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
[摘 要]英語繪本是學生學習和使用英語的輔助媒介,是學生開闊眼界與思維發(fā)展的有效載體。教師要圍繞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優(yōu)化繪本教學,運用講繪本、畫圖像、演繪本和讀繪本等策略,豐富學生的語言認知與積累,激發(fā)其學習內驅力,為學生學習和使用英語提供有益的補充。
[關鍵詞]小學英語;繪本;閱讀
[中圖分類號] G623.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33-0052-02
繪本是指帶有插圖的閱讀文本,能幫助學生在色彩艷麗的畫面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素材,吸引學生的眼球與注意力。正因為如此,很多教師認為,繪本作為閱讀載體,不僅能幫助學生打開表達思維的話匣子,還能讓英語綻放靚麗的色彩,讓學生有值得回憶的快樂童年。繪本閱讀需要多方參與:需要家長引導,讓學生在親子閱讀中感受到溫馨與快樂;需要教師支持,讓學生在語境中產生豐富的思維靈感,保持高漲的激情與興趣。同時,繪本中的故事,有孩子回憶的童年,也是孩子憧憬的未來,值得好好品讀。
一、講故事給媽媽聽——我真棒
學生的好奇心不可小覷,是培養(yǎng)他們良好學習習慣和積極進取意識的原生動力。因此,教師要多給學生自由閱讀和主動表達的機會,鼓勵他們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將自己的閱讀所見所聞所感講給媽媽聽,讓他們在分享學習成果中獲得快樂,滿足探知需要。同時,學生講故事的過程,也是其語言知識轉化為表達運用技能的過程。
如在《Race between 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的繪本閱讀中,在學生整體閱讀的基礎上,教師提出“What did happen between 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Why cant a rabbit run away from a turtle?”等問題,讓學生帶著好奇心融入相應的情境中,從“the rabbit sleeps,the tortoise climbs faster,rabbit pride”等關鍵詞組中找出相應的元素,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緊扣核心要點進行表達。同時,教師建議學生嘗試運用簡單的英語講故事給媽媽聽,展現自己的口才。
這里,教師讓學生從繪本中找出可表達的話題,主動說給媽媽聽,有助于培養(yǎng)其大膽嘗試的興趣。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給他們相應的方法指導,肯定他們,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與內生動力。
二、畫圖像張貼展覽——真漂亮
色彩斑斕的圖畫是繪本的顯著特征,輔以簡單的英語單詞介紹,形成了不一樣的視覺效果,這樣有利于學生在閱讀繪本時能從鮮明的圖像中找到有效信息,快速融入語境。因此,教師可根據繪本的圖像內容引導學生臨摹或者繪畫,讓他們在加深印象中感受詞匯的生命力。學生在繪畫中能準確地體味繪本的本意和內涵,有利于他們在由此及彼的探知中開闊眼界。
如在《Wolf grandmother》的繪本閱讀中,結合little goat,goat mother,wolf等角色,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角色的區(qū)別。在指導學生繪畫時,教師要求學生針對角色差異思考“What are characters about little goat and wolf?”“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ndma wolf?”“How will you draw?”等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色彩搭配中找出其細微的差別。接著,教師鼓勵學生從顏色差異、肖像差異、動作差異的角度深入構思,引導他們圍繞問題“What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 book?”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里,教師讓學生在閱讀繪本中臨摹,引導學生從相關的圖像中揣想感知,使他們發(fā)現角色間的差異。學生在臨摹中融入自己的想象,篩選相關信息,觸發(fā)思維靈感,運用英語表達繪畫內容,增強理解感知的深度與廣度。
三、演角色讓同學看——有活力
繪本的精彩之處便是其中的趣事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給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情境。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繪本時,不妨鼓勵他們通過繪本素材融入語境,多給他們親身體驗的機會,引導他們在模擬活動中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發(fā)現不一樣的精彩。同時,教師還可鼓勵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活動,體味繪本中的情感,讓繪本不再“靜悄悄”。而且,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體味其中的思想情感,能增強自身的學習拓展延伸力。
如在《The fox assuming the majesty of the tiger——
borrowing power to do evil》的繪本閱讀中,很多學生基本理解“狐假虎威”的內涵,但對其中的故事情節(jié)記憶模糊。對此,教師不妨參照情景劇的模式,引導學生從“tiger,fox,monkey,rabbit”等不同動物的表現來體味其中的緊張氣氛。教師引導學生圍繞“Who did the tiger meet?”“What did the fox say to the tiger?”“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foxs idea?”“How are you going to act the play?”等話題進行模擬表演,讓他們從中深入體味。學生以此為切入點,從相應的情境中摘錄信息,將語言、動作、肖像、心理等描寫融入情境中,激發(fā)了表現的熱情。
這里,教師結合故事內容,給學生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和諧的情境,引導學生自選相應的角色,以團隊為單位,自覺分配角色,履行相應的職責,深入模擬表演。
四、請家長參與朗讀——真好聽
繪本閱讀是一個綜合閱讀活動,需要多方參與和共同配合,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繪本時不妨邀請家長參與,使家長在親子閱讀中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同時,家長參與繪本閱讀,能讓繪本發(fā)出最美麗的聲音;家長參與朗讀繪本,能造濃聲勢與氣勢,形成互學共進的良好氛圍。
如在《Baby Tadpoles Look for Their Mother》的繪本閱讀中,教師邀請家長參與朗讀,引導他們從“Who did tadpoles meet?”“Why did tadpoles look for?”“Who did help tadpoles look for their mother?”等角度,給孩子足夠的時間思考,鼓勵孩子從相應的問題中摘錄篩選相關信息。很多學生在朗讀中能針對故事情節(jié),講解小蝌蚪遇到烏龜、鯉魚等動物的心情,能從各種不同的語音、語速、語調中體味這些動物的驚喜與失望等心情。教師建議學生在整體朗讀的過程中圍繞“What did you get from tadpoles looking for their mother?”“Do you love your mother?”等話題,與家長分享自己的想法,獲得更多不一樣的成長經歷。
這里,教師結合繪本素材表達內容,邀請家長參與朗讀,運用學生領讀、家長跟讀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激情。家長可根據繪本內容,給孩子設計思考題目,鼓勵他們在朗讀中發(fā)現精彩,從而形成濃濃的親子學習氛圍。
由此可見,繪本能讓學生在閱讀、聆聽、互動中獲得快樂,在童話世界中獲得深度理解。因此,教師要突出多元化、開放性與情趣化的教學引導,多給學生閱讀探究的時空,便于其在繪本中獲得深層認知,形成敏銳的語感與語思;要保持一顆童心,鼓勵學生帶著好奇心閱讀繪本,讓學生用心讀繪本、用心感受繪本,使童心、童真、童趣自然生發(fā)。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