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光書
隨著我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廣泛運用,不斷沖擊著現代教育與教學,也慢慢的改變著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習慣。中小學教輔出版機構是基于學生和老師而開發(fā)的教輔產品,旨在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服務老師正常教學,所以面對受眾的行為變化,多家教輔出版機構在如何通過技術服務提升紙質教輔出版價值與競爭力,積極探索產品的呈現方式和推廣模式等方面,都將進行了積極的嘗試,數字出版轉型勢在必行。
目前教輔數字化是教輔出版機構轉型發(fā)展的重要發(fā)力點,相關出版機構在推動教輔數字化方面也在不斷開展新探索。環(huán)顧如今的教輔市場,或多或少都帶有數字化的影子,增加紙質圖書的附加值。比如書中附二維碼,讀者掃碼即可獲取延伸服務,如聽力音頻、重難點知識或難題視頻講解等。
1)資源庫的建設。一些實力雄厚的教育出版集團或者品牌教輔公司都在積極構建自己的資源庫,包括題庫、詞典、教學素材庫等,主要服務對象是學生或者老師。比如曲一線的精品題庫、全品的教學網、世紀金榜的初高中資源庫、志鴻的志鴻優(yōu)化網、小猿搜題、學霸君等等。
2)互動課堂。這類課程主要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登錄平臺進行自主學習,主要是鞏固課堂知識,有“錄播課”“直播課”“一對一”等,主要服務對象是學生。如全品課堂(全品)、互動課堂(北教傳媒)、人教學習網(人教社),還有一些科技巨頭進入這一領域,如騰訊課堂(騰訊)、淘寶同學(阿里巴巴)、度學堂(百度)等等。
3)電子書包。由大量學習資源、服務平臺和移動終端構成,教師利用平臺資源進行教學,學生在終端進行互動學習和作業(yè)。平臺可以利用學生互動的數據進行及時的分析,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服務對象主要是學生和教師。如人教電子書包(人教社)、電子書包(北教社)等等。
4)書網結合。這是現在教輔市場上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在教輔書的某些內容旁邊印有二維碼,讀者只需手機掃碼就可以獲得增值服務,服務類型有聽力錄音、視頻講解、舉一反三、在線答疑等。如志鴻e學通(志鴻)、掃二維碼學習(金星教材全解)、掃二維碼看視頻講解(曲一線)等等。
由上可知,除了傳統(tǒng)出版機構嘗試數字化出版外,一些新興的互聯網公司和互聯網巨頭利用強大的信息技術,不斷沖擊著數字出版,比如一起作業(yè)網、百度作業(yè)等。還有一些線下的中小學培訓機構和名校網校,如北京101網校、北京四中網校等。
傳統(tǒng)教輔出版機構在教輔數字化轉型中存在諸多劣勢,比如互聯網思維落后、人才儲備不足、資金缺乏等,但也一定要看到自身存在著很多優(yōu)勢。
教輔出版機構深耕教育幾十年,研究中小學各學科教材、老師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習慣,了解學生和老師的需求。只有充分了解受眾群體真正的需求,才能策劃出優(yōu)質的產品。
無論數字化教輔的載體和呈現方式如何新穎、創(chuàng)新,對于用戶來說,內容始終是第一位的,用戶最希望獲得的是能實際解決他們的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就是提高成績,對于老師來說,就是方便快捷的上課。
教輔出版機構通過各種渠道,將紙質版圖書呈現在廣大讀者面前,并擁有很多讀者,這些讀者都是我們數字化教輔的潛在用戶。許多品牌教輔出版社通過在封面或者公眾號推廣數字化教輔,注冊用戶都是幾百萬,甚至上千萬。
由上可知,目前多數教輔出版機構都在對紙質教輔賦能上面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也相應的做了很多的資源,比如建立解題微課、專題精品課,每年出版的幾百種教輔的修訂換題等。這些龐大的資源都是分散的,且相互之間沒有關聯。教輔圖書的特點就是每年修訂新換的題目多,新修訂的題目沒有評價標準、重新錄解題微課,造成資源浪費。教輔出版機構需要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的技術,將多年出版積累的大量資源,建立一個數據庫。比如每年修訂的題目,可以按照學科、年級、教材版本、知識點分類、難度、題目來源、使用區(qū)域等相關屬性對每一道題目進行標識,然后入庫,配套的解題微課也按照這種貼標簽的形式入庫,這樣習題、解題微課、知識講解三者之間就建立了聯系。這樣學生只要使用我們的資源庫,其學習軌跡可以清晰地被記錄,然后通過大數據分析功能,可以觀察每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根據每個學生的需求,推送相適應的知識點講解和針對性的練習,實現個性化數字教輔。
首先,我們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由于基礎教育特殊性與中小學學生學習的特點,以及從學生和家長的接受程度來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小學教育仍然是以傳統(tǒng)的教師與學生課堂教學為主。所以,數字化教輔必須要適應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與備課、教研、課堂學習、作業(yè)、考試等環(huán)節(jié)相融合,并在這一系列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找到適合的數字化產品。
數字化教輔要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融合,旨在利用新技術開發(fā)的創(chuàng)新性產品需要滿足兩個特點:一是在充分發(fā)揮互聯網的技術便捷、實用、互動等優(yōu)勢,減輕老師在授課過程中的工作壓力,提高教學質量;二是針對學生的產品則要根據學生課堂學習情況、課后作業(yè)和考試信息等大數據進行科學分析,準確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推送個性化的輔導資源。
不管是紙質教輔,還是數字化教輔,優(yōu)質的內容是學生和老師最需要的,是核心競爭力。各大出版社都在琢磨學生和老師的需求,微課是給學生看的,課件是給老師做的,但大家都忽視了一個重要的使用者——家長。
以小學生家長在輔導英語聽寫單詞為例,小學英語單詞雖然簡單,但是很大一部分家長的發(fā)音并不標準,若有一套配合英語單詞聽默寫手冊的產品,就能解決家長的這個問題。這套產品既可以設計成線上聽寫、線下默寫的模式,也可以設計成全部在線上完成。但在產品設計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比如閱讀過程中的時間把握、朗讀遍數的控制等等。還可以在這個產品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比如有單詞練習模式、PK模式等等。
教輔出版機構要實現數字化轉型,必須要有一支過硬的隊伍。教輔編輯的優(yōu)勢是了解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懂得老師和學生的需求。缺點就是教輔編輯習慣用傳統(tǒng)出版的固定思維方式和策劃產品的思想來經營數字化教輔。因此,傳統(tǒng)教輔編輯必須轉型,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數字化思維,編輯數字化思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策劃過程中的數字化思維。教輔編輯在選題策劃開始,就要有融合的理念,謀求內容和數字化的結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滿足讀者線上線下的教學和學習需求。比如在組稿前期,可以和作者溝通,哪些題目需要錄解題微課。
2)營銷推廣中的數字化思維。傳統(tǒng)紙質教輔的營銷推廣主要依靠校邊店或者當地圖書城,免費給老師送樣書,并結合老師提出的圖書使用意見,在下次的修訂中改正。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教輔出版結構充分發(fā)揮互聯網的優(yōu)勢,通過抖音視頻、各大平套直播、電子書等新媒體進行宣傳,教輔編輯和優(yōu)秀作者化身主播,通過風趣幽默的產品講解,這種活潑、新穎、有趣的方式推廣教輔圖書,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