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林
(甘肅省徽縣柳林鎮(zhèn)中心小學 甘肅 徽縣 742300)
小學階段的學生從課堂上獲得新數學的知識,同時在課堂上強化德育教育的滲透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基于“立德樹人”的德育教育是數學學科自身發(fā)展的要求,數學學科歷史悠久,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能夠讓學生從幾何圖形的學習中提升審美能力,從數學分析中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不成熟的時期,該時期的德育教育能夠幫學生塑造完整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因此加強小學數學教學中“立德樹人”意識的滲透,能夠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本文首先對當前數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基于立德樹人與小學數學教學相結合的策略。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和束縛,有些學校仍然注重“復學-學習-練習”循環(huán)的教學模式,一味的死記硬背只會讓學生對所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對所學的知識沒有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例如在學習一些公式定理時,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不注重學習技巧教授。如何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結論的解釋是當前需要教師進行思考的問題。
同時在有些數學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少數教師在教學中以自己為核心,只注重教學進度而忽視教學質量,“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難以讓學生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而學生就會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大大降低。
2.1 以教材為依托開展德育教育。教材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基礎,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對教材更深層次的挖掘。當前小學教材的編寫遵從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在深挖教材的基礎上,應將德育教育進行有效融合,充分體現教材的價值。
例如《多邊形的面積》,該部分內容注重學生學會從條件出發(fā),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進行不斷的反思,進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有效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轉換法的學習其實常常用到,例如在求解圖形面積的過程中,常會轉化已學過的圖形的面積,可以將一個多邊形轉換成多個三角形或者四邊形等。轉化的手段多樣靈活,教師以教材為依托,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學會將復雜的變簡單,將新穎的變成以解決的。轉化意識的培養(yǎng)能夠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體驗數學的魅力。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讓學生最快地進入到學習的狀態(tài)中,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例如在學習《數學廣角──雞兔同籠》的時候,教師先確定好教學目標,針對目標有效設計問題。問題的設計由淺入深,問題的思維由局限轉為發(fā)散。同時教師應該避免傳統(tǒng)的教學問題讓學生失去興趣,教師可以舉例,“2020年冬奧會將要在北京舉辦,其中鳥巢體育場要舉辦花樣滑冰和接力速滑,其中花樣滑冰是2人參加比賽,而接力速滑是4個人,現在場上運動員一共有32只隊伍,但只有88人,同學們能計算出有多少人參加花樣滑冰嗎?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雞兔同籠入手。在和學生一起推導的中,有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為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心,提升教學效率。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引導著,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教師的思想、語言和個人的形象,會給學生最直接的體驗。教師作為一名引導者,應該加強個人數學涵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生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不僅體現在知識上,更應該是在個人形象上、言談舉止中。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強化自己的數學涵養(yǎng),在平時應注重對數學更深層次的探究,摸索一種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能夠輕松享受課堂的學習,讓課堂變得不再沉默。進而在教學中以身作則,發(fā)揮自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例如面對學生的錯誤,不應該大聲呵斥而是應該積極采取溝通交流的形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做到以德服人,讓學生能夠清晰的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進行積極改正。在教師的影響下,不斷規(guī)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幫助學生摒棄不良思想,形成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
“立德樹人”的德育教學意識應該滲透到數學教學中的方方面面,不論是在知識的傳授中,還是在平時的溝通交流上。數學的學習應該是一個享受、探索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強化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為學生未來全面綜合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