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書揚
摘要: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領導力量,黨要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加強黨的建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讓黨員干部正確的使用權利。黨員干部要時刻牢記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體現(xiàn)了黨和人民的信任,手中的權利是權利但更是一種責任。權力來源于人民,就必須堅持用權為民,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事創(chuàng)業(yè)。
關鍵詞:黨員干部;權利;使用
一、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用權為民,按規(guī)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這一重要論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新內(nèi)涵和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對權力的論述是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繼承和發(fā)展。權力觀是指人們對待權力問題的基本看法和態(tài)度,包括權力的來源、權力的性質、使用權力的基本態(tài)度,它是掌權者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xiàn),是關于國家和社會權力的根本觀點。對于國家和社會權力,馬克思、恩格斯論證了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一切權力的主體和最終來源,認為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是人類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馬克思、恩格斯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系統(tǒng)的闡述了國家權力觀,形成了完整的、科學的歷史唯物主義權力觀。
中國共產(chǎn)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過程中,繼承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概括起來就是“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皺酁槊袼x”,就是是堅持權力的根本來源和基礎來自于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是人類社會的主人,應當擁有人類社會的一切權力。毛澤東明確地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毛澤東又多次申明:“我們的權力是誰給的?是工人階級給的,是貧下中農(nóng)給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廣大勞動群眾給的。”“權為民所用”,就是以為實現(xiàn)人民的利益為出發(fā)點來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毛澤東在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的報告中強調:“我們共產(chǎn)黨人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lián)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就是我們的出發(fā)點?!痹谥袊伯a(chǎn)黨領導下權力的使用,最終目的是要實現(xiàn)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只有公共權力代表人民,為民謀利益,才能為民所用。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堅持用權為民,而且進一步強調:按規(guī)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是繼承中有發(fā)展,與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是一脈相承的,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
權力的使用必須在法律和制度下運行。什么是權力?權力是指某種影響力和支配力,它分為社會權力和國家權力兩大類。權力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強制性。權力一旦行使就會對人、事、物產(chǎn)生影響,一般情況下,權力越大,產(chǎn)生的影響力和支配力就越大。權力是把雙刃劍,正確用權就能為民謀利,為民造福;濫用權力就會損害群眾權益,敗壞黨和政府形象。所以權力的使用不可任性,無論大權小權,都是人民賦予的,都不可放縱。
要防止權力的任性、放縱和濫用就必須按規(guī)則和制度來行使權力,把權力置于制度的籠子里。而制度包含的內(nèi)容也十分廣泛,既可以是黨章的要求,也可以是黨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還包括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
二、要為人民用好權謀好事
黨員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組織授予的,是用來為人民謀利、為人民服務的。人民給予的權力既不能任性、放縱,也不能閑置不為,閑置不為就是為官不為。每一名黨員干部,無論官大官小,權大權小,都要運用好手中的權力,用手中的權力謀好事,不是為私人謀事,而是為公謀事,為人民謀事,為黨的事業(yè)謀事,為社會的發(fā)展謀事。要嚴以用權,用好權謀好事,就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明確權為誰所用。要正確使用權力,就必須明確權力使用的方向性問題:權為誰所用的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權力來源于人民,中國共產(chǎn)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既然權力來自人民,就必須為民所用。這是一個方向性的問題。方向正確了,才不會犯原則性錯誤。方向錯了,即使再會用權,也只能損害人民的利益,損害黨的利益。要正確使用權力,首先是堅持權為民所用。用權為民與用權為公,原則是統(tǒng)一的,用權為公也就是用權為民。用權為公的對立面是公權私用。用權為“公”還是為“私”,是檢驗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能否正確行使權力、宗旨觀念強弱的重要標志。常言道“公生明、廉生威”,范仲淹在《岳陽樓記》說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古代封建社會的人士尚有如此憂民的情懷,作為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共產(chǎn)黨人,尤其領導干部更應甘為人民的公仆。權力屬于人民,權力來自人民,只有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才能使權力造福于社會,造福于人民,才能與人民群眾建立血肉聯(lián)系,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只有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才能保證權力的正確行使,才能贏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相反,如果在權力行使問題上方向搞錯了,將權力視為謀取私利的工具,搞特權,這不僅背離了我黨的宗旨,而且會滑向腐敗的深淵。用權為公,用權為民,可以贏得人民贊譽和尊重,以權謀私,終將身敗名裂。
處理好慎用權和敢用權的關系。在堅持權為民所用的基礎上,還要處理好慎用權和敢用權之間的關系。嚴以用權就要對權力有所敬畏,要謹慎用權。我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面對人民賦予的權力,面對黨組織授予的權力,領導干部要時刻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心態(tài),對權力始終心存敬畏。牢牢謹記手中的權力來自人民的賦予,不是自己可以任意使用的“私器”,要存有“慎權慎行”的敬畏之心。權力意味著責任,有多大權力就要承擔多大責任。謹慎用權的前提是要把情況都搞清楚,把問題想明白。搞清楚情況唯一的辦法,就是要多調查研究、向人民學習、向專家學習、向歷史學習。把問題想明白,就是要深思熟慮,集思廣益,發(fā)揚民主,博采眾長。嚴以用權還要做到敢于用權。嚴以用權不是說有權力不敢用,而是為了更好地干事。有的人認為為官不易,權力在運用過程中處理不好就會傷著自己,抱著不用權就不會犯錯誤的思想,不敢用權,使權力處于休眠或者半休眠的狀態(tài)。作為黨員領導干部,手中握著人民賦予的權利不干事,不謀事,不為人民服務,仍然是一種不用權于民的表現(xiàn)。
要用好權,既要慎用權,又要敢用權,二者之間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慎用權不是不用權或者少用權,而是有一顆負責的心,采用科學、民主、法治的方式在用權。敢用權不是膽大妄為,任性、放縱的用權,而是建立在科學、民主、法治的基礎上,敢于為人民負責,敢于為人民謀利,敢于承擔工作上的失誤。
權力必須控制在法律的框架內(nèi)使用。要用好權,就是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制度雖然廣泛,但最基本的一個方面就是法律。權力的運行有一個界限,其邊界就是法律。權力運行要遵循法律的軌跡,按規(guī)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法無授權不可為”,任何級別的黨員干部都沒有法外之權。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并要讓“籠子”通上“高壓電”。每一名黨員干部要隨時告誡自己:國有國法,黨有黨規(guī),不踩“黃線”、不越“紅線”,才能擔負起執(zhí)政為民的重任。黨員干部要做到“心中有法”,牢固樹立法治意識、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法治認識是人們對法律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要讓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更好正確使用權力,就必須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只有讓黨員干部帶頭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才能更好地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認識,才能更好地讓全體人民自覺監(jiān)督黨員干部正確使用權力。法治思維是一種規(guī)則思維、程序思維,它以嚴守規(guī)則為基本要求,強調法律的底線不能逾越、法律的紅線不能觸碰,凡事必須在既定的程序及法定權限內(nèi)運行。要讓領導干部更好地使用權力,增強法治思維是關鍵。運用法治方法就是黨員干部作決策、處理問題,都要先找法律依據(jù)。要自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做到“行必依法”,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都要符合原則、程序、規(guī)矩、法律。
教育引導好普通群眾正確使用權力。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或多或少都掌握著人民賦予的權利。一般而言,官位和權力的大小是正比關系,官位越大,權力越大。但是,有時官位和權力的大小也不完全一致,有些人官位不大,但權力卻不小,比如那些掌握重要資源的部門領導。權力和官位的不一致性還表現(xiàn)在,有些人沒有官位,但仍然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掌握一定的權力。比如學校的普通教師甚至一般群眾,他們不是領導干部,但是他們在自己所教學的班級,在自己的工作范圍內(nèi)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權力。這些權力仍然是人民賦予的,必須用權為民,用權為公。
黨員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要得到貫徹落實,最終仍然要由基層的同志去執(zhí)行,這就意味著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會分解下沉。所以領導干部要使用好權力,除了對自身的要求外,還要教育引導好周圍的黨員樹立正確的權力觀,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謀事創(chuàng)業(yè)。
參考文獻
習近平回信勉勵北京大學援鄂醫(yī)療隊全體“90后”黨員 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J].中國高教研究,2020(04):2.
周葉中,鄧書琴.論中國共產(chǎn)黨黨內(nèi)法規(guī)的價值取向——以黨員義務和黨員權利為視角[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8,22(04):65-72.
者正春.黨員干部應自覺踐行“三嚴三實”[N].2019-09-11(003).
周師.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權力觀的形成依據(jù)、內(nèi)涵維度和實現(xiàn)路徑[J].理論導刊,2019,(10):32-37.
鄭小偉.馬克思權利理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