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艷
何郁,北京市朝陽區(qū)教育研究中心語文學部負責人,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北京市中學語文學科帶頭人,統(tǒng)編本高中語文教材編寫者,統(tǒng)編本高中語文教材培訓專家,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語文建設》雜志編委,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國家中小學語文教材重點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研究員,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北科技學院、黃岡師范學院客座教授。2015年被評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年度人物”,2017年榮獲“全國第三屆金近兒童文學獎”,2019年榮獲第九屆“全國文學教育名師”稱號。發(fā)表各類文章400余篇,出版《在有用與無用之間》《中國古代哲學十五講》《文天祥傳》《〈老人與?!祵ёx》《批評與建設:高考作文研究》等多部著作,并受邀在全國各地大中小學講學和授課300余次。
【編者按】文學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語言文化知識的掌握、語言讀寫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的提高、思想品德的完善和精神境界的提升都具有獨特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說:“文學兼及智育和美育兩者,在傳播知識的同時,還負擔著通過審美教育塑造新的、全面健康的人生之功用?!睂嶋H上,文學教育不僅關乎個人的成長,更關乎民族文化的積累、國家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作為多年來致力于推動校園文學教育的一線教育工作者,在2019年榮獲“第九屆全國文學教育名師”稱號,這對何郁老師來說實至名歸、名副其實。文學教育近年來廣受中小學、師生及家長的重視,但在走進校園、融入學校課程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困境。為了找到破解困境的出路,充分發(fā)揮文學教育的作用,提升學生的核心語文素養(yǎng),本刊特約記者采訪了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市朝陽區(qū)教育研究中心語文學部負責人何郁老師,希望在他的教育實踐經(jīng)歷中找到文學教育走進校園的新方略。
教師教育論壇:何老師,您好,祝賀您獲得“第九屆全國文學教育名師”稱號。您作為一位資深的、從事文學教育的專家,能為我們分析一下當前中小學校園文學教育的現(xiàn)狀嗎?
何郁:這個話題我正想談一談。就我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很多中小學對文學教育都很重視,甚至成立了自己的文學社。有些學校的文學社成立的時間比較久,有一支穩(wěn)定的指導教師隊伍,并且創(chuàng)辦了校園文學刊物,培養(yǎng)了一大批對文學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生。究其原因,可能與兩方面的因素有關。一方面,語文教學內(nèi)容中的文學作品,如古代詩詞、現(xiàn)代詩、散文、小說和外國文學等,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語文教師對文學教育比較重視。另一方面,很多青少年學生都有文學夢,喜歡讀一點文學作品,寫點文章,希望能通過文學夢實現(xiàn)自己的某種人生理想。所以學生也非常重視文學教育,積極參與社會上舉辦的各類作文競賽,如“葉圣陶杯”等。
當然,關于文學教育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有些人認為,中小學是基礎教育,沒必要過分關注文學教育。也有人認為,文學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引導學生去欣賞文學作品,而不是為了培養(yǎng)作家,不是為了實現(xiàn)文學夢,而是打好基礎。其實這兩種觀點并不沖突,強調(diào)打好基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去實現(xiàn)文學夢可以統(tǒng)一于文學教育之中。還有一種聲音認為,學生讀一些文學小說,不僅耽誤時間,而且對提高成績沒有絲毫幫助。我認為這是對中小學開展文學教育缺乏正確認識的表現(xiàn)。讀文學作品雖然不能直接使學生增加分數(shù),但是對學生感悟生命、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能起到特殊的教育作用。
還有一種現(xiàn)象也值得注意,雖然比較少見。有一些學校的文學社沒有得到語文組或語文老師的指導,而是把它規(guī)劃到通訊社、演講社一類的社團當中,或者是劃歸到團委管理,通過讓學生寫新聞稿訓練文字能力,這樣做我覺得歪曲了文學教育的使命感和崇高感,不利于文學教育的發(fā)展。
教師教育論壇:您作為北京市朝陽區(qū)教育研究中心語文學部負責人,一直都是文學教育工作的積極倡導者和踐行者,能談談您在推動中小學開展文學教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嗎?
何郁:文學使人高貴,這是詩人、校園文學推動者王世龍先生說的話,我很認同,覺得講得很好。我也非常重視文學教育,在推動中小學開展文學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第一,2010年我提出“文學名家名篇進課堂”,就是通過引導師生閱讀經(jīng)典名著,來破解學生學習只做題不讀書的問題。起初,我和老師們一起把整本書閱讀引進課堂,不少學生讀了《紅樓夢》《平凡的世界》《吶喊》《邊城》《老人與?!返?。后來北京高考大綱把這些書目都納入了高考必考書目,參與整本書閱讀的這些學生從中受益了??梢哉f,這一嘗試不僅順應了語文課程改革的潮流,而且走在了高考改革的前面。
第二,我和其他有志于推動文學教育的教師一起開展了一些文學教育方面的競賽活動。具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讀書演講比賽活動。這個活動的主題是“我讀書,我成長”,要求學生讀一些固定的書目,然后圍繞閱讀內(nèi)容進行演講。這個活動我們舉辦了很多屆,學生在活動中展現(xiàn)了自己多方面的才華。二是古詩文競賽活動,具體又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誦讀比賽,二是關于古詩文的筆試活動。后者實施起來很困難,我們舉辦了兩屆后就沒有再繼續(xù)下去。但是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古詩文修養(yǎng)和綜合性學習修養(yǎng)、促進其古詩文積累還是很有幫助的。
第三,我在詩歌教育的課程建設上也做了一些嘗試。我既和學校合作,有意識地引導學校開發(fā)一些課程,同時也跟教師合作,特別是對詩歌感興趣的教師,我鼓勵他們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例如,在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朝陽學校,我?guī)椭Z文教師建設了一個旨在促進學生詩歌興趣發(fā)展的專門場所——詩歌教室,這就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打開了一扇天窗,開辟了一塊田地。在詩歌教室,師生經(jīng)常舉辦各種活動,如詩歌朗誦活動、名家講座和改稿會等。為了引發(fā)更多師生的關注,在詩歌教室掛牌的當天,我請來了著名詩人洪燭、王世龍以及著名特級教師李衛(wèi)東等參加揭牌儀式。
我喜歡寫詩、讀詩,在我的影響下,很多語文教師也開始讀詩、寫詩。比如,有些語文教師寫詩成了常態(tài)化,幾乎每天都寫,不僅形成了自己的詩集,而且有些習作已經(jīng)在雜志上發(fā)表了出來。一些教師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變成鉛字,高興之外仿佛又激起了當年深藏內(nèi)心中的夢想。如今想起來,這些事情做得確實有意義啊。
教師教育論壇:您能根據(jù)當年做文學社指導教師的經(jīng)驗,談談教師開展中小學文學教育、培養(yǎng)學生文學特長的方法嗎?
何郁:第一,要注意培養(yǎng)文學愛好者。語文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中特別喜歡文學的人,或者是詩歌寫得好,或者是某一個方面特別突出的學生,可以向?qū)W校申請給他(她)配備相應的指導教師,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如果學?,F(xiàn)有的教師團隊不能給學生做出有效的指導,我當時的做法就是先向?qū)W校申請經(jīng)費支持,然后去聯(lián)系縣里甚至是市里在這方面富有經(jīng)驗的教師,或者是請一些專業(yè)作家來校講課,傳授經(jīng)驗。當時,每年從學校畢業(yè)的文學社成員都有人加入縣或市里的作家協(xié)會,還有的直接去從事文字編輯工作或者進文藝劇團等。
第二,不僅要組織采風,而且還要在采風之后組織高質(zhì)量的改稿會。例如,我曾組織學生去湖北黃梅五祖寺采風,讓學生感受當?shù)氐娘L土人情和民俗氣息,然后邀請相關的報刊編輯、專業(yè)作家、專業(yè)的指導教師和語文教師等一起參加改稿會,有些稿子經(jīng)過修改之后就能達到發(fā)表的水平。學生參加改稿會后,不僅提高了文字理解和表達水平,而且還提高了對人生的感悟和認識。當年,學校文學社的社長,喜歡寫散文,改稿會對她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位學生后來雖然沒有參加與文學創(chuàng)作相關的工作,但一直也沒有放棄對文學的追求,到現(xiàn)在還經(jīng)常創(chuàng)作??梢钥闯?,文學是伴隨她終身的,已經(jīng)成為她生命的一部分。
第三,要經(jīng)常舉辦講座,或組織學生出去聽講座,給學生最直接的文學浸染。組織學生出去聽講座有一個缺點,就是時間有限,一個學期能出去一次就很不錯了,但是我們當時一直堅持做,很不容易。因此,我們通常的做法是請名家進校園做講座,舉辦贈書活動。我們邀請過很多名家,像著名作家曉蘇、劉醒龍,著名詩人巴岸,著名文學評論家王先霈、夏元明等,往往他們一開講,教室中就坐滿了人,甚至窗臺上都趴滿了人。有些名家喜歡站在學生中間講,跟學生互動,這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學生的收獲也會非常多。
第四,要多與其他學校交流經(jīng)驗。我們當時經(jīng)常與其他學校的文學社進行頻繁、深入的交流,并且互贈自己辦的校內(nèi)文學刊物。通過交流,學生寫作和辦刊的積極性被激發(fā)起來,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對創(chuàng)造力、審美力的培養(yǎng)都有莫大的幫助。
教師教育論壇:您認為高中新課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對文學教育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
何郁:文學教育在目前的高中新課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中不但沒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強。統(tǒng)編本中小學語文課本的總主編是溫儒敏教授,他不僅是一位資深的人文學科教授,而且是文學教育專家,對文學教育對人的生命成長的作用有深刻的認識和體會。目前新出版的高一語文教材必修上冊,共八個單元,其中文學作品閱讀占了三個單元,另外還有古典詩詞誦讀內(nèi)容,這體現(xiàn)了一位資深語文人對文學教育的重視。
從新頒布的高中新課程標準來看,文學教育也得到了加強。以其推薦背誦的72篇文章為例,90%都是文學作品,其中還有一部分是文學評論、文學理論方面的著作,像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首次進入高中生的背誦范圍,這是以前沒有過的新現(xiàn)象。我贊成這樣的做法。這些需要背誦的經(jīng)典文章,不僅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品,而且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寶,值得學生去了解、去閱讀甚至去背誦。另外從推薦的50本或者叫專題的書目來看,85%以上也都是文學經(jīng)典作品,這里面有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等。這些都充分體現(xiàn)了對文學教育的重視。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有18個任務群,有些任務群在于引導教師去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也有一些任務群保留了語文學習的傳統(tǒng),比如文學作品閱讀與寫作。這個任務群所占學分最多,有25分,它又分成中國古代文學閱讀與寫作、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閱讀與寫作、外國文學閱讀與寫作。
從考試改革來說,文學教育在考試中也沒有被削弱。首先,高考對古代詩詞的學習考查、現(xiàn)當代散文和小說的學習考查,一直很穩(wěn)定,分數(shù)占比也高。其次,高考中有一些新的嘗試也體現(xiàn)了對文學教育的重視。比如,北京高考中出現(xiàn)了鼓勵學生在微寫作里寫小詩的改革,某種程度上說明詩歌教育的傳統(tǒng)在復蘇。確實,寫詩是很適合這個年齡的學生的,十七八歲正好是寫詩的年齡,我認為這樣的做法值得肯定和倡導。再比如,2019年山東調(diào)研試卷就命制了現(xiàn)代詩的題目,共18分,分數(shù)占比還是很大的。山東是參加2020年新高考的省份,這套試卷有風向標的作用。據(jù)一些山東老師說,學生對這樣的試題很不適應。2000年高考對新詩的閱讀進行過考查,自此之后就不見蹤跡,已經(jīng)中斷了19年。山東2019年調(diào)研試卷中的試題對文學教育來說,是好的導向。作為一線教師,尤其是作為文學社的指導教師,應該理直氣壯地大力去推進文學教育,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愛好。
以上是我對高中新課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與文學教育關聯(lián)性的看法。但從目前整個高考作文這一塊來看,文學教育還是比較缺位的。比如,目前高考北京卷作文還是強調(diào)學生寫記敘文、議論文,這兩種文體都是教學文體,還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寫作。高考全國卷作文還是把詩歌排除在外。這樣,一些有天賦的、有創(chuàng)作才華的學生就很難在高考中勝出,通過高考這一渠道走出來,而高考又對高中語文教育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這樣就會導致文學教育不受重視。這需要引起我們思考和研究。
(責任編輯:謝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