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瑾
大學英語閱讀屬于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學生英語能力提高的前提條件,只有通過閱讀的有效輸入,才能為學生的有效輸出提供前提,輸入、輸出的并行,才能使學生將英語知識轉(zhuǎn)化成英語能力,實現(xiàn)突破。 所以,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至關重要。移動學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各種學習的機會,也為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提供了方便。 學生通過智能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建立起學習的虛擬環(huán)境,充分理解和閱讀英語的效果。
移動學習給了差異化教學的機會,使得差異化教學得以在大學英語課程中實施。 差異化主要是美國學者湯姆森(Tomlinson)提出的概念,他在《多元能力課堂中的差異教學》一書中提出差異化概念。 他認為學生的差異是開展差異化教學的基礎,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每一位學生的差異,并給予針對性強的教學措施,從差異化的角度實施教學(宋嘉穎,2020)。 因此,差異化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差異設計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過程以及學習成果,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國內(nèi)學者認為差異化主要立足于學生的個體性,在滿足學生個體需要的過程開展教學,突破班級制教學帶來的弊端。 國內(nèi)外學者都對差異化教學進行了闡釋,盡管存在不一樣的理解,但核心內(nèi)容是不變的,即學生是差異化教學實施的核心主體,學生的差異是教學實施的主要內(nèi)容。
差異化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差異化教學的前提是教師要對學生存在的差異有所了解,并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上突出差異化;二是教學措施要差異化,符合學生的具體要求(陳韻,韓晨,2019);三是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要求學生達到統(tǒng)一的教學成果,而是所有學生皆能有所進步。 所以差異化教學模式更加注重每一位學生的進步,不對每個學生設定統(tǒng)一標準,進而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才能對知識的學習更加有信心。
差異化教學模式可具體分為兩類:一是走班分層的教學模式;二是班內(nèi)分層的教學模式,不同分層的教學模式所帶來的教學效果存在差異。 具體來說,走班分層的教學模式更為顯性,分層的意圖也更為明顯,將原有班級的學生重新打亂后再根據(jù)學生知識掌握的不同層次來劃分,走班分層的教學主要依據(jù)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來制定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但走班分層的弊端也十分明顯,如學生會貼上標簽,認定自己比其他學生優(yōu)秀,并在無形中增長了學生的虛榮心,不利于學生全面、健康人格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不適合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凌淑珍,丁萌,2020)。 所以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走班分層的教學模式?jīng)]有在高等院校中落實下來,更多的是以班內(nèi)分層的教學模式為主,既達到了差異化教學目的,又不會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虛榮心,教學效果也更為明顯,這一教學模式與移動學習的貼合度更高,適合教師利用移動學習工具開展班內(nèi)的差異化教學。
移動學習下的大學英語閱讀差異化教學優(yōu)勢較多,首先突出表現(xiàn)在英語閱讀資源方面。 移動學習背景下的英語閱讀資源十分豐富,給教師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了全面的教學資源。 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資源不僅內(nèi)容少,獲取的渠道狹窄,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常常被十分有限的教學資源束縛,教學效果也不理想。 移動學習背景下的教學資源不僅豐富,還十分多元,對教師開展英語閱讀教學十分有利。 教學資源在移動學習中會自動分類,且劃分的范圍細致,學生利用搜索欄,輸入自己想要閱讀內(nèi)容的關鍵詞,便能得到想要閱讀的文章。 具體來看,英語資源在移動學習平臺中,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精讀類型的文章;二是泛讀類型的文章。 精讀文章對學生閱讀能力要求較高,學生要培養(yǎng)一定基礎的閱讀能力才能更好地閱讀與理解,同時精讀文章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效果也十分明顯;泛讀類型的文章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不高,學生只要具備基礎的閱讀能力就能簡單掌握泛讀文章的主要思想與觀點,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在泛讀的過程,學生可適當?shù)胤e累英語單詞,擴充現(xiàn)有的詞匯量,掌握基本的邏輯結(jié)構(gòu)。 無論是精讀的文章還是泛讀的文章,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閱讀的文章。教師提出閱讀任務,學生在移動學習平臺中進行相應的閱讀,豐富的閱讀資源為教師差異化教學奠定了基礎。
移動學習豐富的閱讀資源,給教師開展個性化教學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教師根據(jù)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特點開展相對應的教學活動。 移動學習的工具較多,教師在移動網(wǎng)絡的幫助下設計教學方案,包括閱讀文章的選擇、方法的教學以及后期的作業(yè)修改等,都能根據(jù)學生學習的需求來制定,實施差異化的教學。 同時移動學習平臺還具備數(shù)據(jù)記錄的功能,每一個學生的上網(wǎng)數(shù)據(jù)都能被移動學習平臺記錄,因此,教師可根據(jù)移動學習平臺給出的學生學習的數(shù)據(jù),制定針對性的提升策略。 有些學生的英語基礎扎實,適合進行一些進階性的學習,為此,教師可為這類學生制定難度較高的閱讀任務,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些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太扎實,此時應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為此,教師應為這類學生制定基礎性的閱讀任務,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此外,移動學習的優(yōu)勢是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學習,因此,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學習是移動學習的顯著特征,這樣,教師能隨時隨地進行個性化教學,幫助學生提升對英語閱讀學習的興趣。
移動學習下的大學英語閱讀差異化教學,能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蔣惠珍,2019)。 差異化教學的目的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被突顯,學生學習的信心提升,才能對學習活動更自主。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是學生對英語閱讀興趣的提升,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才能更加自覺地學習和掌握英語閱讀。 移動學習平臺中,教師制定好教學任務,學生可隨時隨地進行移動學習,合理安排好學習時間,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文章,在文章的閱讀過程中不斷提升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制定適合自己學習的計劃;此外,移動學習的優(yōu)勢是反饋的及時性,學生在移動學習平臺中遇到問題能及時與教師溝通,溝通與反饋的及時性,讓學生善于提問,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找到英語閱讀學習的樂趣,學習英語也更加自覺(薛麗娜&王永亮,2020)。
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差異化的教學準備,具體可通過兩個方面來開展:一是選擇可行性高的移動學習工具;二是教師要掌握大學生移動學習的特征與情況。為便于開展移動學習下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差異化教學,教師應在課前探索適合學生使用以及教學的移動學習工具。 教師要合理選擇移動學習的平臺,確保發(fā)揮移動學習平臺的作用。 當前可用的移動學習工具較多,如移動智能手機、平板等這些都是移動學習的重要工具。 教師要通過課前測試、調(diào)查問卷、座談會等形式,掌握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喜好,將閱讀的資源分層次推送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水平范圍內(nèi)完成閱讀的輸入以及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并提交到教學平臺。 教師在掌握了學生課前的閱讀情況后,根據(jù)學生的閱讀狀況,設計和調(diào)整后期的教學策略、教學活動,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更具有針對性。
課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差異化的教學情境完成以學生為主體的差異化教學。 教師通過智能教學平臺,根據(jù)閱讀內(nèi)容,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便于學生進行語言的輸出。 在設置情境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同層分組、異層分組來完成各種語言的輸出環(huán)節(jié)。 通過同層分組,為每個同學融入課堂提供階梯;通過異層分組,使不同層級的學生互相學習和提高。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智能教學平臺發(fā)布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平臺上分享觀點;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的問題給予針對性的解答(李鵬,曲藝,2019);此外,在課余時間里,教師還可結(jié)合移動學習工具特征開展片段式閱讀。 通過每天一篇小文章、一段英文諺語等方式強化學生英語閱讀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移動學習不應局限在課堂,在課后的空余時間內(nèi)也能完成英語閱讀差異化教學,這便是移動學習給大學英語閱讀差異化教學帶來的優(yōu)勢。
移動學習給予大學英語閱讀差異化教學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課后,課中的時間是有限的,而課后的時間是充裕的,教師能將差異化教學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出來。 課中的授課階段,教師能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差異,課后通過強化輔導的方式進行差異化的教學,才能激發(fā)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王永亮,2019)。 教師在課后通過QQ、微信、微博等通訊工具與學生溝通交流,隨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從而為差異化教學創(chuàng)造條件(陳明,2019)。課后在作業(yè)的布置上,差異化的教學要求根據(jù)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yè);基礎好的學生作業(yè)難度相對高些,包括角色扮演或主題情境學習等,關鍵是對閱讀能力的應用;十分優(yōu)秀的學生則可以要求制定主題海報、視頻等,提升學生在實際場合應用英語的能力;基礎較差的學生以布置簡單、有趣的作業(yè)為主,這樣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教師再針對性地強化輔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會更高。
移動學習下的大學英語閱讀實施差異化的教學策略,應開展多元化、差異化的教學評價。 差異化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進步的標準不統(tǒng)一,因此,對學生的評價也不應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來開展。 教學改革的重點在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應僅僅停留在成績的評價上,對學生而言,只要有所進步便是發(fā)展。 在制定教學評價時應多方面考慮學生的價值,尤其要重視形成性評價的方式。 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行為以及學習效果等都是評價的方面,且不同標準下的學生評價存在差異。差異化教學模式在移動學習下進行,應對學生的移動學習習慣進行重點培養(yǎng),包括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移動學習,在移動學習的過程中是否與教師溝通交流、是否自主探究英語閱讀問題等,學生在現(xiàn)有階段上有進步便印證了差異化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實施的可行性。
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為高職英語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先決條件,同時也為英語閱讀的差異化教學提供了便捷的路徑。 隨著高職教育生源的多樣化,文章通過論述如何利用移動條件,改革教學模式,實施差異化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個體差異,提高英語閱讀的有效性,將英語教學從單純的知識輸入逐步轉(zhuǎn)化成能力輸出,提高高職英語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