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能達校區(qū) 張 顯
讓學,是教師的“讓”,將課堂讓給學生不僅是理論上的,更應該是實踐性的。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兒童的心理來設計教學活動,讓教學內(nèi)容以及方法都可以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讓,需要引。在引學的基礎上讓學,才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那么,我們讓學都是讓什么呢?從教學目標的設定、問題的提出、活動的參與以及學習的收獲等方面,教師都要讓給學生。
教學目標的設定,大都是教師自己完成的,而教師依據(jù)學情制定的教學目標只是自己的主張,有時學生無法實現(xiàn),真正的學情掌握在學生自己手中。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根據(jù)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設計教學目標,將語言、思維、品質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教學目標強加給學生,而在這樣的強制性的目標完成過程中,學生就會被教師牽著鼻子走,最終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不要將教學目標的設定教給學生自己,使其在自主性的環(huán)境中了解到自己想學什么,怎樣學。
例如,在《守株待兔》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設定教學目標?!巴瑢W們,明天我們要學習一則寓言,《守株待兔》,但是老師卻想讓大家思考,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會什么呢?我們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呢?我希望大家今天可以做好預習,然后提出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一起討論?!边@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diào)動起來了。學生的目標各異,有的設計為:了解寓言的特點,找出其中的道理。有的設計為:有感情地朗讀寓言,聯(lián)系生活說出自己的體驗。很多學生的想法都是教師沒有想到的。這樣的讓學是非常有意義的。
語文學習的價值就在于學生的發(fā)展與成長,而失去了這樣的價值,就會使語文課堂變得暗淡無光。在讓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不妨讓學生在課前制定好教學目標,使其學習產(chǎn)生期待和目標。
教師問,學生答。這似乎已經(jīng)成為課堂教學的思維定式,但是長期堅持的就是對的嗎?這樣被提問真的有效嗎?有的學生能對答如流,而有的學生只有沉默不語,這樣就失去了教育的公平性。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需要問題,但是在設計問題時教師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卻也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教師不妨轉換思維,將問題設計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讓學生學會質疑,在自主質疑中感悟到自身對文本深層解讀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例如,在《陶罐和鐵罐》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文章,然后提出問題:“大家來讀課文,你會提出怎樣的問題呢?”學生開始認真閱讀起來,很多學生都可以針對一些詞語和文章結構等提出問題,還有的學生就文本的思想主題提出了問題?!拌F罐憑什么來奚落陶罐?”“從鐵罐的話中可以看出它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陶罐是怎樣回答鐵罐的?”“什么是氧化?”“我們要向誰學習呢?生活中有陶罐和鐵罐一樣的人嗎?”學生的問題多種多樣,他們在深度解讀文本的過程中,也實現(xiàn)了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從文本本身看到了更深層次的問題。
自主提出問題,使學生的主動性得到發(fā)揮的同時,還可以使學生與文本深度對話,質疑文本的同時,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在關注內(nèi)容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每節(jié)課都需要沉淀,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更是如此,每節(jié)課的結束部分,都需要學生講述自己的收獲。在這樣的講述中,既可以總結文本的基本思想,還可以深化自己的認知。小學生的思想單純,教師要給予學生自主表達的機會,讓他們的思想得到真正的尊重。在具體的課程中,每節(jié)課結束的前8 分鐘,教師可以留給學生,讓他們暢談學習收獲。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在無形中得以發(fā)展。
例如,在《我不能失信》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學習感悟:“同學們,大家一起聊聊學完這篇文章的感想吧!老師覺得做一個有誠信的人真的可以得到大家的尊重?!睂W生開始討論起來,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說過的話怎么可以不算數(shù)?”“我不能失掉信用,這樣就不會有人搭理我了?!薄皼]有信用,就沒有了做人的基本尊嚴,沒有人相信你,那么人生就沒有價值了?!睂W生對文章的內(nèi)涵不斷解讀,深入挖掘,提升了品質,感悟了人生。
自主學習就需要自主地表達,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更是如此,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一起努力,將語文深層次的內(nèi)涵挖掘出來,深化自己的學習體驗,聯(lián)系實際的生活,感悟語文學習的魅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一起努力,實現(xiàn)真正的讓學,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尊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感受到語文的情感性和人文性,得到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