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榮
摘 ?要:古詩詞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傳承的文化瑰寶,對古詩詞的學習與領(lǐng)悟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為其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牢靠的基礎(chǔ)。為使學生正確理解與領(lǐng)悟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情感內(nèi)涵,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針對古詩詞的特征,尋求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上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探尋古詩詞的魅力。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意境營造策略
引言:
古詩詞的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中的一項難題,其困難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小學生對詩詞意境難以把握。因此大多數(shù)教師選擇了忽視對所想要傳達的情感內(nèi)涵方面的教學,而是主要把教學任務重點放在了對古詩詞的教讀以及背誦方面,導致學生難以對古詩詞的學習有一個更深刻的認知。因此,正確把握教學重心,引導學生感受詩詞情感是現(xiàn)今古詩詞教育中有待突破的難點,這就需要師生間平等、充分地對話與交流。
一、深入詩詞創(chuàng)作時代,呈現(xiàn)豐富時代背景
為了能讓學生感受到詩詞的情感意境,僅僅依靠詩詞的朗誦以及原文翻譯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即使能將一首詩詞倒背如流,能夠翻譯出詩詞的大意,但若是無法理解詩詞的意境,這就不能算的上是學會了這首詩詞,因此如何讓學生理解詩詞意境則顯得尤為重要[1]。讓學生能夠把握詩詞意境,首先應當使他們了解詩詞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不同時代背景下所創(chuàng)作出的詩詞的情感基調(diào)是有很大差別的,了解時代背景不僅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并且使得學生對作者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此基礎(chǔ)上再來進行詩詞情感上的教學則會容易許多。以《題西林壁》一詩為例,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蘇軾被貶汝州期間,與友人同游廬山,感嘆山景壯麗,有感而發(fā),于是寫下了這首千古名句。作者借由這首詩所想要表達的是一種“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警示思想,寓意十分深刻。為了使學生能夠體會到詩中所想要傳遞的深意,就需要先讓他們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把握詩人創(chuàng)作詩篇時的處境,因而能夠增加對詩詞的深入體會。
二、豐富詩詞畫面感,增強意境感受
對古詩詞的鑒賞與理解緊靠著詞句中的描述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無法通過文字性介紹而對年代久遠的事物產(chǎn)生正確認知,模糊的認知阻礙了學生對詩詞的理解與感受,甚至于對詩詞所傳達的本意的認知也會出現(xiàn)偏差,因此教師應當選用適當?shù)慕虒W方式來生動形象的向?qū)W生展現(xiàn)詩中所描繪的畫面[2]。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其中“綠”字引得無數(shù)名家贊不絕口。“綠”本是一種顏色,在此處卻用做了動詞,難免會讓學生們一頭霧水。此外詩中還出現(xiàn)了眾多景物,如船、山、水、明月等,將這些景物具體化、形象化。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充分展現(xiàn)詩歌中所描繪的景象,化抽象描述為視覺感受;還可以配上音樂,通過刺激學生的聽覺感官使其與詩文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整首詩詞的情景把握,提升學生對詩詞意境的認識。
三、把握詩詞文化內(nèi)涵,深入感受詩詞意境
古詩詞的字里行間都透露出濃濃的文學內(nèi)涵,也是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出處。在古代柳樹多有送別之意,古人常常折柳送別,這在詩詞中也多有體現(xiàn),如“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柳”就有離別之意。然而也并非所有帶有“柳”字的詩句都有離別之意,例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柳暗花明”則表達事情即將向著好的方向發(fā)生轉(zhuǎn)折。古詩詞中常常會出現(xiàn)借景寓情、借物喻人一類的表達方式,因而能夠正確把握詩中詞句的含義有助于理解詩文的意境。
四、豐富教學考察形式,增強學生意境體會
相較于小說性文章的學習,古詩詞的學習則枯燥艱澀許多,其學習成果的考察形式也十分單一,大多是以背誦、填空、默寫等形式考量,考查方式過于書面化。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在課堂上擔任小老師來為同學們進行授課,再由教師進行補充。在授課前學生會自己主動去學習有關(guān)這首古詩的知識要點,比起單單依賴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更加印象深刻。而且這種教學方式還賦予了學生濃厚的課堂參與感,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讓同學們在一個積極主動的課堂氛圍中領(lǐng)略古詩詞的意境,更加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3]。
五、結(jié)束語
教師通過增加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的意境創(chuàng)造,能夠更加有效地完成古詩詞的新課標教學內(nèi)容,不僅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詩詞的意境內(nèi)涵以及作者所想要傳達的思想情感,進一步增強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并且還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引發(fā)對自身的思考與感悟,使學生在古詩詞的學習上達到顯著地效果,做好高年級語文教學與初中語文學習的銜接。
參考文獻:
[1]王林.小學語文高段古詩詞教學意境營造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000(026):P.217-218.
[2]馬玉喜.小學語文高段古詩詞教學意境營造策略研究[C].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shù)創(chuàng)新學術(shù)研討會(成都會場)論文集. 2019.
[3]陳美麗.小學高年級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究[J].才智,2017(06):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