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軍
(湖北省武漢市第十四中學,湖北 武漢 430061)
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要求教師不僅是人類文化的傳播者,也應該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影響學生身心發(fā)展和學習的主要因素。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針對實際情況予以矯正,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高中生心理問題雖然較多,但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類型,教師要了解其特征,并采取相應的方法加以解決。
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與父母整天嘮叨學習有關,有的與教師教育觀念陳舊有關。教師或者過分強調師道尊嚴,工作缺乏民主;或者耐心不夠,批評學生時言語刻??;或者沒把握好批評教育的方式、時機和場合;或者班級管理從經驗出發(fā),主觀臆斷,缺乏公平公正。逆反型學生心里有想法不愿跟父母、老師溝通,對于老師和長輩的批評與勸導聽不進去,產生抵觸情緒并進行頂撞,甚至做出極端的事情。逆反心理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與健康成長。教師應加強與他們的溝通,用理智冷靜之心去澆滅學生惱怒之火,營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1)教師要正確調節(jié)情感、理性對待失誤。教師應做好表率,真誠待人,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和實際行動教育、感染學生。教師要善于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以良好的心境、積極的情緒引導學生,縮小學生逆反心理賴以生存的心理空間。而對于自己在教育中無意出現(xiàn)的過失,要敢于承認并予以糾正。
(2)改進工作方法,維護學生自尊心。教師要掌握批評的藝術,切忌感情用事,避免傷害學生自尊心,對性格內斂又很少犯錯的學生不要當眾批評,措辭要恰當,著眼點應放在如何促進學生改正缺點上,而不是揪著缺點不放。當學生情緒沖動時,教師可適當冷處理,事后再進行批評,要相信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必要時可采用無為而治或旁敲側擊的方法,避免正面沖突。
(3)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當學生有意見時教師一定要耐心傾聽,給學生平等的發(fā)言權,不隨意指責或草率評論,并對學生的意見做出積極反應。對待犯錯誤的學生,要寬容他們,幫助他們認識錯誤,進行入情入理、循序漸進的教育轉化。
懶惰是一種好逸惡勞、不思進取、缺少責任心、缺乏時間觀念的心理表現(xiàn)。其主要表現(xiàn)為:效率意識較差,完成任務的緊迫感不強,總想依賴別人解決問題;做事懶懶散散,拖拖拉拉,難以做到善始善終;注意力難持久,自覺性差,果斷性不夠,自制力不強,興趣的情緒化傾向明顯,動力性較弱。
面對懶惰型學生,教師應采取“以勤克懶”法,督促他們以勤奮進取之心克服懶散的缺點。一方面,教師要深入了解他們,找到懶惰的根源,再對癥下藥,幫助他們分析自己的優(yōu)缺點,激發(fā)其學習動力,幫助其樹立信心,勉勵其積極進取,相信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獲。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鼓勵學生遇到難題時多思考,盡量自己完成,不要輕易問別人;做事有始有終、專心致志、持之以恒,養(yǎng)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制定符合自己實際的學習目標,將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然后再逐個突破,最終實現(xiàn)大目標。
嫉妒是指人們?yōu)楦偁幰欢ǖ臋嘁?,對相應的幸運者或潛在的幸運者懷有一種冷漠、貶低、排斥或者敵視的心理狀態(tài)。嫉妒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它要么產生仇恨,要么產生力量。嫉妒心強的學生往往是某些方面不如別人,但從積極的角度看,嫉妒往往與進取心、競爭意識緊密相連。為此,教師可以采用“以強激弱”的方法,告誡他們應把別人的成功作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并內化為自己的需要,以實際行動去努力、去拼搏、去趕超,讓自己更強大,幫助學生從嫉妒的陰影中走出來,使之成為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動力。
(1)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競爭與合作的關系?!耙换í毞挪皇谴骸?,教師要關注每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引導學生敢于參與競爭,互幫互助,既把同學當作對手和趕超的目標,又把同學當作志同道合的朋友,培養(yǎng)向上向善的心理,拓展包容萬物的博大胸懷。要讓學生認識到,嫉妒不僅會使自己心胸狹窄,目光短淺,給自己帶來痛苦,也不利于與同學間的正常交往。
(2)讓學生學會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進行自我控制。當嫉妒心理產生時,可以積極地暗示自己:別人比我強,我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努力趕超他。當嫉妒心理非常強烈時,要學會恢復心理平衡的一些方法,如看書、勞動、聽音樂、戶外運動等,使不良情緒得到宣泄。
(3)指導學生化嫉妒為動力。教師要指導學生將消極的嫉妒心理轉化為積極的進步動力,把別人某方面的成功當作自己的奮斗目標,制訂切實可行的趕超計劃,通過努力縮小差距,促進自身的發(fā)展,不能總拿自己的缺點與別人的優(yōu)點比,不要盲目模仿別人,要善于發(fā)揮自己的特長。
自我型學生是指學生在人際交往中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對自己的品質和才能沒有正確的定位,對自己的估計過低或過高。這類學生一般表現(xiàn)為過分自卑或過分自傲、自負,容易不合群,人際關系不佳。首先,教師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要讓他們認識到只有學會尊重、關心、幫助他人,才能獲得回報,并從中體驗到人生的價值與幸福。教師可安排一些小組合作性學習內容和課外活動,讓自卑的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價值,增強自信;讓自傲的學生放下架子,正確給自己定位,客觀評價他人,并自覺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人際交往意識。要擺正同伴交往中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對人際關系要有合理的期待,學會理解和寬容;克服同伴交往中過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克服同伴交往建立在是否有利用價值基礎上的功利心理。最后,教師應為學生營造交往的空間與時間,多開展一些集體性活動,組建學習互助小組,增強學生之間的交往,加強人際交往技能的訓練,防止“自我型”學生變成“自閉型”學生。
總之,高中生的心理問題涉及面廣,有的表現(xiàn)明顯,有的不易發(fā)覺。教師要獨具慧眼,善于觀察,及時分析研究,打開學生心扉,化解學生心結,消除學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