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紅,顧 浩
(南通大學文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0)
語言作為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工具,承載著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方言作為語言的地方變體,是一種區(qū)別于標準語的、只通行于一個地區(qū)的話。方言被認為是文化的活化石,它歷經亙古,不斷演化、變遷,最終成為一個地域通用的語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魅力和地域特色。
近年來,保護方言的呼聲日益高漲,這是因為許多方言正處于或已經處于瀕危狀態(tài)。隨著語言研究的進步和發(fā)展,人們對語言安全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但是方言的保護力度卻較為薄弱。現(xiàn)在,方言的使用范圍不斷縮小,使用方言的人口數(shù)量持續(xù)下降,尤其是使用方言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很多方言區(qū)域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從小與孩子用普通話交流。這些孩子很少說甚至不會說方言,方言傳承出現(xiàn)了斷層。方言的使用范圍也在不斷縮小,逐漸被方言區(qū)域的人群拋棄,方言正面臨消失的危險,因此,從語言學視角看,保護和搶救方言,已經迫在眉睫。
重慶方言作為北方方言的一種,在語音、詞匯以及語法上與普通話都有很大的差異。重慶方言屬于北方方言區(qū),但由于受到湘方言、粵方言、吳方言等的影響,在讀音上還保留塞音韻尾,同時由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歷史原因,重慶方言中的詞匯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也逐漸形成別具一格的重慶言子。重慶方言融合各家方言之長,以風趣、幽默等特點贏得中國廣大人民的喜愛。隨著重慶在中國甚至亞洲的地位日漸突出,重慶話也日益成為中國各地、亞洲各國,乃至世界各地和重慶有淵源的男女老幼喜聞樂講的一種方言。但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不正宗的語音、詞匯摻雜進重慶方言,導致重慶方言失去了原有的韻味。有這樣一句調侃的話,說如果想聽到正宗的重慶方言,要走進深巷,巷子里打麻將的大爺大媽聊天時說的話是最為純正的重慶方言。這足以說明,重慶方言也和其他地區(qū)的方言一樣,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更迭、退化的危機。
著名學者周海中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語言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每種語言都能表達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觀、思維方式、社會特性以及文化、歷史等,都是人類珍貴的無形遺產。當一種語言消失后,與之對應的整個文明也會消失。
語言文化遺產有特別重要的保護價值。這首先在于語言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雙重屬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其本身也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重慶方言作為方言中的一種,亦是一種語言文化,具有獨特的保護價值。
本文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重慶市部分居民進行了抽樣調查。筆者通過微信朋友圈、QQ 空間發(fā)布問卷,問卷的內容涉及調查對象的年齡、職業(yè)、學歷、方言的使用場所、方言和普通話的熟練程度、對方言保護的觀點和態(tài)度等,共回收57 份有效問卷。
調查對象以年輕人為主,90 后占受訪人群總數(shù)的87.72%,00 后占10.53%,其中大學和高中/中專學歷的受訪人群比例超過50%。這一人群在重慶方言使用上更具代表性,從他們對方言的使用頻率和使用態(tài)度,能研判重慶方言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本文結合對問卷的統(tǒng)計、分析,將從重慶居民的普通話和方言的使用情況、方言和普通話的使用場所以及對方言的觀點和態(tài)度四方面做出闡述。
受訪者中有85.96%的人表示日常以普通話交流為主,而完全不懂普通話的人占比為0,其他類型占14.04%。假如這14.04%的人都不懂普通話,那么,分析的結果仍然是受訪者中有近90%的人能夠熟練使用普通話。這說明我國目前推廣普通話的效果較好。
通過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重慶市1990 年后出生的年輕人,已經完全使用普通話交流,只有少部分人表示能聽懂普通話但說得不流利。學生和職場人士為使用普通話的主要人群,占總人數(shù)的91.23%。這說明,在重慶市,各級學校的普通話推廣和普及做得非常到位。90 后、00 后使用普通話的頻率遠比50 后、60后高。
問卷中,筆者對居民使用重慶方言情況進行了調查。有1.7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會聽但不會講重慶方言,5.26%的受訪者表示可以用重慶方言溝通,只有7.02%的人選擇了很流利地使用重慶方言,而有85.96%的人跳過了此選項。這85.96%的人為上一問題中選擇可溝通和流利使用普通話的人群。這說明,大多數(shù)受訪者是重慶方言與普通話交叉使用的,對重慶方言和普通話沒有明確的使用界限區(qū)別。
筆者為了了解重慶居民對重慶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區(qū)別的敏感度,設置了“您覺得重慶方言和普通話是否相似”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調查結果如下:有40.35%的人認為重慶方言與普通話相似,有50.88%的人認為重慶方言與普通話不相似。因此,有40.35%的人對重慶方言與普通話的差異并不敏感,有50.88%的人能夠區(qū)分出重慶方言和普通話的差異。認為重慶方言與普通話相似的人,比認為重慶方言與普通話不相似的人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普通話,但與此同時,他們對重慶方言與普通話的區(qū)別意識不及認為“不相似”的人群,他們也更容易將普通話中的一些語音、詞匯和語法混在重慶方言中,從而使重慶方言失去原有的韻味。
普通話作為一種法定的全國通用語,其在正式場合,尤其是在學習和工作中以及更為廣闊的范圍內,比方言更具實用性,因為它更方便各地域擁有不同文化和觀念的人之間進行正常的交流。而重慶方言作為一種只在重慶范圍內廣泛使用的語言,雖然使用起來,更能傳遞重慶本地的特色文化,但它除了在重慶地區(qū)被重慶居民使用,被重慶本地居民理解之外,超出重慶范圍后,其實用功能非常有限。
分析調查結果,筆者發(fā)現(xiàn)選擇在家庭生活中使用重慶方言溝通交流的人數(shù)在受訪總人數(shù)中占比最大,占91.23%,而在工作和學習中使用重慶方言的人只占了43.8%,選擇在較為正式的場合說方言的人數(shù)占比較小。更多的人選擇在工作和學習中使用普通話,其比例占了54.39%。這可以看出,居民在家庭以及生活圈子等場所使用重慶方言的頻率較高,在工作場所和學習場所等公共場所更傾向于使用普通話。
顯而易見,在較為親密的人面前,人們使用重慶方言溝通交流,不僅可以使談話變得輕松、自然,還能在談話中快速了解彼此的情感態(tài)度,促進情感交流。在比較正式的場所,人們更傾向于使用普通話交流,一是在正式場合中,談話不及在熟人面前隨意,談話內容更為正式和書面化。如果遇到的談話對象來自不同的地域,交流的兩人之間學歷、職業(yè)和年齡都有較大差距時,使用普通話交流會更方便,也更容易傳遞雙方欲表達的思想。若是使用重慶方言進行溝通和交流,就會出現(xiàn)較為正式的談話內容不被對方所理解和重視等問題。因此,在較為正式場合或公共場所,重慶居民更傾向于使用普通話交流。
為了解重慶居民對重慶方言和普通話的態(tài)度,筆者設置了一個問題:“您覺得重慶方言好聽嗎?”這個問題主要是從情感方向,調查居民對重慶方言的態(tài)度,了解重慶居民對重慶方言的情感認同。對于“重慶方言是否好聽”,筆者從“好聽”“不好聽”“沒有特別的感覺”三個方面測試。受訪者中有64.91%的人認為重慶方言好聽,有35.09%的人對“重慶方言是否好聽”沒有特別的感覺,沒有人覺得不好聽。這說明大部重慶居民對重慶方言是有強烈的情感認同的。
結合以上對重慶方言和普通話的使用情況和重慶居民的方言使用場所分析,可作結論如下:30 歲及以下的重慶居民基本使用普通話進行溝通和交流,部分居民甚至能夠熟練地使用普通話。但因為區(qū)域、年齡、職業(yè)、學歷等的不同,居民使用普通話的頻率和程度不同,這同時也說明,重慶居民使用重慶方言的頻率和程度也不相同。區(qū)域經濟、文化越發(fā)達,職業(yè)越正式,學歷越高的重慶居民,使用重慶方言的頻率越低,反之,使用重慶方言的頻率則越高?,F(xiàn)在,僅能在一些年齡較大的重慶居民口中聽到純正、古樸的重慶方言,年輕一代很少有人能夠說出正宗的老重慶方言,一些曾經常使用的方言詞匯出現(xiàn)的頻率越來越低,如“千翻兒”“冒皮皮”等詞,部分重慶居民表示很熟悉,但是想不起是什么意思,甚至有人完全不知道其意思,這表明重慶居民對重慶方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正在逐漸降低。
關于方言的保護是本文需要討論的重點話題。在問卷中,筆者設置了三個關于方言保護的問題,分別涉及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有無必要加強對方言的保護和推廣,以此測試居民的方言保護意識;就如何保護方言的問題,設定了兩個問題,以了解居民對方言保護的態(tài)度。
調查顯示,重慶居民的方言保護意識很強,在參與調查的人群中,有98.25%的人認為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有必要加強對重慶方言的保護與推廣。對于有無必要在學校開設方言課程這一項措施,有52.63%的人表示支持,有22.81%的人表示沒有這個必要,而24.56%的人則對此項措施表現(xiàn)出無所謂的態(tài)度。另外,關于是否愿意加入保護地方文化相關的組織的態(tài)度調查顯示,61.4%的人表示愿意,35.09%的人對此并不感興趣,而3.51%的人明確表示不愿意。因此,調查分析的結果是,絕大部分重慶居民有保護重慶方言的意識,但就如何保護方言,部分居民并沒有進行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對參與保護方言的積極性不高。
在重慶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使用普通話交流,或是在重慶方言中夾雜書面語。而最古樸、純正的重慶方言只能在少數(shù)年長的人群中聽到。越年輕的人越無法接觸到最為古樸、純正的重慶方言,重慶方言的傳承出現(xiàn)了“斷層”。重慶方言和普通話在工作場所和學習場所中使用的比例,重慶方言占43.86%,普通話占54.39%。顯而易見,普通話在正式的場合中更勝一籌??偟膩碚f,重慶方言在重慶市范圍內的社會交往中,并非獨一無二的存在。目前,重慶方言并未達到瀕危的狀態(tài),但重慶方言交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代際傳承上出現(xiàn)斷層。因此,對重慶方言進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語言安全戰(zhàn)略化指的是從國家戰(zhàn)略的角度,科學統(tǒng)籌語言規(guī)劃,協(xié)調安排語言教育,挖掘保護語言資源。作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一種,語言可以促進民族之間的交流,可穩(wěn)定國家秩序,將其作為一種戰(zhàn)略性的資源和工具,對人類和國家都具有重要意義。國家促進語言安全戰(zhàn)略化,可以從宏觀上把控語言所處現(xiàn)狀,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積極促進各地區(qū)人民對地方方言的保護,將重慶方言納入需要保護的弱勢語言群體,增強人們對重慶方言重要性的認識。
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讓重慶居民了解重慶方言目前的處境,以及保護重慶方言的意義。如果現(xiàn)在不行動起來加強對重慶方言的保護,重慶方言可能會從現(xiàn)在的代際傳承中出現(xiàn)斷層甚至瀕危,直至消失。所以,積極自覺地保護重慶方言是每一位重慶居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相關部門可以通過開設方言課程,舉辦與方言相關的文化活動等,提高重慶居民的參與熱情,讓每一位重慶居民都踴躍參與保護重慶方言的工作。保護和傳承重慶方言,就是保護和傳承重慶方言所承載的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是以切實行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