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會
在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了:高校思政教育要明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 只有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政教育落實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來,才能實現(xiàn)高校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 而要將這一教學宗旨落實下去,需要各類課程發(fā)揮效用,從本學科特點出發(fā),加強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通過協(xié)同并進將高校的育人價值發(fā)揮到最大。 基于此,學校從商務英語自身特色出發(fā),嘗試將思政教育融入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來,以實現(xiàn)商務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有序發(fā)展。 文章立足商務英語教學,從課程思政視角出發(fā),對其在商務英語教學的滲透進行了深入研究。
2019 年,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高校要從學生專業(yè)出發(fā),基于專業(yè)教學要求、人才培養(yǎng)要求,合理設計思政課程。 由此可見,思政課程在商務英語教學的滲透刻不容緩。 商務英語是一門和國際商務對接的課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接受各國文化、思想,同時也會對自身思想產生一定的影響。 所以,將思政教育融入商務英語教學中來有其必要性。
和普通英語教學要求一樣,商務英語教學重視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聽說讀寫等技能,并能夠將所學知識、掌握的技能運用到商務情境中來,以促進商務合作的達成。因此,商務英語教學必須堅持開放性原則,鼓舞學生走出教學課堂的限制,通過閱讀新聞打開自己的視野,并站在世界角度觀察、分析問題,能夠跨越國界與外國友人進行交流,最終達成合作。 在商務英語教學中,強化學生國際意識的最佳渠道便是閱讀新聞,養(yǎng)成“讀天下”的良好習慣。 在信息化時代,各種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了教學之中,教師不必再完全依照教材刻板地開展教學,可以利用電子媒體為學生推送國際新聞,讓學生獲得及時的信息。 以閱讀為例,在“關注時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課前作業(yè),讓學生通過CNN、BBC、Daily Mail(每日郵報)、The Guardian(衛(wèi)報)等了解國際新聞信息,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發(fā)展現(xiàn)狀、非洲自貿區(qū)將啟動交易等,然后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就自己的看法進行交流,在學生完成交流之后,教師順勢插入國際貿易法、世界格局重組等知識,并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探討“經濟一體化”的說法,進而強化學生世界公民意識。 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學習,學生會養(yǎng)成讀世界新聞的習慣,再結合學生交流、教師點評,拓寬學生的視野,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
高校學生即將走出校園,邁入社會,通過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在工作中展現(xiàn)自己的價值。 無論是在校學習期間,還是步入社會工作的過程中,學生要想展現(xiàn)自身價值,都必須對自己有清醒、全面的認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自尊”是指導一個人產生有價值行為的唯一要素。 文章從商務英語“人際管理”這一方面出發(fā)開展論述:教師的教學如若僅僅停留在“人際管理”方法上,學生無法抓住其精髓,教師只有透過方法讓學生看到人際管理背后的本質,才能深化學生的理解。 因此在商務英語人際管理教學中,教師要深入解讀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并通過整合將測驗發(fā)布到網(wǎng)絡上,以引導學生完成人格測驗,并通過分析和研究自我需求、自己與他人、原生家庭等對自己的影響,驅趕否定自己的部分,進而幫助學生樹立平等、自由的價值理念,并產生尊嚴感。 當學生重拾尊嚴時,其自我管理能力也會得到提升,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與人交流的方法。 總之,商務英語教學要跨過純知識、純理論的教學,只有讓學生看到本質,正確認識自己,才能促進其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助力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fā)展。
在學生通過口語表達、email 等方式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商務英語就不再是一種用作商務交流的工具,更是不同文化傳播的渠道。 一個民族得以在世界發(fā)展的根本便是文化,學生在利用所學的商務英語知識、掌握的交際方法與外賓開展交流的過程中,其本質是一場文化的交流盛宴,學生只有堅定民族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心,才能將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傳播出去,才能讓合作雙方在良好氛圍下完成交流與合作。 因此在高校商務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在做好知識與技能教學的同時,注重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為他們有效的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漢字是中國語言的代表,它展現(xiàn)了本民族語言特點、中國人的邏輯思維方式。 中國漢字有著不同的表意,學生由于西方思維缺位的問題,在商務英語學習中難以將漢語的精髓用英語準確地表達出來,進而導致中國文化在對外傳播過程中缺乏深度,這樣弱化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對外傳播效果。 因此,在商務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立足中國名言警句開展翻譯教學,比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要對應西方英語思維,應該為“If three men are walking together, one of them is bound to be wise enough to be my teacher”。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笔侨寮宜枷?,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所以只有用西方思維進行翻譯,才能將句子意思準確地表達出來,才能實現(xiàn)有效交流,才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要想豐富學生商務英語知識、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實現(xiàn)思政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教師必須通過考核、把握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并基于此調整教學策略,以從根本上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 形成性評價具有發(fā)展性、常態(tài)化的特征,通過開展形成性評價,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英語學習情況、道德素養(yǎng)發(fā)展狀況。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開展評價的過程中,要將英語技能考核和課程思政結合起來,將課程思政要素納入英語活動、課堂測驗、課后作業(yè)設置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來,以完成對學生的整體評價。 在課程思政考核中,思政目標、活動設計、元素細化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測驗的過程中,要融合商務英語知識、商務英語應用能力、學生自身素養(yǎng)等進行評價。 比如,在開展實際測驗中,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的問題:“From your point of view...”“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phenomenon...”“Analyze the following cases...”等,讓學生結合自身所學開展分析,同時融入時事解說、細節(jié)糾錯、情境模擬等方式對學生開展考核,可以提升學生對思政學習的重視程度,可以讓他們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促進自身優(yōu)秀品格的發(fā)展。 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不能過分關注答案對錯給出分數(shù),這樣會打擊學生自信心,不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課程思政在商務英語教學的滲透中,通過明確教學目標、深挖教學中的思政元素,滿足了人才培養(yǎng)要求,實現(xiàn)了德育與智育的雙重發(fā)展。 但在實際開展過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具體表現(xiàn)如下:第一,教師方面。課程思政以知識傳遞、價值引領為目標,但很多商務英語教師并沒有掌握系統(tǒng)思政理論知識,以至于開展效果差強人意,體現(xiàn)在教學中為設計單一,無法調動學生的參與感。 教師間只有達成合作,明確思政目標、細化思政元素、設計多樣化教學活動,才能讓學生接收到先進的思想,才能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心。 第二,學生方面。 現(xiàn)如今,高校學生對思政認知力不足。 因此在商務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引領,從思想上強化學生認知,同時將思政要素納入英語評價中來,以達到以考核促進教學發(fā)展的目的。 第三,教材方面。 教材是開展教學的載體。 課程思政作為新鮮事物,其與商務英語融合的教材還有待開發(fā)。 因此,商務英語教師要積極投入到思政教材編寫工作中來,以實現(xiàn)商務英語和思政元素的充分融合,有效提升思政滲透效果。
自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以來,高等學校教育范圍達成了思政教育的共識,這就要求高校商務英語教師樹立起“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在做好知識教學的同時,開展德育教育,由此可見將思政教育和商務英語相結合是當下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和普通英語教學不同,商務英語以口語交際為主,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口語條件,掌握口語、函件交流技巧,并在雙方溝通中展現(xiàn)自己的思想、品德與修養(yǎng),以促進商務合作的順利達成。 因此在商務英語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注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更要注重學生良好品德的發(fā)展。 在高校英語教學中,通過課程思政的滲透,不僅落實了新時期育人的理念,又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文章主要提出了課程思政和商務英語結合的幾種方法,希望通過有效教學策略的采納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將課程思政滲透于高校商務英語教學中,是新時代“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要求,是學生應對社會發(fā)展的要求,為學生更好踐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力量支持。