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473000)王同昂
附表 兩組自護能力比較(±s,分)
附表 兩組自護能力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干預前 出院后1個月研究組 71 89.63±4.87 137.86±5.94對照組 66 90.71±4.96 121.45±6.31 t 1.286 15.680 P 0.201 <0.001
冠心病屬于老年群體常見心血管疾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是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可重建冠脈血供,改善心肌細胞缺血、缺氧、壞死狀態(tài),具有創(chuàng)傷小、易恢復等特點。但PCI術未將基礎病因根治,術后仍存在血栓、血管再狹窄風險,患者需規(guī)范服用抗血小板、調脂等藥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良好遵醫(yī)行為及自護能力對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均有重要價值。動機訪談是通過協(xié)助患者發(fā)現(xiàn)、克服內心矛盾,進而引導其行為改變的指導性干預方式,已在糖尿病減重、疼痛控制等慢病管理中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1]。本研究選取我院行PCI術治療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37例,分組研究動機訪談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術后的應用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我院行PCI術治療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37例,按入院時間分組,2017年11月~2018年10月66例為對照組,2018年11月~2019年10月71例為研究組。研究組男42例,女29例;年齡60~75歲,平均(66.42±3.18)歲;對照組男39例,女27例;年齡60~74歲,平均(67.08±3.14)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均經(jīng)冠脈造影檢查確診為冠心病;均順利實施PCI術治療,且無急性并發(fā)癥;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②排除標準:精神類疾??;認知、肢體活動障礙;嚴重肝、腎功能衰竭;無法配合護理工作。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術后常規(guī)護理:告知患者治療情況,以面授方式予以PCI術后的常規(guī)健康宣教,講解科學飲食、康復鍛煉、注意事項等知識,出院時囑患者遵醫(yī)囑服藥、戒煙限酒等,并按時復查。
1.3.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動機訪談護理干預:由心內科高年資且經(jīng)動機訪談系統(tǒng)性培訓的護士分2次對患者進行一對一訪談,通過訪談互動激發(fā)其長時間維持良好生活方式的信心,引導其行為改變。①第1次訪談:術后當天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詳細了解并解決患者內心擔憂,與其建立良好信任關系;與患者探討術后相關健康生活方式,尋找并記錄患者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列舉既往康復良好的病例,以提升患者行為改變的信心。②第2次訪談:結合上次訪談情況制定相應健康生活指導方案,包括合理飲食、平和心態(tài)、戒煙、限酒、服藥等方面,并做細致性指導,同時結合患者個人作息規(guī)律、興趣愛好等制定運動計劃,協(xié)調解決阻礙其運動的相關因素,教會患者通過測量心率判斷運動強度,減輕其心理負擔,增強其完成健康計劃的信心。
1.4 觀察指標 ①出院后1個月采用自制“遵醫(yī)行為調查問卷”評估兩組遵醫(yī)行為,包括服藥、運動、戒煙、限酒等方面,總分100分,>90分為依從,80~90分為較依從,<80分為不依從,遵醫(yī)率=(依從+較依從)/總例數(shù)×100%。②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評估兩組干預前、出院后1個月的自護能力,總分0~172分,評分越高自護能力越強。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通過SPSS2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遵醫(yī)率 研究組依從37例,較依從31例,不依從3例,遵醫(yī)率為95.77%(68/71);對照組依從25例,較依從27例,不依從14例,遵醫(yī)率為78.79%(52/66);研究組遵醫(yī)率高于對照組(χ2=9.081,P=0.003)。
2.2 自護能力 干預前兩組ESC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1個月研究組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動機是指個體改變自身現(xiàn)有行為的愿望,可受多種因素影響,進而向特定方向改變。既往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常規(guī)護理的健康指導方式多使患者被動接受相關知識,難以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患者遵醫(yī)行為及自護能力均未得到較大提升[2]。而動機訪談可通過探索、解決個體內心矛盾從而激發(fā)其行為改變的內在動機及信心,進而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促使其形成持久性生活方式改變[3]。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遵醫(yī)行為、出院后1個月自護能力均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動機訪談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術后應用效果顯著。首次一對一訪談采用意識喚醒方式舉例說明行為改變之益處,引發(fā)患者對自身行為改變的思考,增強其克服不良習慣的動機及信心,為下一階段行為轉變奠定基礎。第2次訪談通過制定計劃與細致性指導使患者掌握科學的服藥、飲食、運動方式,同時進一步調動其主觀能動性,達到持久堅持健康行為方式的目的。
綜上所述,動機訪談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術后應用效果顯著,在改善患者遵醫(yī)行為、提升其自護能力方面均有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