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爾
(內蒙古科爾沁右翼前旗人民醫(yī)院兒科,內蒙古 興安 1374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一旦發(fā)病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有效治療[1]。因此,本文將針對12小時內就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展開分析,現具體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選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我院診治的64例12小時內就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根據不同時間段急診方式的不同將患者進行分組,包括研究組、對照組,各組患者數量均為32例。研究組患者一般資料: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齡(57.7±12.1)歲;對照組患者一般資料: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齡(57.2±10.8)歲。記錄并分析兩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般資料數據。數據顯示:兩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患者及家屬同意自愿參與研究中;患者有足夠的依從性,可以進行各項隨訪。
排除標準:患者合并有其他心血管疾病或者出現精神異常問題;患者及家屬不同意參與研究。
對照組通過常規(guī)急診方法進行治療。
研究組患者予以初級急診處理后再進行急診治療。初級急診處理:首先,引導患者采取平臥姿勢,保持平穩(wěn)的呼吸狀態(tài)和情緒。對患者進行吸氧處理,防止患者發(fā)生呼吸衰竭的問題[2]。其次,在搶救的過程中為患者建立氧氣通道以及靜脈通道,并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觀察。最后,患者出現疼痛時,及時為患者予以藥物鎮(zhèn)痛。急診治療:在患者入院后為患者予以橈動脈穿刺法進行治療,對患者進行造影檢測,顯示患者血管梗死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支架植入術[3]。
在治療后采集并分析所有患者的患者的治療效果數據。治療效果包括: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數、住院時間、病情穩(wěn)定時間。
在治療的過程中收集并記錄所有患者的各項數據資料,然后輸入到統計學計算軟件SPSS 19.0當中進行分析。利用±標準差來對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數、住院時間、病情穩(wěn)定時間的計量資料進行表示,經t檢驗。判定統計學差異的標準為P<0.05。
在經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病情均有好轉,其中研究組患者在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數、住院時間、病情穩(wěn)定時間等方面的數據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為患者治療效果水平的數據分析。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數據分析(±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數據分析(±s)
組別 n 左室后壁厚度(mm) 左室射血分數(%) 住院時間(d) 病情穩(wěn)定時間(d)研究組 32 9.93±1.02 62.27±2.35 10.23±2.23 4.25±0.23對照組 32 9.12±1.12 51.22±2.68 15.64±3.25 6.67±0.51 P<0.05<0.05<0.05<0.05
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會表現出胸骨后疼痛等癥狀,一旦發(fā)病需要在最快的時間內進行診治。在發(fā)病的12小時內進行有效的治療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為患者予以初級急診處理能夠進一步保證急診治療質量,對于12小時內就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根據數據分析顯示:在經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病情均有好轉,其中研究組患者在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數、住院時間、病情穩(wěn)定時間等方面的數據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在為12小時內就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急診治療中,通過為患者予以初級急診處理后再進行急診治療能夠更好的幫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治療質量,是一種效果十分顯著的治療方法,應當在臨床治療中積極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