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婷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小學,江蘇 蘇州 215228)
探究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可以建構科學概念,掌握科學方法,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本文以“做一頂帽子”為例,分析技術工程的基本內涵、工程技術對科學課程的意義,探討重視科學探究式學習提高學生技術工程領域實踐能力的策略。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要保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技術工程是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新技術或熟練掌握現(xiàn)有的技術,可以有效解決問題。例如,“做一頂帽子”是讓學生課前觀察各種各樣的帽子,小組合作設計圖紙,運用工具將帽子制作出來。制作帽子就是本文所指的“工程”,所用到的工具和如何運用工具就是本文所指的“技術”。
技術工程是一門課程,是一種教學方式,也是一種學習方式,亦是一種思維方式。將生活中的問題看作一個工程,用技術來解決,這種新型思維方式值得學生學習和獲得。
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提高,但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花在理論學習上的時間更多,而讓學生接觸新技術,感受技術帶來的便捷是科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如本文所涉及的訂書機,很多家長認為訂書機有危險,不希望給學生使用。但在課堂上,學生在教師和組長的提醒下小心操作,像對待玩具一樣使用訂書機,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實踐中探索。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回歸生活。科學課程有大量的實驗,但學生并不知道這些實驗的意義,因為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得很少。技術工程類的課程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弊端,通過讓學生熟練掌握技術,完成既定的工程目標,鍛煉學生畫圖紙的能力。學生認識到要結合實際工程遇到的問題構思圖紙,比如做一頂帽子。不是比誰畫得更好看,而是比誰畫得更有實際操作意義。
科學課堂越來越注重“學生學”,把更多的探究時間交給學生,教師起引導作用。教師要在教學中準確把握“學生學”和“教師教”之間的轉換,將技術作為載體,讓學生自行設計并完成“工程”目標。筆者以“做一頂帽子”為例,探討在科學課堂探究式學習中提高學生技術工程領域實踐能力的策略。
(1)解讀教材和教參,整理可行性材料。“做一頂帽子”是第二單元“材料”的最后一節(jié)課,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如木頭、陶瓷、金屬、紙等,學生能用科學的詞匯描述這些材料,初步了解各種材料在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白鲆豁斆弊印笔亲寣W生運用各種不同材料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帽子。教師備課的重點是解決學生的技術問題,訂書機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可行性工具,與此同時,教師還準備了其他供學生選擇的可行性素材,如扭扭棒、回形針、掛歷紙、各種顏色的布、小時候的毛衣、剪刀、膠水等。其中很多都是學生自行收集的,如掛歷紙、布、毛衣等。(2)課前下發(fā)分組合作表格,透析學生“前思維”。在“做一頂帽子”教學中,筆者第一次沒有讓學生進行課前設計討論,導致課上討論不足,無法形成合理可行統(tǒng)一的方案。要讓低年級學生在三五分鐘內畫出帽子的圖紙并選擇好材料是比較困難的,在第二次執(zhí)教時,筆者預先設計一張表格,填寫了可選擇的材料,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探討設計。在課堂上,學生熱烈探討制作帽子的方法,如將平面的布、卡紙、塑料紙變成立體的帽子等,每一組學生都有獨特的設計方案,在交流過程中達到頭腦風暴的效果。
技術工程類的科學課程是以“技術”為載體的,所以技術的選擇和掌握關系著工程的進度和成功率。教師要讓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潛能和想象力,讓工程富有學生的個性色彩,在創(chuàng)造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技術,通過運用技術完成工程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1)技術的掌握是工程技術類課程的核心。擁有技術就是擁有核心,掌握科學課程所需的技術就是掌握科學課程的核心,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熟練運用剪刀也是掌握技術,這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在本課中,做一頂帽子是一個典型的工程類課程。課程涉及的技術首先是測量頭圍。學生通過應用發(fā)現(xiàn),雖然軟尺能測量具體數(shù)據(jù),但還是使用扭扭棒測量更方便。教師在課堂上演示扭扭棒的測量技術,并讓學生模仿。(2)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是科學課程的靈魂??茖W課程要讓學生在理解科學知識的同時創(chuàng)造性地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實現(xiàn)綜合視角下的融合創(chuàng)新。在本課中,學生能夠利用自己學到的技術,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一頂帽子,可以是生日帽,也可以是夏天用的遮陽帽,或冬天用的保暖帽,甚至是雨天用的防水帽,這些帽子蘊含學生獨特的設計靈感,融合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
(1)技術任務需進行課前調查。技術工程類課程是開放式的課程,教師要把重點放在將難度較大的技術工程融進科學課堂,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并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要事先做好調查,如學生對帽子的了解程度,對訂書機的使用情況,學生的手工水平等,做到心中有數(shù),合理把握課堂教學時間,順利完成教學目標。(2)小組分組可適當照顧動手能力落后的學生。每一個班級都有動手能力強的學生,也有動手能力弱的學生。在進行分組合作的時候,教師應該將這兩種類型的學生盡可能平均分配,做到“資源共享”,讓動手能力相對弱的學生多實踐,通過實踐提高動手能力。
技術工程領域是廣泛的,將這個領域的知識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科學探究,認識到技術工程的重要性,讓學生在用技術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既定工程目標,不斷提高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