解甚至是不了解。
關于大學生對于憲法具體制度規(guī)定的了解。問卷從我國的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外交政策和政黨制度和這四個基本方面各設計了一個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對我國的根本制度的回答錯誤率達到了69.6%,這其中有“%的同學選擇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除此之外,其他三道問題的錯誤率均小于30%。
關于大學生了解憲法的途徑。從調查結果(圖一)來看,有超過50%的大學生選擇了網絡媒介性質的學習途徑,因其具有信息量大、便捷易得的優(yōu)點,成為了大學生除課堂教學途徑之外的最優(yōu)選擇,但是網絡媒介的信息量大、便捷易得也造成大學生面對海量信息的選擇成本過大,大學生在篩選關于憲法意識有效信息也存在較大困難,難以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也存在學生普遍缺乏學習動力的問題。除此以外,只有少量的大學生選擇傳統的紙質書報類媒體獲取憲法知識。
2.大學生對個人權利以及公共權力的了解
公民個人的權利和國家機關的權力是憲法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憲法規(guī)定的公共權力和公民基本權利的了解程度直接反映了大學生憲政民主觀念的強弱。
關于公民對其自身基本權利的了解。問卷對于憲法明確規(guī)定的公民基本權利做出了全面的考察,對受教育權、政治自由、監(jiān)督權等進行了混合調查設計。在區(qū)分公民基本權利的題目中,有20.1%的學生選擇了環(huán)境權,對于權利的內容和本質沒有最基本的認識。對于政治自由的認識,有84%的人不清楚政治自由的具體內涵,在自我權利的保護和公權力的監(jiān)督上錯誤率更是高達91.8%。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學生對于公民基本權利缺乏關注,不參與平時的政治生活,這也反映了一個普遍的社會現狀。大學生作為一個尚未進入社會的群體,其參與政治生活的意識與熱情普遍普遍不高。
關于對公權力的了解,問卷首先涉及對于憲法的解釋權和民族自治地方的條例制定權的歸屬問題。從回答結果來看,錯誤率分別達到了72.3%和64.9%。另一方面,問卷將個人權利救濟和公權力監(jiān)督作為立足點,題目設計的選項包含了公民的批評、控告、建議和檢舉的權利。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同學都對監(jiān)督權有基本的認識,但是對于權利救濟和法律后果大多都處于空白的狀態(tài),在國家機關對于公民的申訴的處理態(tài)度上60%選擇了都應當查清事實、負責處理這一選項,此外,仍有70%的學生不認同受害者有權向國家機關申請賠償。
3.大學生對憲法理論的理解
憲法理論,是相較于憲法心理較高層次的憲法意識,即一種對憲法整體、系統的理性認識。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親身感受憲法的作用,就會在自覺與不自覺中形成對憲法的這種系統、理性的認識,進而形成憲法理念。大學生的憲法理念是衡量大學生對憲法的普遍理解程度和憲法切實發(fā)揮作用的一個重要指標。大學生的憲法意識可以直接地在對憲法效力、作用以及地位的認識等法理層面中體現出來。調查問卷針對大學生對憲法理論的研究層面設計了三個問題,涉及憲法的法律效力、作用以及地位。
大學生對于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這一含義的理解,錯誤率為75%。這是一道多項選擇題,超過95%的同學選擇了“憲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據,任何普通法律、法規(guī)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這一選項,但其余三個選項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漏選,說明被調查者對于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這一性質有一定的認識,但不夠全面。
大學生對于憲法功能作用實踐狀況的了解,88.6%的同學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這反映出被調查者關于憲法功能作用的看法比較符合社會要求。但是有10%的被調查者沒有選擇“憲法促進了我國人權事業(yè)和各項社會事業(yè)的發(fā)展”這一選項。
關于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只有占被調查者總人數5%的法學專業(yè)的學生能夠明確答出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95%的被調查者對于憲法的地位模棱兩可,其對憲法地位的認識更多是感性的。這說明絕大多數被調查者不是十分明確憲法的地位,在其觀念中,憲法的權威與信仰并沒有被樹立。而只有真正形成對憲法的信仰,將憲法理念融會貫通,才能為社會敬畏憲法、切實發(fā)揮憲法作用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這就對我們高校的憲法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蕪湖高校大學生憲法意識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憲法實施狀況了解不足
憲法實施是指憲法規(guī)范在現實生活中的貫徹和落實,即將憲法文字上的、抽象的權利義務關系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生動的、具體的權利義務關系。憲法規(guī)定了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政治自由,但據調查結果顯示,有84%的人不清楚政治自由的具體內涵,在自我權利的保護上錯誤率更是高達91.8%。另外,有75%的受調查者對我國憲法實施的監(jiān)督機關選擇錯誤。由此可見,大學生對憲法實施狀況了解不足,對憲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效力關注程度不高,對憲法內容和作用的理解僅流于形式。
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其一,缺乏憲法實踐活動?!皯椃ǖ纳谟趯嵤瑧椃ǖ臋嗤苍谟趯嵤?。”講憲法,關鍵在于實施。憲法的力量不僅在于其崇高的地位,更在于其有效實施。大學生只有通過不斷參與實踐,才能真正做到對憲法意識的內化于心外化于形。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僵化死板使得絕大多數學生沒有親身參與憲法實踐的機會。另一方面,除學校教學的客觀性因素外,部分大學生自身也缺乏運用憲法的主動性,這樣一來,由于無法將憲法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大學生就不會了解憲法真正的作用和精神內涵,從而也就不能加強自身對憲法的認同感,無法形成正確的憲法意識。其二,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大法,對權利的規(guī)定是框架性和概括性的,這就給大部分學生造成了憲法距離公民的生活很遙遠的錯覺,從而不會主動去關注憲法在現實生活的實施狀況。
2.憲法法理層面的認識和理解不足
大學生對憲法的效力、作用以及地位等方面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在憲法法理層面的理解程度。問卷中涉及憲法的法律效力的回答錯誤率較高,而關于憲法作用的回答錯誤率不到10%,對憲法地位的回答模棱兩可。這體現大學生對于我國憲法的性質有一定的了解,擁有憲法至上的意識,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憲法理念體系。
這主要歸咎于目前大學生憲法意識培育在高校教育領域沒有明確的定位,實踐中高校對大學生憲法意識培養(yǎng)多側重于對憲法基本內容的認知,注重對學生基本法律常識的教育,而鮮有對大學生憲法理念體系的培養(yǎng)舉措,這就導致大學生對憲法法理層面的認識和理解不足,憲法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片面性。
3.憲法權利意識不高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規(guī)定了我國基本的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的相關內容,而大學生作為社會公眾的一員,在法律實現的過程當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F如今,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已有了初步成效,而憲法規(guī)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權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所在。但根據現有的數據表明,高達40%的大學生錯誤的認識人民群眾的基本政治權利以及公共權利監(jiān)督和尋求救濟的方式,因此可見參與調查的大學生對于自身權利的保障和認識意識不強,這大大增加了社會潛在危害大學生基本權利的救濟風險,往往大學生們意識到自身權利受到侵害時,對于如何挽救切身利益毫無頭緒,更有甚者,對于侵害的風險絲毫沒有察覺。這不僅僅是不利于大學生本人的合法權益保護,更是對于法治建設的重大打擊。
4.憲法意識培育途徑單一
憲法意識是法律意識的一部分,憲法意識需要人們對社會法治實踐的認識進行歸納整合,上升成為自身的意識內容,常見的法治實踐認識途徑往往就包含在日常生活中,而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的媒體,包括現實的自身實踐對于大學生,尤其是非法學專業(yè)的大學生而言,他們所真正可以掌握利用的培育途徑十分有限,甚至可以說完全發(fā)揮不了本應該發(fā)揮的作用。教育是學生最常見也是最直觀的感受方式,但是,由于我國高校目前的憲法教育主要還是依靠課堂教學,非法學專業(yè)的學生對憲法知識的學習主要依托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而這一課程從憲法在其教材內容所占比重、實際教學效果以及教授課程老師的專業(yè)背景對于社會標準還是相差甚遠,其結果是,大學生了解的憲法內容是碎片化、片面性的理解。回顧調查問卷所傳達出來的大學生認識憲法內容的途徑多集中于網絡信息,新媒體的快速膨脹,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確實能夠培育大學生憲法意識,另一方面由于信息量大,且傳播廣泛,缺乏官方核實,導致部分信息失真。這樣的方式同樣發(fā)揮不了培養(yǎng)大學生法治素質的目的,社會法治建設進程也會受到影響。
三、蕪湖高校大學生憲法意識培育路徑
大學生形成憲法意識有兩種來源,一是直接來源,源于客觀存在的憲法現象,二是間接來源,源于憲法意識的傳播,主要有兩種:學校教學和大眾傳播媒介。就目前來看,可以從以上兩種來源人手:
1.直接來源:激發(fā)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培育憲法信仰
憲法是大學生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法律手段,但是缺乏社會實踐的培育方式讓大學生難以將憲法理論知識真正學以致用。這段話充分體現了憲法信仰在憲法意識培育中的重要作用,也為增強大學生憲法意識指明了方向。因此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自覺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權威,通過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充分理解憲法的理念和原則。另一方面,應當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貫徹和實施憲法,培育主人翁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形成大學生自發(fā)的憲法信仰。
2.間接來源
2.1 營造大學生憲法意識培育氛圍
一個良好的法治社會環(huán)境,可以塑造出公平正義、遵紀守法的氛圍,引導大學生形成遵守憲法、維護憲法、信仰憲法的意識。另一方面,應加強和完善憲法的相關制度,只有確保大學生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基本權利受到保障,才能比其感受到憲法的權威性和至高無上性,從而引導大學生自覺培育憲法意識。
2.2 設計一貫的憲法教育方案,形成系統化憲法教育
一貫的培育途徑才能使大學生憲法意識培育的原則得到貫徹,才能使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依法治國理念深入青年的日常生活,才能使青年憲法意識得到整體提升。長期培育憲法意識的需要,要求高校構建成一套貫穿權利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憲法教育體系,從而打通小學到大學的憲法教育。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本來就是一個體系構建的過程,大學時代尤其重要。因此建立系統的憲法教育是提高大學生憲法意識的有效路徑。
2.3 豐富大學生的憲法意識教育途徑
大學生不僅需要適宜的法治環(huán)境,更需要系統的教育教學,課堂教學是大學生提高憲法意識的主要途徑。高校老師通過法律課,使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進行傳送普及,提升大學生學習憲法的興趣和熱情,使其全面了解憲法的基本內容,也可以將憲法考核納人學習成績模塊,以此來督促大學生自主學習憲法,提高憲法意識水平。其次,高校應積極開展普法活動,如建立黨員憲法宣講團,趣味憲法知識問答賽等等,進一步創(chuàng)新大學生憲法意識培育形式,從而引導大學生學習憲法熱情,加深對憲法的認識和理解。再次,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加強憲法宣傳。比如學校官方微博,學校公眾號等等。
2.4 構建憲法宣傳新媒體平臺
當前我們正處于一個偉大的新時代,以互聯網、移動通信、微博和微信等為主要代表的新媒體已成為大學生獲知法治信息和法治知識、表達法治訴求、展示情感以及進行法治評價的主要載體和場域,全面影響甚至左右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成為大學生信息傳導、情感互動和行為互塑的最主要平臺。憲法意識培育不能僅僅依靠學校教育,憲法意識的形成更需要持續(xù)的培養(yǎng)。但僅僅靠傳統高校課堂教學是十分有限的。當今時代,新媒體傳遞信息的方式更容易令大學生接受。因此,可以借用政府行政力量投入專門的資金建設專業(yè)性、大眾性憲法意識宣傳培育平臺,不僅可以為學生進行持續(xù)憲法意識培養(yǎng),也有利于形成大學生自我學習憲法意識的氛圍。充分利用平臺這個活動載體,可以開展更多喜聞樂見的憲法意識宣傳活動包括憲法知識系列專題直播講座、青年黨員宣講團、憲法知識比拼賽、憲法主題辯論賽、曲藝團憲法情景劇等,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潛移默化地培育憲法意識。
參考文獻:
[1]顧莎莎.法科學生憲法意識培育的階段意義及其困境[J].法制與社會,2016(08):235-236.
[2]王東紅.首都大學生憲法意識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6(06):104-107.
[3]王靜.當代大學生憲法意識的現狀及培養(yǎng)途徑新探[J].法制與經濟(下旬刊),2009(11):126-127.
[4]覃翠玲.培養(yǎng)大學生憲法意識是高?!斗苫A》課的重點[J].高教論壇,2003(01):29-31.
[5]周寧.新時代大學生憲法意識的實證調查與思考[J].科技資訊,2019,17(33):190-191.
[6]楊忠明,何曾艷.大學生法治素養(yǎng)提升的路徑與方法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2):50-52.
[7]王齊一.青年憲法意識的歷史變遷、培育原則和途徑[J].當代青年研究,2019(03):122-128.
[8]全其憲。大學生憲法文化建設中的信仰教育與制度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37(01):85-90.
基金項目:2018年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蕪湖高校大學生憲法意識現狀調查研究”(項目編號:201810363094)。
作者簡介:鄧世恒,安徽工程大學人文學院法學專業(yè)2017級學生。許俊杰,安徽工程大學人文學院法學專業(yè)2017級學生。許菲,安徽工程大學人文學院法學專業(yè)2017級學生。法學專業(yè)17級尤越、許虎、閆心怡、張雨參與了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