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
摘 ?要:對于如今的課堂教學來說,教師已經(jīng)不能只單純以按書授課的方式給學生完成課堂教學。小學生處于學習過程中的基礎(chǔ)時期,也是他們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時期,一些基礎(chǔ)知識的積累和基本能力的提高都在這個階段完成。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yīng)重視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在課堂中高效完成學習任務(wù)。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師生互動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師生互動;學習氛圍活躍;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增加學生學習動力
實際上互動教學的方式在課堂中應(yīng)用得比較多,然而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并不能把握好這種教學方式。我認為充分結(jié)合學生的聽課情況以及教師需要講解的內(nèi)容,巧妙設(shè)置一些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從而有效地發(fā)揮互動教學在課堂中的應(yīng)用效果。
一、創(chuàng)造活躍的學習氛圍
小學生在課堂中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并不長,如果教師在課堂中講解的內(nèi)容過于枯燥的話,學生的注意力更難長時間集中。如果教師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就可以帶動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極的聽課。例如,在教學《落花生》時,在講課之前教師可以問學生讀了課題之后的疑問,讓學生在沒有了解課文之前談一下自己對課文的遐想。有問題的導入形式可以讓學生在講課之前集中好注意力,同時在與教師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于這篇課文內(nèi)容有所思考,活躍課堂中的講課氛圍。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集中了,那么他們在聽課的過程中,學習效果才會更好。
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小學生的思考能力比較薄弱,但是在小學初級階段,教師應(yīng)該引導學生去思考,而不是單純按照自己的教學思路給學生完成課堂教學。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應(yīng)該讓學生有意識去回答問題,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夠知道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重點是什么,經(jīng)過思考之后,學生也對于這些知識印象更加深刻。而互動的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去更多的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有自主思考的意識的。
例如,在教學《己亥雜詩》時,由于古詩內(nèi)容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更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自主理解能力,對于很多學生不理解的內(nèi)容,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更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可以跟隨著教師教學的思路回答問題,進行理解古詩內(nèi)容?;咏虒W的形式體現(xiàn)在可以利用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更加投入,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積極地進行思考,這樣學生學習的知識效果才可以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
三、增強學生學習動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還是在于自己的自學能力,對于教師而言,他們能夠做的就是在課堂中盡量多地去輔導學生完成一些課堂學習,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所以教師應(yīng)該將更多的學習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完成思考。,學生的學習動力。對學生來說,互動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一步一步深入思考,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會感受到回答問題的枯燥性,反而會感受到思考和回答問題所帶來的成就感,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動力自然會得到增強。
例如,在教學《慈母情深》這篇課文時,教師最好在備課的過程中準備幾分鐘的短視頻,在課前讓學生觀看。這樣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在講課之前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渲染課堂中的講課氛圍。然后教師就可以借助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由于學生通過短視頻已經(jīng)有所感悟,借助教師的問題,也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產(chǎn)生較強的學習動力,學生就會認真的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
總而言之,師生互動的形式在課堂中很好操作性,可以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帶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應(yīng)該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去嘗試理解課文內(nèi)容,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課堂中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盧俊霞.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J].才智,2014(08).
[2]鞠晶.淺談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yīng)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