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亮
摘 ?要:隨著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提出,初中歷史教學也在不斷進行改革,但是在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由于存在各種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先分析當前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接著提出初中歷史教學的開展對策,以此更好地發(fā)揮歷史學科作用,促進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guān)鍵詞:初中歷史;問題;策略
初中歷史學科是學生在進入初中階段以后所接觸的學習科目,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初中歷史教學也從原來僅僅是知識灌輸轉(zhuǎn)化為更加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注重對文化進行傳承和進一步發(fā)揚。當前初中教育教學中可以發(fā)現(xiàn)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最終的教育教學效果。
一、當前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
(一)對歷史課堂有待改觀
初中階段歷史學科一直都是以副科的形式存在,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初中歷史學科相比于主科所占用的卷面分并不高,這就導致在教育教學中對歷史學科不夠重視,并沒有認識到歷史學科所具有的價值,缺乏學習方面的欲望和動力,從而不能更好地發(fā)揮歷史學科的作用和價值。沒有認識到歷史學科所具有的作用和價值,在教育教學中僅僅是當成一項任務(wù)進行知識的學習,并沒有深層次地挖掘,從而使知識的學習僅僅浮與表面,從而不利于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學習興趣有待提升
初中歷史教學中由于傳統(tǒng)教學思想束縛比較嚴重,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只是被動的進行學習,這種課堂往往是學生一言堂,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雖然有些學生對于歷史知識比較感興趣,但是在實際教育教學中由于教學形式過于死板,從而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缺乏學習動力,最終導致學習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由于學生不能認識到歷史學科知識對于自身發(fā)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也就不能深層次進行知識學習,最終使得不能很好的發(fā)揮歷史得學科作用,教育教學效果有待進一步的提升。
(三)教師素質(zhì)有待提升
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只是機械的將知識進行傳授,并沒有進一步拓展,沒有讓學生認識到歷史知識所具有的趣味性,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記憶也不夠深刻。從而導致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也只是進行機械的背誦,在考試之前教師畫重點,學生臨時抱佛腳。教師自身缺乏歷史素養(yǎng)、素質(zhì),認識不到歷史學科所具有的作用,不能對學生正確的指導,從而不能發(fā)揮歷史學科所具有的作用。教師自身素質(zhì)不足也就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學習,學生在學習中學習動力不足,難以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在歷史教學中正是因為教師素質(zhì)有待提升,才會導致基礎(chǔ)醫(yī)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
(四)有待和生活實際相互結(jié)合
初中歷史教學中缺乏和學生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歷史知識往往都是以前的事情,很多知識和學生的當前生活相差甚遠,學生在學習中會感覺枯燥乏味,不能很好的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
(一)基于認知,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初中歷史教學中要想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要能夠從學生自身認知著手,讓學生能夠真正的了解歷史學科所具有的價值,在教育教學中除了讓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之外,還要能夠認識到歷史學科背后所具有的價值,認識到歷史知識所具有的博大精深,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在歷史知識學習中能夠吸取教訓。對其中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傳承,只有正確的認識歷史知識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性,才能夠真正激發(fā)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并在歷史知識的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并對歷史知識進行傳承。
(二)更新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歷史教學中,往往都是教師主導整個課堂,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教師相對忽視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甚至有時看似在聽課,事實上注意力有所分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教育教學效果。為此,在歷史教學中要注重教育教學觀念的更新,不僅僅進行知識的傳授,還要將其中的理念融入其中,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身心特點,以學生主體性開展教學,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多元化的教學活動,提升積極性
初中歷史教學中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很好地滿足當前教學需求,傳統(tǒng)的認知板書也不能緊跟時代發(fā)展。為此,這就需要在歷史教學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以便使得教育教學能夠緊跟時代發(fā)展需求,以此更好的提升學生進行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具體來說在教育教學中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方式來開展教育教學,以此激發(fā)學生進行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多媒體教學方式也贏得了更多師生的青睞,在教育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以及圖片的形式進行知識學習,激發(fā)學生進行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例如在學習《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相關(guān)知識內(nèi)容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形式進行知識學習,將相關(guān)的視頻、圖片播放給學生,讓學生認識到歷史發(fā)展的進程,并深入其中,達到情感共鳴,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和責任感。
結(jié)束語:
初中歷史教學中由于傳統(tǒng)教學思想束縛比較嚴重,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只是被動地進行學習,這種課堂往往是學生一言堂,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教師只是機械地進行知識傳授,并沒有進一步的拓展,沒有讓學生認識到歷史知識所具有的趣味性,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記憶也不夠深刻。為此,要能夠從學生自身認知進行著手,讓學生能夠真正了解歷史學科所具有的價值。在歷史教學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以便使得教育教學能夠緊跟時代發(fā)展需求,以此更好的提升學生進行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還要不斷探索提升教育教學的策略,以此更好地強化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米成亮.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6(S1):281-282.
[2]姜小兵.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15):245-246.
[3]歐雪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09):173-174.
[4]林晗.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J].新西部(理論版),2012(Z3):22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