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峰
(湖北省荊門市月亮湖小學 湖北 荊門 448000)
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里,老師大都依據專家“模式”組織教學,聽到了一些“讀”聲,但缺少“味”;有的甚至滔滔汩汩講到底,學生偶爾配合老師分析課文時如數字一般讀讀罷了,也只是讀重點句段而不是文章的全部。完了就是作業(yè)訓練,直至考試,整個教學過程中完全忽略了“讀功”“讀味”的訓練。而朗讀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習中最基本的閱讀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在小學里沒有教會他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朗讀,他日后在學習中就會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朗讀,——這是預防智力惰性和學習落后的可靠手段之一”。并斷言:“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呢?
“素讀”,在研讀課文的初始階段,不追求理解而純粹地讀。右腦開發(fā)專家七田真在《超右腦照相記憶法》里這樣論述:“教育的原點是背誦和記憶”。“素讀”,不求甚解,反復讀,就自然記住了。通過4到6年級三年實踐,持續(xù)素讀四書五經,90%的學生能通本背誦《大學》《中庸》及《道德經》,以及大量的唐詩宋詞,并且自主閱讀了歷史文學《史記》《資治通鑒》等經典著作。學生閱讀進入到自動化狀態(tài)。
默讀能力是學生閱讀能力最基本的體現(xiàn),注重加強對默讀能力的訓練,是閱讀教學里必不可少的手段。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在少年時期,默讀能力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痹诟吣昙?,學生應當能夠一眼看下去就能把握住一個長句的完整部分的意思。不具備這些能力,思考力就好像在許多死胡同前面停頓下來。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能力,使閱讀達到一種自動化的程度。只有用視覺和意識來感知所讀材料的能力大大地超過“出聲地讀”的能力,學生的閱讀效率才會提高,閱讀的效果也會增強。
聽讀,古人已將其納入了“聽說讀寫”的學習習慣之首??墒侵两癫槐焕蠋焸兯\用,或理解發(fā)生偏差,認為就只是聽她人講課。真正的‘聽’,是調動耳朵與心進行閱讀。英國人說我們出生之日開始閱讀,就比他們晚了一個世紀??梢姾⑼拈喿x從胎兒就開始了。胎兒聽音樂、學齡前孩子聽外婆講故事,就是“聽”讀。“聽”不僅是閱讀的開始,而且貫穿閱讀教學的始終。
“聽”更容易產生定力。《大學》開篇“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著名少兒教育家松居直說“用耳朵聽應該比用眼睛讀更能逼近語言的本質?!?/p>
“聽”,形成自然狀態(tài)的語感和語氣,積累足夠的語言材料?!奥牎倍嗔?,“說”就無心出岫,語文里也就少了“陳述句與反問句、雙重否定與肯定句”等句式變換的應試訓練了。
“聽”讀之中,自然生發(fā)學習興趣、自然提升能力。比如,全班學生聽了京劇大師王佩瑜的京劇版《明月幾時有》后,人人都成了京劇愛好者;我們每天開課前或線下“聽”一曲學生詩詞散文朗誦,“聽”老師讀一篇微型小說,或線上聽一首大學教授欣賞詩詞,聽藝術家們的朗誦,學生專注地看著聽著,一起表情一起動嘴,再進入語文課,學生都有特別的興致。荀子“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這種360度的通向心靈的“聽”讀,是兒童學習語言、調動情感、內化思想的最高效最便捷的閱讀途徑。
另外,聽讀,也是對教師講課的語言不夠高度時的一個有效補充與提升。
理解了課文流程,弄清了課文思想及曲折之處,就應該吟誦。一個高效的閱讀教學過程應當含有相當時空的吟誦。古之學者十分提倡,朱熹云:“學者讀書,須要斂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泳,切己省察”。教師先示范語調的高低、強弱、緩急,學生再模仿,心、眼、口、耳并用,必定會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邊比一遍體會親切。通過理智的了解,親切的體會,不知不覺間,內容、情感就內化了。這種享受一般的讀書境界,就在學生的閱讀中活起來了。
經常訓練吟誦,可以培植信心。尤其對讀書說話蔫頭耷腦擠牙膏似的學生的輔導,最好的引導方法就是吟誦。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閱讀不單純是一種基本技能,而且是一個復雜的智力發(fā)展的過程,他們努力培養(yǎng)學生,不讓任何一個兒童的閱讀技能停留在對單個詞的感知上?!胺彩且粋€詞一個詞地閱讀的人,他必然在學習上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難,實際上他是不正常地學習的”。學生讀給他人聽,聽自己的聲音,互讀涵泳,爭相誦出文字的情趣,暢發(fā)讀者的感興,那種專注度與理解力就在這一過程中自然提升了。不到一學期,弱生就有了底氣有了生機,有了學習語文的信心與興趣,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語文學科,須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與耳才好”。
小學階段,要使兒童學會有表情地、流利地、有理解地朗讀,使學生的閱讀進入自動化狀態(tài),那么,學生每天最少有40分鐘時長對新課文進行有表情地、有理解地朗讀,并要求做到閱讀與思考緊密結合。這樣,課堂時空里有了“讀”,也就真正實現(xiàn)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語文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